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碧城:上海第一女富豪,富可敵國,卻不婚不育,死後以身餵魚

局小乖簡史 發佈 2022-09-23T16:20:44.809194+00:00

這簡直是奇聞,聽說過死後葬入祖墳的、骨灰撒向大海的、捐獻遺體的,還有傾盡家財發射到太空的,但主動以身餵魚的倒是少見。

1943年1月,一位僕人淚眼婆娑慌裡慌張地進入糧油店買麵粉,店主從沒見過買面還要掉眼淚的僕人,就好奇地問:「買面要幹啥啊?」

僕人回答:「主人去世,要用骨灰和面,做成餌料餵魚。」

這簡直是奇聞,聽說過死後葬入祖墳的、骨灰撒向大海的、捐獻遺體的,還有傾盡家財發射到太空的,但主動以身餵魚的倒是少見。

這個要「葬身魚腹」的人叫呂碧城,是一位聞名民國的奇女子。

一、叛逆少女

1883年,呂碧城幸運地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呂父名為呂鳳岐,光緒三年進士,曾任國史館協修,後任山西學政(正三品,主管教育科舉)。

呂碧城母親嚴士瑜,也飽讀詩書精通文墨。

清末官場風氣很糟糕,呂鳳岐職位較高,但秉性耿直,不願與其他人同流合污,50歲就早早辭官,所以呂碧城幼年可以說衣食無憂,但並不大富大貴。

呂鳳岐回到安徽老家後,把主要心思都放在兒女的教育上,在夫妻二人的傾心教導下,一個兒子和四個女兒的文化素養進步飛快。

呂鳳岐雖然是傳統士大夫,但並不認同女子無才就是德的說辭,他和妻子嚴士瑜把四個女兒教得很好。

表現最突出的呂碧城5歲知詩,7歲能畫巨幅山水,12歲詩詞書畫的造詣已達到很高水準,被父親視為掌上明珠。

呂碧城的兩個姐妹呂惠如、呂美蓀也以詩文聞名,三姐妹被稱為「淮西三呂,天下知名」。

為了給女兒找個好歸宿,呂鳳岐給呂碧城訂了一門娃娃親,男方是當地一個汪姓富豪鄉紳的兒子。

呂鳳岐是個典型的讀書人,遺憾的是眼光並不好,他沒發現親家品德有虧,自己的運氣更是糟糕到極點。

1888年,呂鳳岐的獨子夭折,此後他再無兒子出生,古代社會重男輕女是有理由的,沒有兒子意味著沒有能力護衛家產。

從兒子夭折起,呂鳳岐的家產就被族人惦記上了,1895年,呂鳳岐自己也因病猝死,由於事發太過突然,他根本來不及安排後事,無力護佑妻女。

呂氏族人變得肆無忌憚,他們勾結土匪綁架了嚴士瑜,然後欺負呂碧城四姐妹沒有依靠,直接霸占了家產。

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呂碧城的婆家無動於衷,於是她四處寫信,找父親的朋友、門生求救。

讓人想不到的是,年僅12歲的呂碧城發揮出巨大的能量,請來父親的世交,江蘇布政使(省長)樊增祥出面幫忙。

樊增祥是一個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人,他親自帶人從土匪手中救回嚴士瑜。但奪回家產他就無能為力了,封疆大吏也對抗不了封建禮教,也無法終結呂碧城的厄運。

