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發病前,一般會亮起4個「紅燈」,能發現一個就很好

nana談健康 發佈 2022-08-21T17:24:58.564793+00:00

小劉的媽媽今年56歲,一直生活在農村,經常乾重活的她,每頓飯都要吃得很飽,撐到吃不下去了為止,多年來一直保持這樣的習慣。雖然生在農村,但是媽媽對於自己身體的關注度卻很高 ,平常有點小毛病都會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

小劉的媽媽今年56歲,一直生活在農村,經常乾重活的她,每頓飯都要吃得很飽,撐到吃不下去了為止,多年來一直保持這樣的習慣。

雖然生在農村,但是媽媽對於自己身體的關注度卻很高 ,平常有點小毛病都會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

今年年初,她告知小劉說自己最近經常會半夜肚子疼,上網查了說這個症狀很可能是腸癌,給她嚇得夠嗆。

想讓小劉帶著去醫院做個腸鏡,知道消息的第二天小劉就趕回了老家,把媽媽帶去了市區的醫院預約腸鏡檢查。醫生看到她媽媽年紀挺大,建議一起做個胃鏡檢查。

檢查結果出來後發現胃部、腸道均沒有異常,但她的食道里存在異常的病灶,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活檢。幾天後的活檢檢查結果顯示食道癌早期,未發生擴散,需要及時進行手術治療。

當問及小劉媽媽過往的飲食習慣得知她平常吃飯非常快、每餐都吃得很飽,且喜歡吃燙食時,醫生告知她們,這完全是「吃」出來的癌症。這些習慣長期堅持下去,發生食道癌的風險會大大增加。

為什麼說食管癌是「吃」出來的癌?

食道癌的發生和日常的不良飲食習慣之間有很大的聯繫,這幾個習慣都會增加發生食管癌的風險。

1、喜燙食

「趁熱吃」是我國群眾身上非常典型的一個習慣,吃什麼食物都傾向於吃熱的。長期吃燙食會讓我們的食道很受傷,食道所能耐受的最高溫度為65℃。

一旦攝入超過這個溫度的食物,會導致食道黏膜被燙傷,繼而會出現炎症,在出現炎症後沒有及時干預的話,還對其進行持續不斷地刺激,會逐漸演變成癌。

2、愛吃醃製食物

經過醃製的食物為了保證其風味和易於儲存,往往會加入大量的鹽分,這樣一來食物內的亞硝酸鹽含量會大大上升。長期攝入這些食物,會導致食道癌發生風險增加2倍。

3、愛喝酒

「酒桌文化」也是我國非常具有特色的,不論是人情往來還是生意,都可以在酒桌上談成。

不少人長期愛喝烈性酒,酒精需要經由口腔、食道而後進入到胃部內。在這個過程中,會給食道帶來很強的不良刺激,容易誘發食道出現異常增生,繼而癌變。

4、營養攝入不均衡

我國四川、江蘇蘇北以及廣東汕頭等地區,食管癌的發生率比其他地區更高。專家通過分析後發現,這些高發地區的人體內普遍存在微量元素鋅、鐵、鉬、鋇含量偏低的情況。這和當地居民長期飲食攝入不均,導致體內缺乏營養有很大關係。

在食管癌的發病人群中,有這些特徵的機率會更高一些,包括家族內有食管癌病史、來自食管癌高發地區、長期吸菸飲酒人群、飲食營養不均衡、喜食燙食、口腔習慣較差的人群等。

這些人群一定要注意定期進行體檢,一些即便是非高危人群,當發現身體出現了這些異常症狀時,要注意及時就醫。

食管癌一查就是晚期,主要是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

食管癌早期患者會有明顯的吞咽異常表現,特別是吃一些比較干硬的食物時,會感覺食道處有梗阻感,很難咽下去。隨著病情持續發展,到後期可能連咽水也會變得困難;

由於癌細胞在體內不斷和正常細胞搶奪營養,癌症患者會在短時間內出現體重大幅度下降的情況。當發現短時內沒有可以減重,但體重下降超10%一定要警惕;

部分患者會覺得自己的胸口處會有異常的悶脹感,休息後也無法緩解。同時可能還會有咽喉乾燥等不適感,但這些症狀不具有特異性,很容易被人忽略;

食管癌也會讓患者出現異常咳嗽的症狀,咳嗽的時候會明顯感覺胸口悶痛,且喉嚨處會有阻塞感,多是因為病灶侵襲到支氣管部位引起。

想要預防食管癌發生,除了要注意早期的症狀以外,生活中還需要做好這幾件事。

預防食管癌除了留意症狀,還要做好這3點

首先,在生活中要多留意一些可能會發展成癌症的癌前病變,包括食管炎症、食管上皮增生、食管潰瘍、食管黏膜白斑等,確診後要積極就醫治療,切不可任由其發展。

其次,飲食上要保證身體可攝入多樣化的營養,不挑食、偏食,保持每樣都吃、每樣都不多吃的飲食習慣。吃東西的時候不要趁熱吃,以溫熱的食物為主

最後,日常要保持規律健康的生活習慣,每天的睡眠時間維持在8小時左右,早睡早起。將身體狀態維持在良好的範疇內,對於預防疾病也有一定好處。

食管癌的出現和日常不良的飲食習慣之間有很大的聯繫,想要預防其發生,一定要從飲食上先做出改變,上文提到的你都學會了嗎?

參考資料:

[1]《為什麼說食管癌(食道癌)是一種中國特色的癌症?》.知乎-胸外科袁醫生2022.7.4

[2]《成都中醫盧少華:食管癌大部分都是吃出來的》.知乎-成都盧少華2021.12.15

[3]《食管癌一檢查就是晚期?醫生:5個症狀其實早就在提醒你,勿大意》.知乎-老方聊健康2021.4.2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