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制裁的雷神科技,如何在百年中成為如今的模樣?

看航空 發佈 2022-09-26T19:03:30.314360+00:00

正如許多從象牙塔中走出的創業公司一樣,這家公司的第一個產品就是來自查爾斯·G·史密斯原本在研究所項目——一款用於無線電設備上的氦調壓管。

1922年,美國的小伙子萬尼瓦·布希(Vannevar Bush)和室友勞倫斯·K·馬歇爾(Laurence K. Marshall),與查爾斯·G·史密斯(Charles G. Smith)三人一起,在麻薩諸塞州劍橋市創立了美國電器公司。

正如許多從象牙塔中走出的創業公司一樣,這家公司的第一個產品就是來自查爾斯·G·史密斯原本在研究所項目——一款用於無線電設備上的氦調壓管。這款氦調壓管被命名為「雷神」,取「眾神之光」之意。3年後,公司名也改為「雷神」,並一直沿用至今。

乘著二戰的東風,起飛

20世紀30年代,雷神從一家大學科研創業公司,迅速成長為當時全球最大的真空管制造商之一。同時,真空管技術在雷達上的應用也讓雷神公司一隻腳踏進了國防工業。

商業上的成功更讓雷神公司的創始人之一萬尼瓦·布希迅速實現了財富自由,他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學術和科研領域。

1932年,已經成為麻省理工學院副院長、麻省理工學院工程學院院長的萬尼瓦·布希憑藉對科學技術管理領域的精通以及對電氣系統前沿技術的理解,成為當時美國羅斯福政府最重要的科學技術顧問,並被任命為美國國防研究委員會的負責人。

當「二戰」烏雲向美國逼近的時候,萬尼瓦·布希成為發展原子彈「曼哈頓計劃」、雷達、近程引信和其他武器系統的關鍵策劃人之一,協調了成千上萬名美國科學家和工程師,將科研成果加速轉化應用到戰場之上。

由此,美國開啟了政府-大學-產業「鐵三角」協調發展的新時代,而布希所創立的雷神公司也自然是這場時代紅利的獲益者之一。

雷神公司負責研究提高磁控管產量的工程師珀西·斯賓塞(Percy Spencer)發現,他站在雷達前時,口袋裡的棒棒糖居然融化了。在進一步研究後,他於1945年正式獲得了微波爐(Radarange)技術專利。雷神開始面對酒店、餐館大力銷售微波爐,並在宣傳中主打「雷達科技烹飪大餐」(Radar Dinner)的概念。

憑藉在真空管技術和相關電子領域的深耕,雷神公司得以為美軍陸基、機載和艦載雷達系統大規模生產磁控管,也是近炸引信內部的真空管這一產品上最主要的生產商。

此外,在二戰期間,雷神公司還進一步向上游進軍,成為了雷達系統的生產商。

時至今日,雷達系統依舊是雷神公司的王牌產品。

在雷達技術進入相控陣時代後,雷神公司依然保持有相當的領先地位。圖為美國戰略預警的骨幹——雷神公司的「鋪路爪」遠程預警雷達。

資本澆灌之功不可沒

戰時軍需,以及政府-大學-產業協調發展的大環境為雷神提供了不錯的土壤,但持續的業務增長離不開資本作為雨水的澆灌,還必須是風調雨順的那種。

在雷神公司的歷史中,前期投資方有如JP摩根大通、芝加哥哈里斯信託這樣的資本財團,也有對其至關重要的「掌舵人」查爾斯·弗朗西斯·亞當斯(Charles Francis Adams)。

1947年,此前作為公司外部董事的亞當斯宣布正式加入雷神,一開始僅擔任執行副總裁,第二年就任雷神公司的首任總裁,直至1975年退休。

期間,亞當斯在雷神公司交替擔任總裁和董事長(1960至1962年,1964至1975年任董事長,1962至1964年任總裁),退休後也一直擔任公司董事和財務委員會主席,直到1997年。

