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不願意承認:家裡越是聽話懂事的孩子,往往越容易被忽視

母嬰參考 發佈 2022-10-15T21:53:50.428238+00:00

父母總是希望能有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可實際上,越是這類小孩,越容易被父母忽視,它也是家庭中最沒有存在感的一個。「渴望愛,又不被愛」,大概是聽話小孩的宿命。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不會選擇當一個聽話的孩子不知道大家看過電視劇《大考》沒有?

父母總是希望能有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可實際上,越是這類小孩,越容易被父母忽視,它也是家庭中最沒有存在感的一個。

「渴望愛,又不被愛」,大概是聽話小孩的宿命。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不會選擇當一個聽話的孩子

不知道大家看過電視劇《大考》沒有?劇中田雯雯這個女孩,讓不少觀眾都直呼「心疼」。

田雯雯是一個留守兒童,她從小跟奶奶一起長大,父母帶著妹妹在外做生意。

奶奶去世後,她便獨自一人在老宅住。從小的生活環境,造就了她獨立、懂事的性子。在高三這個關鍵時刻,別人家的小孩都有父母的關心和呵護,田雯雯卻一個人承擔學習和生活壓力。

家裡進賊,她卻哀求別人不要告訴父母;疫情之下她突發高燒,她選擇讓老師幫自己隱瞞;高考當天發洪水,老宅被淹,她獨自一人被困在家。

不管發生多少波折、困難,她似乎總是習慣性地選擇獨自承受,因為她明白,即使告訴了父母,問題也得不到解決。

父母似乎也忽視了,她還只是一個孩子,一個需要父母呵護的孩子。

正是如此,所以能心安理得地私自賣老宅,不跟女兒商量,就連父親不慎感染後,也選擇把壓力推給女兒,並讓女兒隱瞞妻子,給出的理由是「你媽不扛事」。

你看,一個聽話懂事的小孩,總是處處被人無視。

同事君君有著跟田雯雯一樣的經歷,她常在辦公室提起,她每次看到田雯雯一家時,總會想起小時候的經歷。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不會選擇當一個聽話的孩子」,君君一邊流淚,一邊說著。

為何懂事的小孩容易被父母忽視?心理學給出解釋

在現實中,我們能夠發現,很多像田雯雯和君君一樣的女孩,她們明明聽話懂事,讓父母省心省事,可卻偏偏難以得到父母的「偏愛」。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從心理學上給出解釋。

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在某件事情上付出的精力越多,那麼就越想要在這件事情上獲得回報,這段感情也就越難放下。

故事書《小王子》裡,主人公小王子認為自己星球上的那朵玫瑰花是獨一無二的,即使世界上有數不盡的玫瑰花,它也獨愛自己的那一朵,原因就是他為其傾注了數不盡的心血。

人亦是如此,你投入精力越多的那個孩子,你越覺得他有價值,往往你給的關注度和喜愛度也就更多,因為你渴望從中能獲得回報,獲得滿足感。

反之,那些輕而易舉就得到,不用花費精力就能乖乖聽你話的小孩,反而容易被你忽視。

正是因為這個事實現實又殘忍,所以很多父母不願意承認。結果就導致了,這類小孩受盡委屈,一生都在尋求別人的肯定和愛。

越是聽話懂事的孩子,父母越需要多關注

1、太聽話懂事的孩子,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後普遍心理問題較多。」

心理學上也有一個叫「小大人症候群」的名詞,指的就是孩子因為內心難以獲得足夠的關愛,只能壓抑自己內心的真實情緒,所以被迫成熟懂事。

這類小孩從小就在壓抑的環境中成長,她們滿足別人的意願,卻壓抑著自己的欲望,忽略自己內心的真實需求,害怕暴露真實的自我,結果內心過得壓抑又痛苦。

長期如此,孩子就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例如焦慮抑鬱、情緒不穩等。行為處事也過於早熟,沒有孩子的天真活潑,而且有可能形成「討好型人格」,變得委曲求全,過於在意別人的意見。

這些特性,無論對孩子自身,還是對父母,都是莫大的隱患。

2、太聽話懂事的孩子,未來沒有競爭力

在如今這個社會,聽話懂事有時候未必是個褒義詞。

因為它代表著你身上缺乏「狼性」,被馴服成了一隻「小綿羊」。

進入社會以後,只會按照死規矩辦事,缺乏創新力和自主性,競爭力反而會缺失,不被領導重用,難以闖出新天地,特別是在一些新興的行業,更是有諸多弊端。

【最後總結】

看完上述內容,想必父母們應該會明白,有時候不要去一味地強調孩子聽話懂事,更多的需要關注她們自身的成長。

正如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楊雄所說:「孩子的成長都有其自然的規律,就像大自然的四季變化,任何催熟、拔苗助長,其實後果都是不好的。」

允許孩子緩慢地成長、自然地成熟,這是父母送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