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健康小站播報|聽社區衛生院這位博士中醫師給大家講中醫養生

錢江晚報 發佈 2022-08-22T08:06:03.221136+00:00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李少仁多喝水、每天一杯奶、多吃水果……這些大家都熟知的所謂養生說法是否科學,最近,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健康小站、杭州西湖區文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王立國博士根據自己多年的中醫門診經驗,詳解了居民養生當中常見的幾個誤區:「多喝水」的誤區:你是否需要水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李少仁

多喝水、每天一杯奶、多吃水果……這些大家都熟知的所謂養生說法是否科學,最近,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健康小站、杭州西湖區文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王立國博士根據自己多年的中醫門診經驗,詳解了居民養生當中常見的幾個誤區:

「多喝水」的誤區:你是否需要水?如果喝水後肚子很脹,舌頭齒痕又重,中醫講有「水毒」,那就不適合多喝水;再者你能不能把喝的水吸收掉?不是說你把水倒進肚子裡就變成了你的水分。

「每天一杯奶」:你自己喝奶後是否舒服?如果舌苔很厚,肚子又脹,大便不成形,喝奶就是給身體添亂,讓胃腸吸收功能變差,牛奶再有營養吸收不了有什麼用呢!人體不是一個容器,不是你把好東西倒進去就變成你自己的了。「多吃水果」其實也是一樣。

任何健康知識都是有使用範圍的,不適合自己就會對身體產生不好的影響。我們要首先方向正確,然後做的事才能有用。所以健康理念很重要。

比如《黃帝內經》講的「五穀為養」:我們現在老想著多吃這個,多吃那個,這個營養,這個好,可把最基本的忘了,首先要吃好飯,糧食是主要的,其他的都是錦上添花。糧食是植物的種子,營養最全面,性質最平和。

比如《黃帝內經》講的「食飲有節」:怎麼吃和什麼時候吃比吃什麼更重要。吃東西要細嚼慢咽,飲食要有規律,要吃七分飽,要吃應季的食物,吃飯的時候要專心、心情舒暢。

健康理念除了吃的方面,還有生活起居、運動、精神等方面,比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等。

健康理念要滲透到自己的生活中,不然就會產生有人講的「我每天吃紅豆薏米,怎麼濕氣還這麼重」,除濕氣不是吃點這個就夠的,更何況有些人還不適合吃。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