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十大名醫,大醫精誠,你都了解哪些?

軍武雜談錄 發佈 2022-10-21T23:20:20.727758+00:00

所以,中醫注重的是經驗和理論知識,一個好的中醫,在如今的社會,實在是太罕見了。今天,讓我們走進歷史,了解一下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十大名醫,看一看他們的醫者仁心。

中醫,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醫學,是中華優秀文化的代表;幾千年來,中醫以其獨有的雄厚底蘊,傳承不息。

中醫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所以,中醫注重的是經驗和理論知識,一個好的中醫,在如今的社會,實在是太罕見了。

今天,讓我們走進歷史,了解一下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十大名醫,看一看他們的醫者仁心。

一、扁鵲

年代:春秋戰國

尊稱:醫祖

扁鵲,姬姓,秦氏,名越人,春秋戰國時期名醫。從師於長桑君,盡傳其醫術禁方,飲以山巔「上池」之水,修得高超醫術。

其隱居的洞府上面,有翩翩欲飛的天然石鵲和靜觀天下神奇石人形象,趙人視秦越人為吉祥喜鵲一般,而尊稱其為 「扁鵲」。大量史料、遺蹟證實,內丘蓬鵲山為扁鵲學醫、行醫、採藥,趙簡子賜田、封贈食邑,虢太子從師、學醫之地。

他到邯鄲時,聞知當地人尊重婦女,就做治婦女病的醫生;到洛陽時,聞知周人敬愛老人,就做專治耳聾眼花四肢痹痛的醫生;到了咸陽,聞知秦人喜愛孩子,就做治小孩疾病的醫生;他隨著各地的習俗來變化自己的醫治範圍。

扁鵲在診視疾病中,已經應用了中醫全面的診斷技術,即後來中醫總結的四診法: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稱它們為望色、聽聲、寫影和切脈。他精於望色,通過望色判斷病證及其病程演變和預後。扁鵲精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應用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方法治療疾病,被尊為醫祖。

二、張仲景

年代:東漢

尊稱:醫聖

張仲景,東漢末年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

《傷寒雜病論》是集秦漢以來醫藥理論之大成,並廣泛應用於醫療實踐的專書,是我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古典醫著之一,也是我國第一部臨床治療學方面的巨著。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也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傷寒雜病論》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三、葛洪

年代:東漢

葛洪,自號抱朴子,東晉道教理論家、著名煉丹家和醫藥學家,世稱小仙翁。

所著《抱朴子》繼承和發展了東漢以來的煉丹法術,對之後道教煉丹術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為研究中國煉丹史以及古代化學史提供了寶貴的史料。

葛洪還撰有醫學著作《玉函方》一百卷(已佚),《肘後備急方》三卷,內容包括各科醫學,其中有世界上最早治天花等病的記載。

葛洪一生著述頗豐,《抱朴子》是其代表作。該書分內、外兩篇。內篇20卷,論述神仙方藥、養生延年、辟邪卻禍之事,總結晉代前的神仙方術,包含守一行氣導引等,為醫藥學積累了寶貴的資料。

四、皇甫謐

年代:西晉

尊稱:針灸鼻祖

皇甫謐,三國西晉時期學者、醫學家、史學家,東漢名將皇甫嵩曾孫。

他一生以著述為業,後得風痹疾,仍然手不釋卷。其著作《針灸甲乙經》是中國第一部針灸學的專著,在針灸學史上,占有很高的學術地位,並被譽為「針灸鼻祖」

五、孫思邈

年代:唐朝

尊稱:藥王

孫思邈,相傳為楚大夫屈原的後人,唐代醫藥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藥王」。

孫思邈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於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後,孫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請,與政府合作開展醫學活動,在唐高宗顯慶四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

孫思邈不僅精於內科,而且擅長婦科、兒科、外科、五官科。在中醫學上首次主張治療婦女兒童疾病要單獨設科,並在著作中首先論述婦、兒醫學,聲明是「崇本之義」。他非常重視婦幼保健,著《婦人方》三卷,《少小嬰孺方》二卷,置於《千金要方》之首。在他的影響之下,後代醫學工作者普遍重視研究婦、兒科疾病的治療技術。

