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永遠沒有完美的選擇

當歸的閱讀地圖 發佈 2022-09-27T20:11:42.320464+00:00

閱讀很多年,《月亮與六便士》在心目中依然是封神的傑作。作為毛姆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月亮與六便士》貫徹了他一貫的「毒舌」,以一個藝術家潦倒的半生,揭示了時代的瘡疤,被無數的作家、藝術家追捧。


閱讀很多年,《月亮與六便士》在心目中依然是封神的傑作。作為毛姆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月亮與六便士》貫徹了他一貫的「毒舌」,以一個藝術家潦倒的半生,揭示了時代的瘡疤,被無數的作家、藝術家追捧。

英國著名作家伍爾夫曾說:「讀《月亮與六便士》就像一頭撞上一座高聳的冰山,令平庸的生活徹底解體。」

幾乎每一個從《月亮與六便士》走出來的讀者,都能在斯特里克蘭的故事裡找到些什麼。它就像刺向人類平庸生活的一把劍,冰山崩塌,生活總要發生點什麼改變。



01.看不見「月亮」的日子裡,都在為「六便士」奔忙

經常在朋友圈看到一個文案:在沒有更新動態的日子裡,也在好好生活。當人們沒法解決溫飽問題時,是很難看得到頭頂那輪明月的。「月亮」代表著精神層面的富足,而「六便士」則是散發著銅臭味的錢物。一個保障人們基本的生活需求,一個愉悅人們的精神享受。

斯特里克蘭在未「離家出走」前做的是一份證券經紀人的工作,獲得的薪水也僅夠一家人生活。他的妻子活躍在倫敦的藝術圈,宴請畫家作家,看似風光無限,而一旦丈夫沒了這份工作,他們的生活便陷入了窘境。

在很長的時間裡,斯特里克蘭都是在貧困中度過的,他明知憑藉自己高傲的性格、不成熟的畫技,是很難在繪畫上得到青睞,獲得成功和財富的。靠著朋友和女人的接濟,他在巴黎、馬塞和大溪地度過了物質貧窮的後半生。

《山海情》的熱播讓我們感動於中國扶貧故事,而很少人知道,中國的扶貧是從80年代開始的,中國富裕起來花了三十幾年,耗費了兩代千千萬萬人的心血,而人生又有幾個三十幾年。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人們尚未全部能吃飽飯,「六便士」對當時的中國人而言彌足珍貴。所以我們拼了命想要擺脫貧窮的命運,擺脫吃不飽會餓死的年代。

在當今時代,尤其是這三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搞錢」成了許多年輕人掛在嘴邊的話,相比談戀愛結婚,相比購買昂貴的奢侈品,掙錢、攢錢反而更讓他們熱衷。在不確定性更大的生存狀態里,人們更傾向於選擇穩妥的方式來自我安放。基層的生活需求便是我們最先的追求。


02.選擇「月亮」放棄「六便士」與選擇「六便士」放棄「月亮」,並沒有哪個更高貴

自媒體時代,各種聲音甚囂塵上。其中不乏勸告人們用「六便士」換「月亮」之類的話,比如「只要花xx錢就可以享受xx,從而改變自己、改變命運」,其實就是讓大家放棄「六便士」,選擇可能得不到的「月亮」。宣揚這些的自媒體也只是為了賺大眾的錢,大眾前仆後繼地掉入了「韭菜」的陷阱,被割掉一茬又一茬。

「每個人都只看到腳下的六便士,只有他抬頭看到了月亮。」這句話是斯特里克蘭的寫照,人們用這句話讚譽他的果敢選擇和不凡的藝術成就。他看到月亮,追逐月亮,於是他可以在四十歲的年紀,淡漠地「拋妻棄子」前往巴黎學繪畫,哪怕窮困潦倒,他懷著對理想的敬仰和追求,對周遭的一切毫不動容。

他刻薄地貶低女人對他的情感,詆毀朋友對他的救濟,冷漠地看著悲劇發生,然後轉身抽離。他的心永遠在為藝術跳動,有著藝術家忍受孤獨的清醒,癲狂至願為之獻身。

似乎每一個藝術家都願意為理想獻身,好像全世界只有他們才能看得到「月亮」,其他人皆是凡夫俗子,俗不可耐。梵谷是這類人,他忍受著落魄住在鄉下的某間木屋裡,肆意揮灑藝術天分,創造不朽的作品。本雅明一生輾轉多國,被驅逐,靠救助生活,融不入當時的文藝圈子,而他所創作諸多作品和提出的諸多概念,卻在他去世後成為學界的「香餑餑」。他們大概也想過有朝一日自己能得世人認同,能收穫掌聲和名利。只可惜,他們早已化作一抔土,「身後之名」對他們而言,也算是對作品的最好交待了。

專注於「月亮」卻往往讓人忘記,「六便士」才是人們活著的基礎。選擇「六便士」可能會讓我們變得像夏洛克一樣吝嗇,像福斯塔夫一樣貪婪,像卡夫卡筆下的甲殼蟲被迫變異,物質主義的世界認知也可能會把我們拖入道德淪喪、犯罪的深淵。

藝術家多少有些清高驕傲在骨子裡的,所以他們看不起用金錢衡量藝術作品,但是卻又不得不將作品以合適的價錢賣掉,以換取供自己生活的物資。或者站在金錢的角度創作作品,卻又不是自己想要的東西,有的甚至覺得自己在創造「藝術垃圾」。這種矛盾對他們而言,是無法解開的死結,兩者選其一,似乎都不是最優解。


03.世間安得兩全法?任何一個選擇都沒有極致完美,我們能做的只有最優解

毛姆的《人性的枷鎖》裡有句話:「他像所有年輕人一樣,終日低頭尋找地上的六便士銀幣,卻錯過了頭頂的月亮。」

這樣的年輕人,他只是芸芸眾生的一員,在拼命解決生存的問題,只在意溫飽,根本無暇顧及其他,頭頂的「月亮」對他而言,抬一下頭都是奢侈的。

在播劇《底線》中有一個案例,是一對學油畫的情侶,夢想通過加盟奶茶店掙錢後舉辦自己的畫展。然而加盟商的騙局讓他們血本無歸,他們試圖通過法律討回公道,但是擺在眼前的是耗費大量時間和金錢去告加盟商,還是為解決當下的生計問題而撤訴。在多方奔走和權衡利弊之後,他們只能無奈撤訴。

很多時候,生活就是「魚和熊掌」不能兼得,我們所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會有遺憾,這也是人生的魅力之處。

毛姆在這本書里發出過詰問:「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內心安寧地生活在喜歡的環境裡,真的是糟蹋人生嗎?」那個放棄好職位而選擇一個微不足道小差事的年輕人亞伯拉罕,真的會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嗎?

毛姆的回答是:成功取決於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你能為社會盡到什麼樣的義務,以及對自己有何種要求。

我們都不敢說,四十歲的斯特里克蘭選擇放棄安穩的小家庭生活,顛沛流離地去成就「天才畫家」的命運是錯的或者對的,但是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他選擇了描繪一個可能不成型的「月亮」,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為之努力,這就足夠了。

人這一生,「六便士」是需要的,但是當我們彎腰為六便士忙碌的時候,不要忘了抬頭看看天上的那個月亮。


文/當歸 2022.09.25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