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24節氣·寒露】寒露驚秋,養陰斂陽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發佈 2022-09-30T15:36:37.796796+00:00

本期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經開區院區綜合內科 副主任醫師 白樺裊裊涼風動,淒淒寒露零,「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如果說「白露」標誌著炎熱向涼爽的過渡,那麼「寒露」則是標誌著天氣由涼爽向寒冷的轉折。《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本期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經開區院區綜合內科 副主任醫師 白樺

裊裊涼風動,淒淒寒露零,「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如果說「白露」標誌著炎熱向涼爽的過渡,那麼「寒露」則是標誌著天氣由涼爽向寒冷的轉折。《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此時露珠寒光四射,可謂「寒露寒露,遍地冷露」,寒意愈盛,故名「寒露」。

寒露過後晝短夜長,日照減少,寒氣漸生,四時養生中提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寒露」時節起,人體為了順應四時的變化,陽氣逐漸收於內,陰氣逐漸盛於外。同時,秋季「燥」邪當令,極易耗傷陰液。因此,寒露養生以「養、收」為原則,注意滋養陰精、收斂陽氣。

一、滋養陰精,潤肺健脾

「寒露」時節,氣溫下降明顯,空氣變得更加乾燥,陽消陰長,人體也隨著改變,易出現皮膚乾燥、口唇乾裂、舌燥咽干、乾咳少痰、大便秘結等症狀,因此養生的重點是滋養陰精,潤肺健脾。

1、飲食調養

宜多食甘淡滋潤食物,如芝麻、 銀耳、蓮藕、荸薺、百合、番茄、梨、香蕉、核桃、牛奶等。應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及酒等。此外,寒露宜常食健脾平補食物,如山藥、大棗、粳米、糯米、蓮子等。寒露時節人的脾胃尚未完全適應氣候的變化,因此不能急於進食肥甘厚味,否則易使脾胃運化失常而生火、生痰、生燥,更傷陰精。

2、穴位養生

人體經絡系統有著調節氣血陰陽、抵禦外邪侵襲的作用,通過按揉穴位可起到養生保健、預防疾病的效果。此時秋燥與風寒邪氣易侵犯人體誘發呼吸系統疾病,常按摩風池穴可預防感冒;常按迎香穴可宣通鼻竅,預防鼻炎發作。寒涼之氣易傷脾胃,常按足三里穴可提高免疫力,健脾胃,扶正固本。燥邪易傷陰津,常按三陰交穴,可起到滋陰潤燥的作用。

二、收斂陽氣,防寒保暖

「寒露」開始,自然界中的 「陽氣」開始收斂、沉降,《黃帝內經》中講到: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因此,秋季時節需注意收斂陽氣,防護保暖,以顧護體內之陽氣,抵禦寒邪外侵。

1、早睡早起

自古有「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的說法,順應節氣,分時調養,早睡早起,可保養身體。早睡可順應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

2、腿腳保暖

俗語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意即寒露後養生,腿腳保暖極其重要。老人、兒童和身體體質較弱的人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漸增添衣服,腿腳防寒保暖,以防「寒從足生」。

3、泡腳斂陽

泡腳是斂陽的方便法門。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每天晚上堅持用熱水泡腳,晚飯後2個小時左右(晚上9點左右最宜)用 40℃~45℃的熱水泡腳,時間以15~20分鐘為宜。

4、曬背補陽

寒露之後的陽光特別補,人體的背為陽,很多經絡和穴位都在我們的後背部。上午九、十點鐘和下午三、四點鐘去曬曬背,可以溫煦經絡、調理氣血,尤其適用於偏陰寒體質的人。

寒露,正是金風玉露,白草紅葉黃花,最好的秋天都在這裡了。最後向大家推薦兩款應季食療方:

【百合銀耳粥】

原料:百合,銀耳,枸杞,大米,冰糖適量。

功效: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適用於虛勞乾咳、少痰和痰中帶血絲、口燥咽干、神經衰弱、失眠多夢等症。

【桑葉菊花杏仁粥】

原料:桑葉、菊花、甜杏仁,大米,冰糖適量。

功效:潤肺止咳,預防便秘,改善肌膚。適用於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暈頭痛、目赤昏花、痤瘡、便秘等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