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辦法不多的世界找出辦法:二百年資本主義興衰史的啟示

栩然說 發佈 2022-11-02T20:45:48.610397+00:00

這段時間世界很不太平,很多國家卻已經找不出辦法來應對危機。本文希望通過對資本主義二百年興衰史的梳理,找出現實問題的有效解答。

文 | 陶叔

首發 | 栩然說(ID:xuranshuo)

發布 | 栩然說(ID:xuranshuo)


這段時間世界很不太平,很多國家卻已經找不出辦法來應對危機。這背後的原因既出自現在,也源於歷史。

本文希望通過對資本主義二百年興衰史的梳理,找出現實問題的有效解答。

01

不出所料,英國又換了一個首相。

特拉斯上台時,陶叔就沒覺得這個狂妄的女人能像她吹噓的那樣,帶領英國再次偉大。只是當時認為她最大的挑戰是蘇格蘭獨立運動,並且期待她與一心想搞分裂的蘇格蘭首席大臣斯特金來一場「雙雌對決」,直接把大英干成小英,送走老太太之後再送走世界上這根最大的攪屎棍。

萬萬沒想到,特拉斯居然是栽在經濟政策上。

9月23日,特拉斯發布了被稱為「迷你預算」的經濟改革方案。方案的核心就兩條:減稅和撒錢

減稅涉及公司與個人層面,總減稅額大約為每年550億英鎊。

同時,為應對能源價格上漲造成的民怨,實施「凍結能源價格」,總共預計要補貼1500億英鎊左右。

特拉斯認為自己足夠大方,很開心地期待大家鼓掌叫好。

市場確實給出了熱烈反應,迅速掀起一場債、股、匯三殺的金融海嘯。

因為資本市場的玩家們都清楚,英國政府沒錢,現在又是減稅又是撒錢,唯一的搞錢路子就只有增發國債,必定造成國債價格下跌。為了避免遭受損失,金融資本紛紛拋售國債。

由於國債價格下跌太猛,到9月27日,國債大戶英國養老基金總共虧了5000~6000億英鎊,相當於每個英國人損失了1萬英鎊。

好傢夥,就算按特拉斯的計劃執行兩年,也就最多花費2600億英鎊,現在僅過了5天就捅出這麼大個窟窿,完全是始料未及。

再疊加美國加息造成的資本出逃,英國股市連續下跌,英鎊匯率連續下跌。

跌跌不休,跌得英國人哭爹喊娘,滿腔的怒火都衝著那個敗家老娘們去了。

遭受千夫所指之後,豪情萬丈的「新鐵娘子」不得不含恨下台。

接替她的是精神小伙蘇納克。

蘇納克光環耀眼,既有印度裔奪舍前宗主國的談資,又有五常國家第一個80後領導人的活力。真是要顏有顏,要料有料。

英國人當然希望蘇小哥能救大英於水火,但是前景如何呢?

陶叔掐算了一下,不看好。

為啥?因為特拉斯的減稅撒錢這兩招,蘇納克前兩年剛用過。

蘇納克2020年2月當上詹森政府的財政大臣,3月就推出了給英國造成巨大財政負擔的「大撒幣計劃」。具體內容包括:

減稅。為英國企業延長貸款,以及商業減稅政策,總額3300億英鎊;

撒錢。增加300億英鎊額外開支,用來給失業的和需要救濟的英國人發錢;給因疫情沒法上班的人,發放80%的工資。

這可比特拉斯虎多了,只是當時因為疫情的原因,資本市場捏著鼻子認了,沒有跳起來造反而已。

特拉斯撒錢失敗下台鞠躬,上台的卻是個撒錢僥倖沒出問題的,這英國經濟能有救才見鬼呢。

英國的問題不是換一個首相就能解決的,同樣的問題其實也出現在日本、義大利、法國、德國……甚至美國。

背後折射出西方治國能力的退化與辦法的匱乏:誰上台都不過是減稅或加稅,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玩不出什麼新花樣。


02

為什麼西方國家會出現解決辦法的匱乏呢?