汪家一方面覺得呂家家道中落,結婚沒什麼好處,另一方面覺得呂碧城這麼能折騰,汪家這座「小廟」供不起她這尊「大菩薩」,就提出了退婚。

在封建保守的清末,女人被退婚意味著社死,這給只有12歲的呂碧城造成巨大的心理創傷,她日後的感情生活和事業也因此受到巨大影響。

呂碧城後來跟隨母親前往天津,投奔擔任塘沽鹽運使得舅舅嚴鳳笙,舅舅不僅沒有苛待母女二人,反而讓呂碧城接受較好的教育。

呂碧城少年時就見識到世態炎涼,這讓她早熟的同時也變得叛逆,慈愛的舅舅始終無法撫平她的心理創傷。

1903年,呂碧城想報考天津新開辦的女學學校,嚴鳳笙思想比較矛盾,一方面讓呂碧城接受教育,一方面又對新興的女學充滿偏見。

所以他阻攔了呂碧城,但沒想到叛逆的外甥女竟然離家出走了。

那時候的天津,屬於中國對外開放的門戶城市之一,各種新思想、新知識廣泛流傳,即將變革的中國社會,給漂泊在外的呂碧城大展才華的機會。

二、女權先驅

少年時期遭遇族人「吃絕戶」的經歷,讓呂碧城對封建制度十分痛恨,在天津期間她找到了對抗封建制度的方式——女權。

清朝末年,西學東漸已成風氣,除了洋務和暴力革命思想外,個性解放、男女平等的聲音也屢見不鮮。

和現在充滿爭議的「網絡女權」不同,呂碧城認識到女人思想獨立、經濟獨立的重要性,女人要自立、自強、自尊。

雖然思想領先於時代,但要為人熟知、掀起社會運動,還得有一個平台,巧合的是,舅舅的秘書送來了「助攻」。

由於被舅舅阻攔探訪女學,離家出走的呂碧城給舅舅秘書的夫人寫信,訴說自己在天津生活的故事。

秘書夫人當時正住在《大公報》報社,機緣巧合之下信件被《大公報》經理英斂之看到了,覺得此女文采斐然、才華橫溢。

彼時《大公報》剛創建不久,經常發表「大不敬」言辭,比如和袁世凱互懟十幾年。

初建的《大公報》雖然有外國代理人之嫌且宗教色彩濃厚,但由於有大量進步青年進入報社工作,所以該報在當時也有著一定進步色彩,比如宣傳君主立憲、反對封建專制和黑暗吏治。

在這樣的背景下,英斂之並不在乎呂碧城的女性身份,親自登門邀請呂碧城去報社工作和居住,隨後被聘請為《大公報》第一位女編輯。

呂碧城在《大公報》上發表了大量關於女性教育和宣揚女性獨立、提升女性地位的文章。

呂碧城的觀點可以概括為「興女學,倡女權,破夫綱,求平等」,指出中國女性的愚昧在於沒有受到教育,地位低下的原因在於不事生產、經濟不獨立。

可以說,呂碧城的這些觀點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也值得人們思考。

由於呂碧城發表的女權思想文章,引起許多名人的關注,比如著名的女革命家秋瑾就慕名前來拜會,邀請她加入革命運動。

呂碧城對暴力革命並不熱情,但也積極在報紙上宣揚革命思想,以至於後來秋瑾英勇就義,呂碧城差點被牽連。

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呂碧城的呼籲大部分是難以實現的,中國女性解放,是靠無產階級革命、新中國的工業化、推廣義務教育才實現的。

但理論是行動的先導,呂碧城的努力依然有現實意義,她積極推動興辦女學學校,並得到了大量社會精英的支持。

英斂之在辦《大公報》之餘,為呂碧城的女學學校四處奔走,衝破重重阻礙,終於讓學校開辦。

清末著名思想家、翻譯家嚴復對呂碧城的行為和思想讚賞有加,把她介紹給著名教育家、藝術家嚴范孫,嚴范孫又把呂碧城保舉給了袁世凱。袁世凱雖然和《大公報》不對付,但對女編輯呂碧城倒很讚賞。

他動用行政力量支持呂碧城興辦女學學校,命呂碧城參與興辦北洋女子學堂,後任命她為學堂總教習和總督辦。

辛亥革命後,呂碧城從女子學堂離任,袁世凱又任命她為總統府機要秘書,後擔任總統府參政。

遺憾的是,呂碧城因為和秋瑾過從甚密,差點因涉嫌「造反」而獲罪,袁世凱稱帝後,她又因與袁世凱的關係而遭受非議。

也許呂碧城只是單純地想為女權辦點事,所以她同情革命卻不參與革命,反對袁世凱的獨裁卻又和袁世凱不清不楚,她在政治上太單純了。

三、業界大咖

相比於女權運動,呂碧城最成功的還是文學造詣和商業成就,都是業界大咖的水平。

呂碧城5歲的時候曾和父親在花園閒逛,父親隨口說了一句上聯「春風吹楊柳」,不想呂碧城很快就對出下聯「秋雨打梧桐」。

這讓父親大吃一驚,說道:「你要是男孩去考科舉,仕途前景肯定比我還好。」

樊增祥曾經寫了一首詩稱讚大侄女:「耽香愛潔儉妝梳,塵拂瓶花伴讀書,乞與肉身水仙號,滿衣香霧女相如。」

從入職《大公報》開始,呂碧城就憑藉她的詩詞和女性身份引來了廣泛關注。

當時的進步人士,大多支持婦女在社會活動中發揮作用,對那些傳統的、沉迷於相夫教子、依附男性的女性不僅看不上,甚至有些鄙夷。

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進步人士眼中的呂碧城,散發著獨特的女性魅力。

那些初識呂碧城的進步人士都對她讚不絕口,有文采的還和樊增祥一樣,紛紛作詩相贈。

而呂碧城並不是一個靠販賣人設揚名的女人,她是有真才實學的,她被稱為近代女詞人第一人。

呂碧城寫詞博採唐五代與兩宋詞的英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其詞清麗幽婉富於神韻,還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與藝術實踐,有選擇地對古詞牌及格律進行了變化運用。

