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腎病,水腫蛋白尿消失了!中醫干預助力解決反覆難題

腎病之家 發佈 2022-10-29T11:51:54.731639+00:00

腎病綜合徵是一類腎病的總稱,而不是單一指的某種腎病,這類腎病都有四個特徵,即「三高一低」。排在首位的是大量蛋白尿,其次高度水腫、高脂血症,最後是低蛋白血症。這四個症狀相互影響,蛋白尿流失量大會引起體內水鈉瀦留,繼發低蛋白血症,血漿蛋白減少又會引起血脂升高。

腎病綜合徵是一類腎病的總稱,而不是單一指的某種腎病,這類腎病都有四個特徵,即「三高一低」。排在首位的是大量蛋白尿,其次高度水腫、高脂血症,最後是低蛋白血症。這四個症狀相互影響,蛋白尿流失量大會引起體內水鈉瀦留,繼發低蛋白血症,血漿蛋白減少又會引起血脂升高。

除了這四項症狀,分布還會引起多種其他嚴重併發症,比如血栓、高血壓等,因此腎臟的治療,既要對應治療,更要對症控制,從根本上改善腎臟的免疫損傷,得到根本的恢復。

相對來說腎並綜合徵是比較好治療的一類腎病。說到具體病理類型分為好治型和不好治型,如微小病變、iga腎病早期、膜性腎病早期積極治療基本都能達到臨床治癒。而局灶階段性腎小球硬化症、iga腎病中後期期、膜性腎病中後期等等。

同樣是腎病綜合徵,有些患者的預後差距很大?歸根結底是沒有得到根本的有效治療。

6年腎綜,尿蛋白終轉陰,中醫幫助破解難題!

42歲舒女士,膜性腎病患者,從湖北荊州來到我的門診。水腫已經近6年,24小時尿蛋白定量最高達到過12克,期間服用過激素、免疫抑制劑,降壓藥,還找過偏方,去過不少地方,吃了不少藥。尿蛋白流失有所控制,但都沒有轉陰過,抑制在4-5克徘徊,所以說小腿和腳踝一直有輕微水腫,都沒有完全消除過。

8月份第一次來,當時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為4.64克。這幾年一直備受尿蛋白、水腫的折磨,這次想看調理看能不能讓尿蛋白再繼續下降,同時也擔心長期蛋白流失下去會引起腎衰竭。

入院後進行了詳細查體,目前患者還沒有出現腎功能損傷,血壓偏高140/95,尿蛋白3+,尿潛血+,心率正常,患者剛發現病情時做穿刺診斷膜性腎病2期。目前來看病理損傷可能出現了緩慢的進展。

通過面診觀察,患者伴有雙下肢腳踝以及面部浮腫,舌邊有瘀點等臨床症狀,給她辯證為水瘀互結症,以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為治療原則,組方用藥。聯合外用療法包括足浴、艾灸、藥浴兩周時間,幫助患者調理全身血液循環,改善自身免疫情況。

2個月後複診,尿蛋白轉陰,24小時尿蛋白定量恢復到0.15g。頑固的尿蛋白終於被攻破,患者也說,這麼長時間第一次感到轉陰的情況,目前臉部腿部水腫基本緩解,尿量恢復到正常,乏力疲勞感消除,患者身心也舒暢很多。

對於腎病綜合徵的調理,很多患者是以免疫抑制劑方案治療為主,沒有聯合中藥控制,因此沒有從根本上改善自身免疫狀態。

激素和免疫抑制劑可以抑制腎臟內部免疫炎症反應,但沒辦法改善自身免疫,甚至會消耗免疫情況,就容易導致病情不能徹底好轉,不好不壞的情況。

這樣維持病情雖然穩定,但長期尿蛋白仍然在流失超過0.5克,腎衰竭風險依然較高,所以也這是導致部分患者最後沒出現腎功能損傷到出現實質性損傷的主要原因。

除了根本改善自身免疫,預防尿蛋白的反覆出現,徹底控制腎病綜合徵。還要多加注意這幾點:

1、避免急性腎損傷的出現,比如腎臟缺血、感染等引起腎功能迅速下降,也會造成腎小球進一步損傷。

2、避免血壓忽高忽低。血壓升高是影響腎功能及尿蛋白最直接的症狀之一,既會影響腎內壓,又會導致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進而加速硬化發展,致使尿蛋白頑固難降。

3、注意低蛋白飲食但又不能營養不良。對於蛋白流失量大的患者來說,嚴格控制高蛋白攝入可以幫助減少蛋白流失,而尿蛋白控制穩定後,可逐漸適當增加蛋白的攝入,這個保持營養攝入不衝突。每天蛋白質的攝入與體重相關,只要吃夠了身體每天所需蛋白質,就不用擔心營養不良。

了解更多腎病的內容:

肌酐升高不都是病情加重了?腎功能長久穩定,穩住2點是關鍵

哪些腎病相對好治,哪些又比較難處理?十大排行榜出爐

4類腎病常用藥是護腎「佼佼者」,可顯著降低腎衰,長期用更佳

腎友們有降肌酐、降蛋白、腎衰等問題,可以點→→「腎病問題,點腎病之家」留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