再往深層次找原因,就要找到我們熟悉的那個了:歷史周期律

1945年,黃炎培先生跟教員提起歷史周期律時,主要是針對中國的歷史,每個朝代都會經歷治亂興衰的周期,只能延續200~300年的時間。

一個新王朝建立時,原有的利益格局清零,整個系統輕裝上陣,一門心思謀發展,展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經過天長日久的運行之後,包袱越背越重,經濟來源卻日漸枯竭,新王朝自然由盛轉衰,越來越難以應對各種突發事件。

就像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一樣,隨便一次磕碰,偶爾一場感冒就能送走。

王朝末年往往各種天災人禍,看起來都是偶然事件引發的滅亡。其實是整個系統已經脆弱,特別是經濟上受不起折騰,要是幾件事一起來,開支遠遠大於收入,錢花光了系統也就搞崩潰了。

明朝是朱家子孫繁衍太多,按祖訓又不能自謀生路,只能國家養著。讀書人當了官以後不交稅,很多平民把土地掛到官老爺名下,一起享受政策福利。這樣開支增收入減,農民起義鬧起來加上女真入侵,花錢如流水直接把大明放血給放死了。

清朝八旗子弟都由國家來養,一個個不事生產就靠吃鐵桿莊稼過活。雍正帝搞改革,要求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就是要擴大稅源,卻被他寶貝兒子乾隆給廢了。等到列強堅船利炮搞武裝上訪,每打一次敗仗就賠一次款,最後在辛亥革命中朝廷連軍費都湊不齊,不得不拱手把江山讓給袁大頭。

古今興亡多少事,在根上經濟早就註定了。歷史周期律本質上是經濟規律

當世界進入資本主義時代以後,歷史周期律以更頻繁更直接的方式出現,那就是經濟危機

資本主義存在一個與生俱來的毛病:購買力不足。

工廠生產出的商品賣出的價格總額,要遠高於發給工人工資的總額,中間的巨大差值就是資本家獲得的利潤。

當整個社會的生產都轉變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後,必然造成資本家無法在單一市場獲得想要的利潤。

資本家一看,沒有利潤那還生產個錘子,立馬選擇減產避免虧損。相應地,工人們獲得的工資更加減少,更買不起商品,加劇市場的生產過剩,引發更多的減產甚至工廠關門倒閉。

一旦陷入這樣的死循環,結果就是可怕的經濟危機。

1825年左右,歷史上第一次經濟危機在英國爆發,此後這種災難每隔幾年都要來上那麼一回,造成社會生產力的大倒退。

從那時到現在,正好接近200年。這段資本主義與經濟危機對抗的歷史,就是西方國家不斷找辦法,最終辦法用盡的過程。


03

找到的第一個辦法是擴大市場

為了獲取足夠的利潤,英國資本家將商品賣到周邊的歐洲國家,終於迎來了一段平穩發展期。

但是當德、法、美等國的資本主義工廠也都陸續建立以後,大家合力把池子裡的水都抽乾,到1837年經濟危機又回來了。

這次嚴重的危機持續了6年,各國的工業規模縮減了一半以上。直到1843年才勉強恢復。

可僅僅喘息4年,1847年又爆發了一次危機。

1847年的危機引發了質變。這場危機通殺所有資本主義國家,無一倖免。大崩盤大失業使機械、鋼鐵等新興產業的規模縮減到原來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

同時,因為兩場危機間隔時間太短,讓全社會普遍失去信心。

信心的崩塌在歐洲引發了多國革命,當權者、舊貴族魂飛魄散,惶惶不可終日。

革命形勢啟發了一批學者,他們深入研究資本主義存在的根本問題。其中脫穎而出一位年輕的革命思想家,也就是祖師爺——馬克思。

1848年,馬克思為世界上第一個共產黨「共產主義者同盟」撰寫了綱領性文件《共產黨宣言》,提出了應對危機的全新解決方案。

按照馬克思的理論,購買力不足只是經濟危機的表象,根本因素有兩個:

