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靈魂」實際上是一個人的意識形態的存續形式

心理諮詢劉智慧 發佈 2022-10-21T23:10:15.143760+00:00

從心理科學的角度,意識形態是軟體程序,肌體組織是硬體載體;從高維度的角度就是靈魂與軀殼,當然,這種說法聽起來就比較「燒腦」,既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被人接受,所以我們就先從生命科學與心理科學的基礎層面開始,進行逐層深入的去論述。

從生命科學的角度,細胞記憶與遺傳基因與記憶指的就是人的大腦思維與肉體形式;從心理科學的角度,意識形態是軟體程序,肌體組織是硬體載體;從高維度的角度就是靈魂與軀殼,當然,這種說法聽起來就比較「燒腦」,既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被人接受,所以我們就先從生命科學與心理科學的基礎層面開始,進行逐層深入的去論述。

人類在繁衍生息的過程中,包括動物甚至是植物也一樣,基因特徵的遺傳尤為顯著,例如:從子女的容貌、思維、聲音或形態等,均能捕捉到父母的影子特徵。這些生理與心理方面的遺傳基因,多半都是以細胞形式體現出的,即便是意識形態或思維模式等,那也是由細胞記憶的形式保存和繼承下來的。說到「細胞記憶」可能一下子不容易理解,但我們要是從「肌肉記憶」的角度去聯想就容易了。例如:我們平時背誦的詩詞,演唱的歌曲,包括書寫等,除了一少部分是大腦記憶外,很大一部分都是由肌肉記憶保存的。也就是說,在反覆的做同一個動作或行為時,這種動作和行為的指令就會被實施的器官所記憶,並且形成慣性模式。

如此這些,都屬於基礎科學範疇,既好理解又便於應用,可到了一些比較邊緣化的科學,或者是超科學領域的內容形式上,我們就一下子變得撲朔迷離了。例如:「因果」這麼簡單的名詞,解析起來都不能凡事鑿鑿有依據的對應出一二三來,更不要說是「靈魂」之類的超意識形態內容了。按理說「F學」在幾千年的歷史傳承中,可謂是博大精深淵源流長,能感知到的時候,它既能深入淺出,又能玄機無限,且又無所不在,當然這一定是在信則有不信則無的基礎上。

即便如此,那也不是所有信者都能有眼便識,有耳便聞的,更不是用已有的認知就可以接受和理解的。因為,F學的根本核心是「因果」,主要脈絡是「輪迴」,前者無處不在,後者是既無法證明又無法否定,只能是在遵循「因」的基礎上得「果」,在因果「具足」的前提下得以輪迴再現。從存在即為科學,科學就是驗證過的事實這一點,因果則是一種超級進步的思想理論,僅從這種思想理論的動力源泉中,就衍生延續出人類的進步與文明來。

有人之所以把F學S學比喻成諸科學之母,則是從時間的先後,思想的啟蒙與亘久的貫穿去綜合考量的結果。至於「心理科學之父」一說,那就更加貼切了!因為心理科學主要是研究人的「意識與潛意識」的科學。而F學的理論啟蒙就根植於人的潛意識層面上,再加上時間的先後順序等,一眼便可看出,心理科學的精髓則是F學的一脈秉承。

我們不妨縱觀上下諸多名流學者、科學先驅、大成就者們,無論是人的層面,還是學術研究,到了一定境界時,皆與神、F學不期而遇,有人把這一現象稱之為「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現實中,無論是從心理科學的理論研究上,還是從心理疾病的治療方面,如果僅僅限於人們以往認知的基礎上,豈不是把心理科學步入了沼澤地,拖進了死胡同?只要我們把「意識」形式稍微拓展一下,便進入了「靈魂」的層面,至於靈魂是否能獨立的存在,這便是我們人類所面臨的「後科學」時代。

人類的遺傳繁衍生息,一直被視為「父精母血」的合成體。從這一概念的比喻中,F學的血脈孕育了諸多科學的進步與發展,其精髓核心又派生出心理科學這一支脈來。我從事心理科學的研究與心理疾病的治癒時間,遠比我接觸和了解F學的時間長很多。後來,當我偶然見到F學大師開示信徒時,我似曾覺得特別熟悉,並加以認可,這不就是心理科學嗎?且又高於心理科學!儘管當時我對高出的內容部分,或不理解或不認可,但我能覺察出其高度來。

所以,無論是做事還是做人,或者做學問,生機就是不斷的進取和提升,枯萎就是固步自封。常言道「山高人為峰」,我想說的是「人高靈魂居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