但在正式加入雷神公司,並為之奮鬥大半生之前,亞當斯的身份是投資銀行和股票經紀公司傑克遜和柯蒂斯(Jackson & Curtis)的合伙人。

1954年9月的這張照片標題為「波士頓主要商人在紅羽毛總部會面規劃戰略」。照片中最右為查爾斯·亞當斯,其他幾位均為信託公司和保險公司的總裁。

根據公開信息,亞當斯和他後來的得力搭檔、雷神曾經的「二把手」菲利普斯,均曾在美國大型銀行和企業中擔任董事,包括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泛美航空、吉列、麻薩諸塞州聯合工業、約翰漢考克、自由互助銀行和國家肖穆特銀行等。

不僅如此,20世紀50年代,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及其附屬機構Old Colony Trust、道富銀行(State Street Bank)、約翰•漢考克(John Hancock)、自由互助(Liberty Mutual)和養老基金受託人、保險公司等諸多當地金融機構都以各異的資本身份持有雷神公司的股份,有的資本管理人還在雷神公司董事會中擁有席位。

此外,雷神公司不僅僅被金融機構看好,一些波士頓當地的非金融企業也早早與雷神公司形成了利益捆綁,它們中多是雷神的供應商。

比如麻薩諸塞州伍斯特的鑄件和鍛件生產商懷曼-戈登公司、波士頓愛迪生公司、東方天然氣和燃料公司等,這些公司的最大客戶之一都是雷神公司,而其董事長也都在雷神公司的董事會內任董事。

由此可見,作為麻薩諸塞州最大的防務企業、該州最大的僱主,雷神公司早已與「波士頓財團」以及當地企業形成了深度捆綁。

這種共同體甚至涵蓋到了麻薩諸塞州本地名校:雷神的高管多出自波士頓地區的名校,而麻省理工學院、東北大學、哈佛大學、塔夫茨大學等本地學校也一直都是雷神公司的高端人才庫,更是其新技術孵化器。

望族之後和移民飛彈工程師

作為雷神公司歷史上最重要的掌舵人之一,亞當斯身後站著的不僅僅是資本財團,更有家族助力。

亞當斯的祖輩是《獨立宣言》的四個起草人之一,也美國歷史上第一個產生父子總統的家族(第二任和第六任美國總統)。此外,查爾斯·亞當斯的父親曾任美國海軍部長。

所以,亞當斯能為雷神帶來怎樣的財團資本和政商資本自然不言自明。

也正是在這種穩固的防務企業-財團-政府的「鐵三角」關係下,在亞當斯擔任掌門人的時期,雷神公司從一家雷達用電晶體和真空管的製造商,迅速發展壯大成為飛彈、軍用雷達和通信系統的製造商。

至於亞當斯選擇了怎樣的繼承人,據當時商業媒體報導,則並不那麼順利。

作為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的亞當斯在將雷神「扶上馬」後,非常希望能尋得一肱股之臣,自己垂拱而治。因此,在兩次引入外部高管但「水土不服」後,亞當斯將目光轉向了雷神公司內部,最終選中了工程師托馬斯·L·菲利普斯(Thomas L. Phillips)。

1948年加入雷神公司的工程師菲利普斯,曾作為項目經理領導了雷神公司最重要、最賺錢的兩個武器項目「麻雀」Ⅲ空空飛彈和MIM-23「鷹」中程地空飛彈。後者在商業上非常成功,生產了大約4萬枚。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鷹」對於雷神公司防務業務的重要性,就像是電子管之於20年代的雷神,雷達之於40年代的雷神。

只不過,當亞當斯在1962年選中菲利普斯,要求他準備一個公司的長期發展規劃時,突然被委以重任的菲利普斯卻並沒有那麼高興。

菲利普斯是出生於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希臘裔移民,亞當斯對他評價是「有不犯錯誤的不可思議的訣竅」。1960年,菲利普斯被任命為雷神公司的副總裁、飛彈與航天事業部的總經理,1961年任執行副總裁,1964年任總裁。