一是資本主義的分配製度。資本家拿走了巨額財富,將其投入消費的部分相對特別小,絕大多數都積累為私人資產。當經濟衰退時,私人資產並不會主動投入生產,反而越捂越緊,最終引發危機。

二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動力問題。資本家只在足夠利潤的誘惑下才會投入生產,追逐利潤成了唯一動機。經濟衰退造成利潤下降,資本家為維護私利而自保,坐視危機發生。

要徹底解決經濟危機,馬克思認為必須從這兩方面下手,改資本主義私有制為公有制,社會財富歸人民所有,才能有源源不絕的資本投入永續生產;社會生產的目的不再以利潤為目的,而是用來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需求。

總結來說,公有制與按需分配,就是破解經濟危機的終極方案

這套理論邏輯嚴密,無懈可擊。但歷史並未按革命家的預想發展,而是走向一個詭異的方向。


04

誰也沒有想到,1847年開始的那場危機,會以一種戲劇性的方式結束。

1848年,聖弗朗西斯科發現金礦,1851年,墨爾本也發現金礦。這兩處金礦無異於喜從天降,因為都是淺層礦,普通人背個包偷摸進去就能采。

天大的好消息讓全世界都炸了鍋,無數窮哥們蜂擁而至,追逐起了發財夢。這兩個地方也就成了人們口中的「舊金山」與「新金山」。

不少人確實發了財,他們把挖到的金子帶回家鄉,豪氣地大筆採購各種商品。

在強大消費力的刺激下,整個社會的生產神奇地復甦了。

這就給了當權者很大的啟發。

在馬克思指出的經濟危機的兩個根本因素中,改變分配製度他們完全不會考慮,但是生產動力可以想辦法啊。

除了大肆淘金帶動消費,資本主義國家又找到了新的利潤來源:把商品賣到落後地區去!

由此,開始了各國搶奪殖民地的運動,資本主義轉變為帝國主義。

帝國主義向殖民地高價傾銷商品,同時低價採購原材料,一高一低之間進行不等價交換,獲得了巨量的超額利潤。

這些利潤刺激著資本家的投資熱情,工廠得以長期開工,無產階級也相應獲得持續穩定收入。

靠著從殖民地吸血,資本主義進入了一段難得的平穩發展期。

與此同時,科技也對企業利潤的增加做出了貢獻。

資本家通過採用新技術,使生產效率高於社會平均水平,就能獲得更多利潤。這就激勵他們不斷投入科技研發,推動生產力水平進一步提高。

因為有這三個方面在生產動力上一起使勁,資本主義就從1848年一直苟啊苟,不僅苟過來了,還越來越健康。期間雖然也偶有危機現象,但很快就過去了。

馬克思、恩格斯一直預言資本主義很快就會死亡,但是直到他們去世,資本主義都活得挺好。真是造化弄人。

但是化解危機的三板斧並非永遠有效。

淺層金礦可遇不可求,挖完了也就完了。難挖的深層金礦跟無產者無緣,窮人再也沒有白撿的發財機會,消費能力仍然會萎縮。

殖民地也不是永遠可以擴張的,等到帝國主義把全球的落後地區瓜分完畢,列強們就只能守著各自的地盤竭澤而漁,早晚也會失去超額利潤的來源。

隨著技術水平的提升,低垂的果子都被摘盡,研發上的投入日益加大,一般資本家承受不起這樣的開支而被淘汰。當生產不斷集中,壟斷日益加劇後,壟斷資本家也就不再願意為高昂的科研費用買單,更傾向於利用壟斷地位躺贏。

三板斧的威力減弱,危機爆發的可怕前景再次浮現在人們面前。

此時人們靈光乍現,一拍腦袋:誰說殖民地瓜分完了?你說那塊地是你的,你叫一聲它答應嗎?直接搶過來不就完了嘛。

為了搶奪勢力範圍,列強們分好邊從1914年開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資本主義的貪婪終於引發了人類的浩劫。