時人評價呂碧城的詞無論是寫景寫物,還是抒發情懷,奇情逸思層出不窮,處處都流露出一種豪縱不羈,蒼雄激越之氣。

呂碧城的詞不僅用詞和意蘊好,還意在改變中國古典文學中男女的固有印象,由於她信奉女權思想,詞中充滿大量「男女平權」內容。

內容的變化也讓詞風顯得「雌雄同體」,當時「女性主義男化傾向」已得到社會中上層人士的推崇與讚許,呂碧城這樣的選材令人耳目一新,著實收穫了很大流量。

除了女權思想外,呂碧城的詩詞中還有大量愛國內容,面對國家的風雨飄搖,她像當時大部分進步青年一樣充滿憂慮。

文學上宣揚女權的同時,呂碧城也在行動上踐行自己的思想。她說女性愚昧是因為缺少教育,她就興辦女學,提出「德智體」全面發展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

她說女性要經濟獨立,她在卸任北洋政府的官職後前往上海經商,曾和外國公司合作搞貿易,也曾炒股。

可以說,呂碧城商業上的成就比她文學影響更高,畢竟以文盲為主體的中國,大部分人看不懂她的詩詞,但都認得房子和車子。

呂碧城依靠自己積累的財富,在上海購置了豪華別墅,出入皆是汽車代步。呂碧城到底賺了多少錢,並沒有具體的報導,但她一直被稱為上海第一女富豪。

須知呂碧城沒有繼承父母一分財產,這些都是她自己取得的,她的商業成功不知付出了多少努力。

呂碧城也不是一心賺錢,她也搞慈善,1918年她前往美國留學前,曾向紅十字會捐款十萬元,這在當時是一筆巨款;1940年,她曾向賑災機構捐款。

在國外期間,呂碧城再次展現自己思想的超前,她兩次捐款用於宣傳環境保護。

四、終生未婚

以呂碧城的成就,在那個年代堪稱才冠群英、風華絕代,但略顯遺憾的是,這樣一個優秀女性卻淪為剩女。

不是沒有人追求呂碧城,事實上有可能與她結伴終身的男人很多,而且都是社會精英。

第一個有可能相處的對象是著名道學家陳櫻寧。

呂碧城曾經向他求學道教學說,在交談中陳櫻寧被呂碧城的聰慧和強烈的求知慾所吸引,希望將之納入門下、傳承衣缽。

為了培養呂碧城,陳櫻寧專門為她準備量身定做的教材,傾注了全部心血,希望她能練成「女丹」。

兩人的交流,原本是純學術的、超越性別的,但長久的交往難免帶來曖昧。

陳櫻寧曾明確告訴呂碧城,有的修煉階段需要人日夜輪流看守,所以修道者必結伴侶。

修道伴侶不一定意味著男女關係,但長久地相伴,誰能保證不出曖昧關係呢?

