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意外打撈出明朝石碑,內容翻譯後,才知鄭和下西洋的真正原因

竹語文史 發佈 2022-09-24T22:16:42.676387+00:00

在古時國度,海域尚未被完全勘探清晰前,鄭和就率領過龐大船隊浩浩蕩蕩出發西洋,為明朝與異國的海上貿易外交增添了新可能,對探索世界航海時代史畫下了新里程。

「自和後,凡將命海表者,莫不盛稱和以夸外番。」鄭和下西洋的壯舉舉世聞名。

在古時國度,海域尚未被完全勘探清晰前,鄭和就率領過龐大船隊浩浩蕩蕩出發西洋,為明朝與異國的海上貿易外交增添了新可能,對探索世界航海時代史畫下了新里程。

「鄭和之後,再無鄭和。」是對鄭和七次下西洋的最高褒獎。每航海一次,明朝就需要花費龐大的資金與人力。

前後鄭和進行了七次遠航,後世一直在探究其真正原因,直到近代在印度洋發現的珍貴石碑,才揭示了真正答案。

為什麼是鄭和下西洋

鄭和本名馬和,自小入伍參軍為明朝效命。因為個性聰穎靈活,被調遣入燕王府作為朱棣的隨從。深得朱棣心,信任非常。賜姓「鄭氏」

後來朱棣奪取政權上位登基後,鄭和也順理成章成為宦官中的一員繼續為朱棣效力。

鄭和與其他宦官不同,他出身軍營,識兵法,懂謀略,多次征戰沙場,是文武雙全的全方位英才。

而且又從小在朱棣身旁,是朱棣非常信任的心腹能臣。這是朱棣選擇他乘風破浪,駕馭船隊探看西洋國域的原因。

鄭和本人自幼也對航海有強烈的熱愛,因為篤實好學,也熟讀眾多航海技術,造船技術等書籍。朱棣非常信賴他的才能,下西洋的所有船隻監造,都指派鄭和親力親為監督、指揮。

最後一個重要原因是鄭和信奉伊斯蘭教,《故馬公墓志銘》中記載鄭和的祖父與父親,都是穆斯林。

鄭和也毋庸置疑是虔誠的伊斯蘭教徒。宗教信仰成了鄭和旅途中與異域人民之間交流的重要共同話題。

所以鄭和必定是朱棣決定征戰大海歷程中萬里挑一,當仁不讓的對象。

下西洋的成本

從船隊準備完畢到正式下海,就已經花費了明朝國庫不少資金。先說每隻寶船就價值約五千至六千兩白銀(一兩等於600元人民幣),造價非常高昂。

還不計算船隊中投入的人員,物資,隨船攜帶的贈國貢品,銀兩等。

但是朱棣非常願意在這次航海行動中重擲千金。

朱元璋一手推翻元朝政權之後,他非常注重貪官污吏的整治,對明朝的國庫收支進行了不少修正,並且奉承休養生息政策,明朝初期經濟的發展是特別蓬勃鼎盛的。

所以來到朱棣的時代,他就是一個純純的「富二代」,國庫充盈,治國政策有豐富的物質基礎之餘,對治國之方也有無限的想像力,所以朱棣才有底氣斥巨資讓鄭和七次下西洋。

《明史》記載:「三寶下西洋「厚往薄來,支費浩繁」,下西洋前期的豪華配置籌備都已經讓各國萬眾期待了,更別談與異國交流過程中贈送的珍稀禮品和財物的數量了。

在永樂1405-1433年間,鄭和一共揚帆起航7次,每次出航都率領上百隻海船和上萬的海員出發,一共到訪的國家有36個。

七次下西洋的里程,都不斷加強了中國與西太平洋、印度洋的西域國家關係連接。

下西洋的原因

耗費如此巨大的航海外交,看似蹊蹺,後世人猜測了無數的原因。其中被廣泛談論的就是朱棣是為了讓鄭和尋找血緣至親朱允炆。

但這個說法在後期並沒有實據證明,畢竟一個逃亡的廢帝根本無法對朱棣構成威脅,況且如果只是想追殺朱允炆,何不秘密出行更為簡單。

這個謎團一直到近代1911年才被正式揭開,斯里蘭卡學者意外在寺廟的沙土裡挖出了一塊厚重的石碑。

石碑頂部有清晰的龍形圖案,上面呈現了三種模糊的文字圖樣,後經鑑定為漢語,阿拉伯文和泰米文。

碑首刻有「皇帝遣太監鄭和,王貴通等昭告於佛世尊,」啟文,碑上的中文刻在右邊,以楷書字體呈現11行文字,共有265個漢字。

碑文講述的要點大致是受佛祖庇佑,明朝國力強盛,人舟安利,海內外都富有繁榮

到達斯里蘭卡是為了布施異國人民,贈送一系列的金銀珠寶,衣帛布匹等給友國以示友好加強聯誼。

結尾署下了立碑的時間,大約是永樂1407-1409年,正對應鄭和第三次下西洋的時間線。這塊石碑的發現震驚了歷史學界,文物界等一直對鄭和下西洋無限猜測的各個單位。

因為這上面的文字,足以證明鄭和七下西洋的真正原因,就是為了宣揚明朝國威,加強海航線貿易交際。但更多部分還是為了滿足朱棣炫耀自己強大的國力,順便震懾周邊異國讎敵。

當時鄭和下西洋到達的國家大部分都是異域小國,一路散盡千金而得到萬千仰望,就是對朱棣派遣鄭和下西洋最貼切的目標總結了。

下西洋的獲益

這持續28年的下西洋歷程雖然是朱棣心心念念的炫富遊行。但是我國屬於禮儀之邦,崇尚禮尚往來,贈送出去的厚禮知道必定會得到有意義的回饋。

事實也是如此,從異國他鄉乘著鄭和船隊回來的奇珍異寶數之不盡。比如:翡翠,瑪瑙,檀木,琉璃等貴价寶石,又或者明朝從未研製出的特殊香料,染料等。

前面談到朱元璋勤儉節約,非常注重國庫變化,所以對海上貿易他一直持保留態度。

自從鄭和下西洋之後,朱棣取消禁海政策,對海洋貿易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拓展了不少海運新航線,對明朝的外貿交易局面起了非常明顯的刺激作用。

國與國之間的海運流通平順友好,這讓朱棣在位期間也收穫不少民望。由此證明,鄭和下西洋的壯舉對朱棣來說確實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明智之策。

直到現代,鄭和對海洋的開拓與駕馭仍然被人津津樂道。我國從2005年起,將每年的7月11日定為「中國航海日」。並規定當天全國所有船隻必須鳴笛並掛上彩旗,向鄭和第一次下西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