一戰打了四年,因為有大聰明中途跳反,真正的戰敗國就一個德國。列強把它那點本就不多的殖民地分一分,都不夠塞牙縫。

戰爭破壞了歐洲大片工業區,恢復這部分生產力消磨了一些時間。然後呢,經濟危機又來了。

1929年開始的經濟危機被稱為「大蕭條」,是資本主義歷史中讓人寒徹心扉的可怕記憶。

美國失業人口總數達到了830萬,英國有500—700萬人失業,德國失業人口加半失業人口占了總數的三分之二。

遍及全美的大饑荒和普遍營養不良,導致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據估計,至少有700萬人死亡,約占當時美國總人口的7%。

從1929年到1933年,資本主義再一次面臨生死存亡。


05

一戰沒能帶來資本主義世界的長期繁榮,反而催生出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

當資本主義國家陷入大蕭條哀鴻遍野之時,社會主義蘇聯正是欣欣向榮,見風就長。

按照馬克思開出的方子,蘇聯的經濟制度完全免疫了經濟危機。

公有制的企業所獲得的財富屬於國家,國家根據社會需要投資進行擴大再生產。計劃經濟的生產與分配根本不會有過剩的問題,反而因為提高國家實力與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持續增加產量。

在西方關停工廠,破壞生產力的同時,蘇聯的工業每五六年就翻一番。

在列強還在為殖民地急赤白臉的時候,僅靠國內消費拉動,蘇聯就躍升成了世界第二工業國。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社會主義的活力讓資本主義相形見絀,越來越多的人們在想:可能社會主義才真是人類社會的出路。

但是,資本主義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從蘇聯模式中找到靈感。

他們的思路還是繞開馬克思說的第一條,私有制不能動,這是國本,改了就成了社會主義了。繼續在生產動力上做文章,不就是因為購買力不足導致缺乏動力嗎?那就由國家直接來購買。

1933年,希特勒和羅斯福先後上台,不約而同推出政策,由國家投資大搞基礎設施建設。

德國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還不顧《凡爾賽和約》的限制發展軍事工業,狂造坦克、飛機。

美國興建了18萬個小型工程項目,解決了400萬人就業;撥款50億美元給工程興辦署和全國青年總署,先後解決了2300萬就業,占全國勞動力的一半以上。

通過大基建提供的就業機會,把錢直接輸送到社會底層,再由大眾消費刺激復甦。

在國家的蠻力拉動之下,社會生產這台生鏽的機器終於吭吭哧哧地艱難發動起來。

這個政策確實有用,被一個心思活絡的學者發現了,開始寫書進行總結。後來該政策就以學者命名,稱為「凱恩斯主義」。

但是凱恩斯主義有一個嚴重缺陷:國家是沒錢的,要投資基建,錢從哪來?

那就只能跟資本家借了,國家發行大量國債,許以一定的利息回報。一來資本家的錢囤在家裡也沒處花,二來國家老拿蘇聯嚇唬他們,怕被共產,一開始他們也是願意借的。

但是錢投進基建哪來的快速回報呢?也不敢加稅,怕把好不容易有點恢復的經濟又給弄熄火。

因此,國家沒有辦法,只能不斷借新債還舊債,同時為了加大力度刺激經濟越借越多。

這樣一來資本家不幹了,你這整個一殺豬盤,萬一續不上豈不要虧個底朝天。

國債賣不出去,國家又沒錢搞刺激了。1938年,美國和德國再次陷入全面蕭條。

當時兩國經濟都在崩潰的邊緣,只是希特勒性子急沒繃住:沒錢去搶總可以吧。

1939年9月1日,德軍閃擊波蘭,二戰正式開打。

旺盛的戰爭需求拯救了美國。


06

二戰之後,資本主義世界美國獨步天下。但同時,蘇聯展現的驚人生命力也令全球刮目相看。

按照帝國主義的尿性,美國應該收割打殘了的歐洲各國,把它們作為產品傾銷地,以保持本國長期繁榮。

但是,蘇聯的存在讓它投鼠忌器。一個貧窮虛弱的歐洲,必將成為共產主義運動最佳的溫床。

客觀評價,美國戰後那批政治家還是有戰略眼光的。他們決定約束本國資本家的貪婪,用蘇聯這個頭號敵人進行恐嚇,威逼利誘資本家拿出真金白銀給歐洲貸款,開放美國市場支持它們的復興。