不過呂碧城並沒有在道學道路上走太遠,未修完道學知識就離開了,也就沒有產生情緣的可能。

第二個潛在結婚對象是費樹蔚,原本是清末秀才,後來與呂碧城一同進入袁世凱的總統府任職。

費樹蔚和袁世凱的兒子袁克定是連襟關係,所以工作中很受袁世凱信任,後升任肅政史,相當於北洋政府監察機構的掌門人。

費樹蔚也是一個有思想有抱負的青年,他反對袁世凱稱帝,未果後主動辭官。他對思想進步、才華橫溢的呂碧城十分傾慕,但依然沒能走在一起。

不能結婚,費樹蔚就當起了呂碧城精神上的伴侶,呂碧城去美國留學時,他就忙前忙後

為了實現呂碧城出版文集的願望,費樹蔚廢寢忘食地編輯文稿,聯繫出版商,即使重病期間也未曾停歇。

由於擔心自己體力不支,死前無法達成呂碧城的願望,費樹蔚還囑咐孩子們要「父死子繼」。

當然,費樹蔚的行為對他的原配夫人太過殘忍,大概是操勞過度,費樹蔚在1935年就離世了。

有合適的婚配對象,呂碧城為什麼不結婚呢?其實她並不反婚反育,但她因情傷而恐婚,因眼光太高而無人能入其法眼。

少年時被汪家退婚的經歷,給呂碧城的打擊很大,即使是她的舅舅都曾說她:都被退婚了也不知道害臊。

呂碧城曾經差一點能結婚,對象是喪妻的駐日公使胡惟德。

嚴復有意從中撮合兩人未果,一說是胡惟德屬意呂碧城,但呂碧城看不上人家,一說是胡惟德主動拒絕了呂碧城。

不管和胡惟德的八卦真相到底如何,唯一知道的是這次「相親」同樣給呂碧城留下了創傷。

嚴復曾經這樣評價呂碧城的婚姻觀:「心高氣傲,舉所見男女無一當其意者。吾嘗勸其不用功,早覓佳對,渠意深不喟然,大有立志不嫁以終其身之意,其可嘆也。」

而呂碧城自己也曾這樣說:「我追求靈魂的契合,梁啓超倒是符合我的要求,可惜他早婚了。汪精衛嘛,也還可以,但太年輕……算了,我不愁養不活自己。」

人生很長,身邊無愛人相伴,膝下無子女跟隨,呂碧城打算如何度過自己的後半生呢?

五、皈依佛門

呂碧城的思想很先進,文采斐然,但在國內的處境比較尷尬:大部分國人看不懂,也用不上。

清末民初中國內憂外患、社會動盪不安,在當時的環境裡,呂碧城的女權思想既不能攘外也不能安內,除了獲得進步人士的讚許外,沒有任何意義。

實際上進步人士只占中國人的極少數,大部分國人依然覺得女孩子家成天在外拋頭露面不成體統。

女性面臨的封建壓迫是一個很嚴重的矛盾,但並不是中國那個時代的主要矛盾。鬱郁不得志,是那個時代大部分文人的寫照,呂碧城的文采再好也無用武之地。

政治思想不得償所願,文學領域也遇到發展瓶頸。

在梁啓超的影響下,中國當時掀起了「文學革命」,崇尚新文學,呂碧城跟不上當時的潮流,始終無法成為現代作家。

1918年,呂碧城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文學與美術。

1922年學成歸國後依然感覺不被社會接納,1926年後再度出國,遊歷世界7年,後在瑞士定居幾年,1940年移居香港。

社會不接受,跟不上學界發展,呂碧城自己也陷入內心的矛盾中。一方面她反感舊社會給女性的壓迫和屈辱,另一方面她自己又無法完全突破傳統。

說來可能讓人難以相信,雖然呂碧城一直高喊女權,但她一直反對自由戀愛。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樣的矛盾可能使得呂碧城陷入完美主義人格,她有明確的目標,卻不知道如何去達成目標,從而變得焦慮、自責。

少年喪父,遭遇族人霸凌,經歷過在外漂泊寄人籬下的生活,長期沒有結婚沒有戀愛,自己又經歷獨特,也許呂碧城一生都感覺缺少愛的關懷、缺少家的溫暖。

肉體沒有歸宿的呂碧城最終去尋找宗教作為精神的歸宿,她沒有選擇與自己淵源頗深的道教,而是皈依了佛門。

晚年的呂碧城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佛學研究上,她強調無我、虛空,還要摒除愛欲、有欲、繁華欲。

經過多年的佛教修行後,呂碧城認識到缺少愛會痛苦,但給予愛能讓自己滿足。

這種情況下,佛教中「自未度而先度他」的思想、普度眾生的博愛精神讓她提出了動物保護思想。

呂碧城把佛經翻譯成英語和法語,在歐洲倡導保護一切動物,禁止穿革飾羽,宣傳素食。

1929年5月呂碧城去維也納參加國際動物保護大會,發表演說廢除屠宰動物,想必她應該是中國動保第一人吧。

1943年,呂碧城在香港去世,大概是因為佛教徒的慈悲,她把自己的骨灰餵了魚,並把所有財產都捐給了寺廟。

呂碧城是中國近代的奇女子,她始終把命運的選擇權掌握在自己手裡,活出了真我的風采。

她的一些行為雖然有待商榷,但她的思想依然有很多可供後世借鑑的閃光點。

參考文獻:

1、《呂碧城與〈大公報〉》;孫詠梅;《新聞愛好者》2011年10期

2、《女性生命的明悟抑或悖論——探究女性主義先驅呂碧城》;車曉勤;《江淮論壇》2007年03期

3、《心高氣傲的呂碧城——從心理學視角看她的轉變》;陳肖悅;《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0年12期

4、《現代詞壇女傑——呂碧城詞簡論》;劉夢芙;《中華詩詞》2013年02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