走馬上任後的菲利普斯重整了雷神公司的飛彈業務,退出了「登月競賽」,引進人才重點布局新興的相控陣雷達市場。

此外,當時防務業務占雷神公司銷售額的83%,亞當斯和菲利普斯對此的判斷是:

越南戰爭帶來的紅利遲早會結束,公司應該儘早轉型,降低對五角大樓的依賴。

由此推動了雷神公司在20世紀60年代的多元化發展。在民用業務上,雷神擁有石化、家電和供暖業務、出版和計算機公司等,收購了家電廠商阿瑪納(Amana)製冷公司、過程工程公司Badger、科學和教科書出版公司Heath、聯合建築師和工程師公司等。

從20世紀40年代起,雷神也曾在雷達、軍品之外開拓過「副業」,比如雷神-貝爾蒙特牌電視機,廣告中稱其畫面更清晰、聲音無電流聲,還能快速選台。

直到20世紀60年代,微波爐技術才做到小型化、成本更低,並開始走進美國千家萬戶。而雷神收購的阿瑪納公司也算是台面消費級微波爐最早的生產商了。

按照雷神公司這兩位掌舵人的戰略,如果來自美國政府和軍方的業務(防務業務)發生了衰減,那麼民用業務上就將迎來一輪繁榮。

其多元化發展的頂峰是1980年,以7.9億美元收購了比奇(Beech)飛機。

起初,這一操作令人迷惑,畢竟當時美國私人飛機市場正處於一場崩盤中。但接手後的雷神繼續為比奇的新機開發投入了數億美元,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比奇飛機的業務便實現了扭虧為盈。

20世紀80年代比奇推出了新一代公務機「星際飛船」(Starship),飛機採用了超前的設計,全複合材料的工藝,不過市場反響並不好。

趁行業整合成為巨頭

進入20世紀90年代,雷神的新王牌飛彈已升級為MIM-104「愛國者」。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愛國者」防空飛彈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曝光率,也引發了雷神公司在美國以外的銷售額大幅增長。

同時,為了建立在國防電子領域的領導地位,雷神公司:

先是在1995年以23億美元收購了E-Systems,這是一家高度機密的、美國間諜衛星、監視和情報工作的頂級供應商;

1996年又以4.55億美元收購了克萊斯勒的大部分軍用電子和飛機業務。

1991年2月15日,第一次海灣戰爭期間,老布希總統訪問雷神公司,左側台下坐著的便是即將卸任的菲利普斯。活動現場的背景板就是當時雷神公司的「大明星」——「愛國者」飛彈。

在1997年1月,雷神公司又以29.5億美元收購了德州儀器公司的防務部門;

一周後,雷神公司再次在競標中擊敗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以95億美元從通用汽車手中買下了休斯飛機公司的航空航天和防務業務(承擔約44億美元的債務)。

在一系列併購操作後,雷神公司一舉成為全球主要的飛彈製造商、全球最大的兩家軍用電子公司之一(另一個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其防務業務收入也將達到130億美元。

雷神對休斯的併購標誌著冷戰後美國防務行業的快速整合暫告一段落,雷神順帶關上了後冷戰時代美國防務巨頭俱樂部的大門。圖為今日雷神公司的「戰斧」巡航飛彈產線,「戰斧」的產品線即來自休斯公司。

雷神公司在飛彈業務方面不僅擁有豐富的品類,而且其明星產品往往有超長的生命周期。比如,AM-9「響尾蛇」家族已生產超過10萬枚,是西方戰鬥機上廣泛最為使用的空空飛彈,可能要使用到本世紀後半葉。