同時,美國帶領資本主義國家一起建立福利、社保制度,讓底層人民有最低生活保障,也就保證了社會最基本的購買力。

美軍還滿世界找仗打。二戰之後美國發動200多場戰爭,戰爭帶動的相關需求使其國內形成了「軍工複合體」,巨大的利益同樣刺激著產業的蓬勃發展。

資本主義在美國這個領頭羊的強力帶動下,再次進入了繁榮年代。

但是到了70年代,奮力拉車的美國有點力不從心了。

病根又是出在國債上。

因為無論美國是補貼西歐、日韓也好,還是到處打仗也好,本質上都是在充當散財童子。但是,美國這些撒出去的錢,往往是沒有實際收益的,只會造成財政赤字越來越大。饒是美國發了大把戰爭財,也經不起這樣長年累月的敗家。

國債賣不動,國家貼不起,經濟危機當然又回來了。

這個問題直到1979年美聯儲主席換上保羅·沃爾克,才找到新辦法。

里根與沃爾克

沃爾克被稱為「鐵腕主席」,他的辦法是採取激進的加息策略:聯邦基金利率在1980年底達到了創紀錄的20%。

這種做法的內在邏輯是:美國不再到處撒錢當冤大頭了,而是用高利率把美元吸引回美國來吃利息。

美元回流大潮帶動下,一切美國國內資產都被哄搶,原來乏人問津的國債也就順勢賣出去了,美國政府手裡再次拿到大把現金。

等國庫充盈之後,美聯儲開始減息,美國政府重新大把撒錢,社會購買力又能強勁起來。

按理說,在加息的背景下,國債的利息也相應提高,會造成以後要還更多的錢。

但是,自從沃爾克發明了這套加息減息的「美元潮汐」玩法之後,美國就已經完全變了。

以往國債的擔保是稅收,欠了債是要用實打實的財政收入償還的。現在國債的擔保則是增發更多的國債,借錢來還。只要我能借到更多的錢,就不用擔心還不上錢。

你擔心美國借不到錢?

美國軍費每5年翻一番,勢力遍布全球,有絕對把握顛覆世界上大多數政府。有軍力作背書,美元你就得認。

只要你認美元,加減息周期就能收割全球,美債就不愁賣。

至此,美國徹底變成了一個金融帝國。實際上再也不需要苦哈哈地搞實體經濟,通過操縱美元就能夠剝削全世界。

80年代開始,美國經濟加快「脫實向虛」,成為了一個依靠印錢的寄生型帝國。

但是,恰恰靠著美國不斷向世界各國輸出美元,所產生的持續不斷的購買力維持著全球資本主義的生產,再次進入了繁榮年代。

還記得前文所說的化解危機的三板斧吧,美元其實就代替了第一斧黃金的作用。

而其它兩板斧也以新的面目重新出現。

以前帝國主義爭搶殖民地,為的是把本土生產的商品穿山跨海地賣過去。現在直接在落後地區設立工廠,利用當地低廉的勞動力與資源生產商品,反過來賣給美國等發達國家掙美元。

而本土的工薪階層整體往產業鏈上游移動,從事品牌、設計等價值更高的工作,同時金融、教育等服務業提供大量高薪崗位。這都使得社會底層能從全球化的生產中共同獲利,極大緩和階級矛盾。

美蘇爭霸的局面逼迫著西方在科技方面加大投資,集成電路、網際網路、移動通信都是在當時背景下誕生的技術。這些技術帶來的新產品消費需求,又刺激著資本主義生產力的快速發展。

進化升級後的新三板斧,不僅化解危機,更將資本主義推入一段黃金時期。

同時,這新三板斧也把蘇聯劈得招架不住,疲態盡現。


07

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雖然能對經濟危機天然免疫,但也有自身的嚴重問題,不是購買力不足,反而是供給不足,沒有那麼多商品生產出來。

為什麼生產不出來呢?

