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西方備受追捧的火雞,在中國很少人吃?也很少有人養?

科學蟲洞 發佈 2022-10-30T16:07:59.960649+00:00

西方人吃火雞已經有將近400年歷史了,尤其是在感恩節和聖誕節這兩大節日,餐桌上基本都離不開火雞的影子。

西方人吃火雞已經有將近400年歷史了,尤其是在感恩節和聖誕節這兩大節日,餐桌上基本都離不開火雞的影子。

老外吃火雞的方式有很多,不過主要還是一整隻放進烤箱裡烤,肚子裡還會塞滿各種蔬菜、水果,表面再抹上各種香料,看上去圓鼓鼓的,上桌後金黃色的火雞油光可鑑!

除了傳統節日,在平日裡火雞肉也是西方人最喜愛的肉類之一,他們會將火雞肉加工製成各種各樣的食物,例如火雞肉香腸、火雞肉餅、火雞三明治......

據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估計,自2012年起,全球火雞肉產量高達563萬公噸,大約一半來自美國,其他不少來自巴西、加拿大、阿根廷、墨西哥等美洲國家以及歐盟國家。

甚至有這樣一種說法,在西方國家的火雞,終其一生可能只去過兩個地方:農場和烤箱。

為什麼西方人那麼愛吃火雞?

火雞是一種原產於北美洲的家禽,本為野生,後來被印第安人馴化,曾是早期北美居民的美味佳肴。

16世紀,大批歐洲人移民到美洲,發現北美洲物產貧乏,只有遍布山野的火雞,於是捕捉過來當成美食享用。

後來歐洲人將馴化過的火雞運過大西洋引入本土,關於火雞的各種特色鮮明的烹飪方式便在不同國家發展起來,再由美國人賦予上「過節」的標籤,漸漸地火雞成為了西方人節日期間必不可少的「大餐」。

火雞在西方的節日文化、飲食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據統計,全球飼養火雞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其次是加拿大,以及歐盟國家。

現如今,由於西方國家肥胖等健康問題比較突出,而火雞頭在營養價值上有「一高二低」的優點(也就是高蛋白、低膽固醇、低脂肪),被營養學家推崇為「超級營養食物」。

因此,火雞現在漸漸擺脫了「僅供節日食用」的身份,許多西方人也將火雞肉代替部分牛肉、豬肉、羊肉等其它肉類。

然而,西方人卻百思不得其解,火雞體型大,肉還多,營養豐富,為什麼中國人卻很少吃?甚至連養都很少人願意養?接下來帶大家一探究竟!

中國人不愛吃火雞,原因何在?

火雞是一種大型肉用禽類,體重可達5-12千克,不但肉多,而且肉質好,瘦肉率高,被西方人譽為「造肉機器」。

據考究,火雞傳入我國的時間可能是150年前,由歐美傳教士或海員帶入我國沿海城市。可是,在西方廣受歡迎的火雞,在中國市場上並不受青睞。

首先,受傳統飲食和烹飪習慣影響,豬肉自始至終是中國人的首選。如果用國內傳統方式烹飪火雞,味道會大打折扣。

再加上許多中國人家裡又沒有配備有烤箱,飲食口味也與西方人有較大差別,因此火雞也就很難進入千家萬戶。

其次,火雞對於西方人有著特別的節日元素,並且其加工產品大受消費者歡迎,而對於中國人來說,大多只在「過洋節」或嘗新的時候才會偶爾吃一次,尋常老百姓更是不知火雞為何物,即使使用火雞肉加工出來的食物,也無法令大部人接受。

最後,大多數中國人似乎對火雞肉並不感興趣,最主要的原因用兩個字就可以概括:難吃!

對於習慣吃「肉雞」的中國人來說,肥大的火雞肉吃起來有點「柴柴」的,肉質粗糙,像是啃木屑一樣,與咱們的土雞肉相比味道差多了!

當然,隨著時代的開放發展,受西方節日習俗的薰陶,不少人嘗過火雞肉之後也愛上這種味道,在一些中、高檔飯店也已經形成穩定的火雞消費市場。

然而,在國內養殖火雞的人還是很少,相當部分火雞產量仍需依賴進口,這是為何?

為什麼國內很少人養殖火雞?

火雞運動能力極強,能飛能跳更能吃,成年火雞展開翅膀,最長能達1米多,養殖火雞所需要的場地面積是同樣數量肉雞的9倍。

在許多西方國家,火雞早已形成了規模工廠化養殖,在國內,養殖者若想要飼養火雞,必須要有大面積的果園、林園、山坡等優良的生長環境。

然而,國人受傳統養雞觀念影響,人們養雞要麼是滿院子散養,要麼只是簡單圈起來的場地,很少有專門的火雞舍。

火雞是一種雜食性動物,食量驚人,是不折不扣的「大胃王」,飼料種類要求多樣,而國內很少人吃火雞肉,飼養火雞成本又太高,耗費大量資金養的火雞銷路也是個問題,如此一來,也就很少人願意養殖火雞了。

不知道大家吃過火雞肉嗎?覺得味道如何呢?歡迎分享!

參考資料:

從新英格蘭森林到伊朗農場:火雞走向世界的旅程[J],看世界,2015(12):78-8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