也是在1991年,另一家防務巨頭波音公司以130億美元完成了對麥道公司的收購(前一年裡波音還以32億美元收購了羅克韋爾國際的防務業務)。

至此,此前四年裡席捲美國國防工業的行業大洗牌暫告一段落,後冷戰時代美國防務企業的行業新格局基本形成。

在1990年,美國主要防務企業還有15家;經過一番整合,到了1997年,波音、洛馬和雷神成為最終的三甲,每家公司年收入都在200億美元以上,遠遠地甩開了後面其他防務企業。

對於冷戰後這輪美國防務行業的大整合,一個時代背景是當時美國正在削減軍費預算。不過一些分析稱,昔日十餘家防務企業在被「洗牌」的只剩幾大巨頭後,留給美國軍方挑選的機會也不多了,其作為甲方在武器項目研製中的主導權和話語權必然被削弱,甚至變得被動。

當時媒體在報導中稱:

在接連幾番大手筆的收購交易後,雷神公司近乎在一夜之間,從一家市場普遍認為是保守經營、甚至有點昏昏欲睡的新英格蘭地區企業,轉變為了全球第三大防務企業。

這也意味著雷神公司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徹底改變了其未來的業務重點。此時,接棒菲利普斯的新一任雷神董事長兼執行長丹尼斯·皮卡德(Dennis Picard)表示:

將「以嚴謹和充滿活力的方式」來「剝離」其工程和建築、家用電器等部門。

「標準」系列艦空飛彈是今天雷神公司的另一王牌產品。「標準」飛彈最初是由通用動力公司製造,後在1992年轉到了休斯。後來,休斯與雷神聯合成立了一家名為標準飛彈公司(SMCo)的合資企業。再後來,休斯全公司都歸於雷神。

新世紀的財富密碼

憑藉在20世紀90年代的大手筆收購,進入21世紀的雷神公司憑藉雄厚的家底,在過去20多年裡的發展可謂是順風順水、波瀾不驚。

其表現正如此前早讀系列中關注過的,業績穩定上升,並坐穩了美國防務五巨頭之位,同時實現了在五角大樓和海外市場上雙贏。

不過這一過程中雷神也會偶爾成為美國媒體的頭條、被抨擊「不道德」:

如面向沙特等國家出售武器裝備,加劇了中東北非的時局動盪、造成了人道主義危機;又如,在某些軍售中被發現有行賄等可疑行為,並且在國內進行政治遊說,以及有過圍繞股票交易的不當信息披露等。

不過,這些聲音絲毫沒有影響到雷神公司的繼續擴張,其業務觸角也已經從雷達、飛彈,伸展到了發動機、航空電子設備、飛機結構、網絡安全、飛彈、防空系統、衛星和無人機等領域。

而最近,其擴張的頂峰時刻則是2020年4月,雷神與另一防務巨頭聯合技術公司的合併。

合併後的雷神技術(RTX)公司一舉成為在行業中僅次於洛馬公司的「巨無霸」,目前旗下成員包括分為柯林斯航空航天公司、普惠公司、雷神情報與航天公司、雷神飛彈與防務公司。

根據防務新聞的數據,雷神技術2021年的業績規模已達到644億美元,防務業務份額占比65%,收入在420億美元左右。

同時,在美國防務巨頭們紛紛扎堆擠進「首都圈」之際,今年6月7日,雷神技術也宣布將其全球總部遷至維吉尼亞州的阿靈頓。

過去百年裡,雷神公司的總部雖有過多次搬遷,但都沒有搬出過麻薩諸塞州。這一次,其董事長兼執行長格雷戈里·J·海耶斯則表示:

新地點將更好地服務於政府和商業航空合作夥伴。

從新英格蘭地區到波托馬克河畔,從波士頓財團到紐約證券交易所上的股票代碼RTX,對於這家百年防務企業來說,亘古不變的「商道」和「財富密碼」,依然是離白宮、五角大樓近一點,只不過這一次是物理上的更近一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