六、宋慈

朝代:宋朝

尊稱:世界法醫學鼻祖

宋慈,南宋法醫學家。 著有《洗冤集錄》五卷,是中國第一部系統的法醫學專著,也是世界最早的法醫學專著,廣傳國內外,對於法醫學的發展有重大貢獻,因而被尊為「世界法醫學鼻祖」。

宋慈「博採近世所傳諸書」,「會而粹之,厘而正之」,加上多年實踐經驗,「增以己見」,終寫成《洗冤集錄》。他四任提點刑獄司,以身作則,慎重獄事,正如其所言,他真正做到了「獨於獄案,審之又審,不敢萌一毫慢易心」。宋慈提出了一個合格法官的普世標準—洗冤澤物!

七、李時珍

年代:明朝

尊稱:藥聖

李時珍在數十年行醫以及閱讀古典醫籍的過程中,發現古代本草書中存在著不少錯誤,決心重新編纂一部本草書籍。

李時珍先後到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廣、南直隸、河南、北直隸等地收集藥物標本和處方,並拜漁人、樵夫、農民、車夫、藥工、捕蛇者為師,參考歷代醫藥等方面書籍925種,「考古證今、窮究物理」,記錄上千萬字札記,弄清許多疑難問題,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於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 被後世尊為「藥聖」。

《本草綱目》不僅為中國藥物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而且對世界醫藥學、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化學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先後被譯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鮮等十餘種文字在國外出版。書中首創了按藥物自然屬性逐級分類的綱目體系,這種分類方法是現代生物分類學的重要方法之一,比現代植物分類學創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統》早了一個半世紀,被譽為「東方醫藥巨典」。

八、華佗

年代:東漢

尊稱:「外科聖手」 「外科鼻祖」

華佗,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

少時曾在外遊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並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 晚年因遭曹操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

他發明了麻沸散,開創了世界麻醉藥物的先例。歐美全身麻醉外科手術的記錄始於十八世紀初,比華佗晚一千六百餘年。《世界藥學史》指出阿拉伯人使用麻藥可能是由中國傳去,因為「中國名醫華佗最精此術」。

九、葉天士

葉天士,名桂,字天士,號香岩,別號南陽先生,清代著名醫學家,「溫病四大家」之一。

葉家世代業醫,祖父葉時,甚通醫理,父親葉朝采,益精於醫術。葉天士自幼耳濡目染,也有志於此道。葉天士最擅長治療時疫和痧痘等症,是中國最早發現猩紅熱的人。在溫病學上的成就,尤其突出,是溫病學的奠基人之一。 首創溫病「衛、氣、營、血」辨證大綱,為溫病的辨證論治開闢了新途徑,被尊為溫病學派的代表。

葉桂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古訓,只要比自己高明的醫生,他都願意行弟子禮拜之為師;一聽到某位醫生有專長,就欣然而往,必待學成後始歸。從十二歲到十八歲,他先後拜過師的名醫就有十七人,其中包括周揚俊王子接等著名醫家,無怪後人稱其「師門深廣」。


十、薛雪

年代:清朝

薛雪與葉桂同時而齊名;早年游於名儒葉燮之門,詩文俱佳,又工書畫,善拳技。後因母患濕熱之病,乃肆力於醫學,技藝日精。故也知薛雪並非專一業醫者,但他於濕熱證治特稱高手,

著《濕熱病篇》,該書對濕熱之辨證論治有進一步發揮,豐富並充實了溫熱病學的內容,對溫熱病的發展有相當貢獻。

薛雪對濕熱病的研究,突出了濕邪與熱邪相合為病的特點,抓住了濕熱二邪輕重不同的要害,並結合臟腑、三焦、表里等辨證方法,使之融為一體,解決了濕熱病的證型辨析,有利於臨床應用。在治療上,雖然有溫化、清瀉、清熱祛濕諸大法,同時又有補陽、益氣、養陰、生津諸法的配伍,然其用藥時時注意到清熱不礙濕,祛濕不助熱,扶正不礙祛邪,祛邪當注意扶正等方面。治療不拘泥於固定成方,體現了濕熱病治療的特點,成為後世治療濕熱病的規矩,影響極其深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