元法僧:最低一等的叛國者│964

青禾田講古 發佈 2022-08-17T15:05:34.825156+00:00

這個元法僧,就是當初擔任益州刺史時,因為貪婪殘暴,惹得天怒人怨,導致北魏所屬益州各地,叛亂不斷,加上南梁進兵,元法僧丟城失地,喪師辱國,嚇得縮在城中,閉關死守。

就在南梁軍攻勢如潮,勢如破竹時,一個意外消息傳來,年過七旬的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莫名其妙造反了。

這個元法僧,就是當初擔任益州刺史時,因為貪婪殘暴,惹得天怒人怨,導致北魏所屬益州各地,叛亂不斷,加上南梁進兵,元法僧丟城失地,喪師辱國,嚇得縮在城中,閉關死守。最後,北魏朝廷不得不派前任益州刺史傅豎眼,前來解決亂局。傅豎眼威望高、本領強,到達益州後,很快擊退南梁軍,平息叛亂,穩定了益州局勢。讓人無語的是,惹下如此亂局的元法僧,回到朝廷後,並沒有受到懲罰,反而被任命為光祿大夫,不久之後,又因為投靠元叉,得到元叉的舉薦,被任命為平東將軍、兗州刺史,後來又轉任安東將軍、徐州刺史,鎮守彭城,再次成了坐鎮一方的大員。

按說像元法僧這樣貪婪無能之輩,靠著元叉的大樹,自己又到了古稀之年,能夠橫行一方,應該滿足了吧?沒有。別看元法僧本事不大,野心可不小,並沒滿足於現狀。而且,元法僧多少也有些政治智慧,見靠山元叉專權擅政,驕狂剛愎,貪婪殘暴,肆意妄為,鬧得天下大亂,烽煙四起,知道元叉如此作為,不可能長久,擔心到時元叉倒台,自己會受到牽連,於是,莫名其妙的野心膨脹,開始做起了叛亂自立的準備。

這裡也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徐州距離北魏和南梁邊境並不遠,此時南梁大軍已經占據徐州部分地域,元法僧沒能力禦敵於境外,既擔心南梁繼續進兵徹底吞併徐州,又擔心北魏朝廷追究他丟失國土的罪責,因而決心發動叛亂自立。

就在這時,北魏朝廷派中書舍人張文伯出使徐州。元法僧試圖拉攏張文伯和自己一起造反,卻被張文伯嚴詞拒絕。張文伯表示,自己寧可死,也不會拋棄忠義,追隨元法僧一起叛逆。元法僧於是殺掉了張文伯。

事已至此,元法僧也沒有了退路,於是在525年初,殺掉徐州行台高諒,正式發動叛亂,並自立為帝,改元天啟。

叛臣有時候比敵人更可惡,危害也更大,因而,北魏朝廷得知消息,立刻調動正在前線和南梁軍對峙的安樂王元鑒,率軍殺奔彭城,討伐叛逆。

元法僧萬沒料到北魏大軍來得如此迅猛,有些亂了陣腳,無奈之下,也顧不上自稱的這個皇帝名號了,派自己的兒子元景仲為使者兼人質,前來南梁,表達願意歸附南梁之意。

正在大規模進攻北魏的梁武帝蕭衍得知消息,非常高興,立刻派散騎常侍朱異為使者,前往彭城,接納並安撫元法僧,同時任命宣城太守元略為大都督,與將軍陳慶之、胡龍牙、成景俊等人一起,率軍接應。

元略也是北魏皇族,中山王元英的兒子。當初元叉害死清河王元懌後,元略的哥哥元熙發動兵變,後失敗被殺,元略被通緝,輾轉逃亡一年多後,走投無路之下投奔了南梁,梁武帝對其頗為禮遇,加封為宣城太守。

就在南梁剛剛派出援兵接應時,元法僧麾下的安東長史元顯和,沒有追隨元法僧造反,而是起兵討伐元法僧,不過被元法僧擊敗。元法僧試圖說服元顯和與自己一起造反,元顯和寧死不屈,最後被元法僧斬殺。

隨後,元鑒率領的北魏討逆軍和元略率領的南梁救援軍,在彭城以南地區相遇,雙方展開激戰,南梁軍慘敗,元略率領數十名敗兵狼狽逃入彭城。可是,取勝之後的元鑒卻有些驕傲起來,放鬆了戒備,這時,元法僧率軍出城發動突襲,大破北魏軍,元鑒單人獨騎逃跑。

隨後,北魏朝廷再次組織兵馬,任命安豐王元延明為東道行台,臨淮王元彧為都督,對徐州展開新的攻勢。

眼見以徐州為核心的戰火越燒越烈,元法僧也明白,自己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繼續在徐州安穩待下去了,於是主動向梁武帝上表,請求前往建康。梁武帝當然是痛快答應,加封元法僧為司空,封爵始安郡公,又加封元法僧的兒子元景隆為衡州刺史,元景仲為廣州刺史,然後將元法僧和救援元法僧的元略等人都召回建康。同時,梁武帝讓自己的兒子,豫章王蕭綜坐鎮彭城,掌管徐州,總督各路兵馬。

臨走之時,元法僧裹挾著一萬多名彭城的官員、百姓南渡。

別看元法僧如此不堪,但運氣很好,到達南梁之後,不知怎的,很受梁武帝寵信和厚待,又是封官、封爵,又是賞賜府邸,賞賜的金銀財物,更是數不勝數。532年,見北魏國內更加混亂,蕭衍打算扶持個傀儡朝廷,於是加封元法僧為東魏王,試圖讓他在北魏國內占塊地盤,成立個國中之國,不過沒有成功。之後,梁武帝仍然對元法僧非常厚待。

按說南梁朝中,叛投過來的北魏皇族之人不在少數,梁武帝偏偏對元法僧這個既沒有什麼本領,人品又不怎麼樣的傢伙青睞有加,也算頗為怪異之事了。

不過有意思的是,同為北魏皇族,同為叛臣,曾經救援過元法僧的元略卻一直對元法僧非常冷淡,甚至厭惡,即使在公開場合,不得不和元法僧接觸時,元略對其也是從無笑容,滿臉傲嬌的樣子。

元略傲嬌當然有他的理由,我是因為受奸臣迫害,哥哥為國盡忠被殺,迫不得已才投奔的南梁,而你卻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叛國自立不成,投身敵國的,咱倆有本質的區別。

元略倒也對得起自己這份傲嬌,因為之後的元法僧一直老死於南梁,元略則於526年五月,因為一個特別的機會,被梁武帝禮送回北魏。之後,元略在北魏頗受重用,直到最終被北魏權臣爾朱榮所害。

看來,叛國之人也分三六九等,元法僧,永遠屬於最低那一等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