因為人們生活的需求是不斷變化的,而這些豐富多變的需求並不能及時安排進國家計劃之中,造成人民生活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

同時,從事創造性勞動的人們,其勞動價值顯然要高於普通勞動。但是他們的收入並不能匹配其做出的貢獻,在與隔壁資本主義進行對比時,人民有巨大的心理落差。

這些因素都造成經濟缺乏活力,人民積極性不高。

而為了整垮這個讓資本主義世界日夜提心弔膽的可怕對手,美國帶領西方開啟了軍備競賽。蘇聯不得不將大量國家資源投入軍工生產,加劇了人民的生活困難。

最終,蘇聯在內外敵人的聯手之下解體了,資本主義取得了冷戰的最後勝利。

蘇聯的死,讓美西方徹底放飛了自我。

他們沉醉在勝利之中無法自拔,「歷史終結」的狂喜讓他們把現有的一切都當成最完美的存在。

整個西方都在通過全球化外移低端產業,只願意吃西瓜最甜的部分。

美國更加肆無忌憚,加大力度玩弄金融帝國的紙面遊戲。直到為了獲取更大利潤,華爾街的天才們發明了新玩法:次貸

次貸根本上是因為銀行為了刺激房地產消費,將錢貸給了沒有還款能力的低收入群體。為了平攤風險,銀行又把這些債權打包賣出去。買家也不傻,同樣也打包再賣……這樣層層加碼,越來越多的人與一顆顆定時炸彈綁在了一起。

2007年末美國房地產泡沫破裂,次貸危機全面爆發,全球經濟陡然跌入風暴之中。

這場席捲全球的危機不再是因為生產過剩引發,而是因為刺激需求過猛,屬於經濟危機這種癌症在資本主義軀體內發生的轉移

而當時美聯儲由本·伯南克執掌。此公乃是研究經濟史的專家,並且對大蕭條那段有獨到的見解。

伯南克認為「金融恐慌」是引發金融風暴的真正原因。

儲戶恐慌引發擠兌,擠兌導致銀行被迫賤賣資產,大規模資產賤賣帶來抵押品價值下降和流動性喪失,銀行強行停止信貸,進一步加劇恐慌。

解決辦法很簡單:量化寬鬆,就是俗稱的「QE大法」。

所謂量化寬鬆,是由中央銀行直接下場從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購入國債、房貸債券等證券,使商業銀行在央行開設的結算戶口內的資金增加,為外部的銀行體系注入新的流動性。

簡單說,就相當於間接增印鈔票,為市場提供信心,儘快擺脫恐慌。

那當然啦,國家直接給我錢誰還恐慌。

從2008年底到2014年,美聯儲先後三次QE,總共購買了4.5萬億美元的資產。這也就是我們總聽到的「大水漫灌」式救市方法。

從數據上看,伯南克的QE大法確實拯救了美國經濟。

美國實際GDP從2009年萎縮2.5%的低谷逐漸回升,到2014年QE結束當年,實際GDP擴張2.5%。美國的失業率從2009年9.9%的高位,逐漸下降到2014年的5.6%。

憑藉這一成就,伯南克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但是,這可能是資本主義世界化解危機所能使出的最後一招了。


08

我們再回到文章開頭的特拉斯的經濟政策,想一想為什麼她會失敗。

發債撒錢刺激經濟,這是資本主義國家傳統藝能。不然能怎麼辦?

為什麼她就撒失敗了呢?

因為金融資本市場不認英國國債了。你以為你是老美啊,想發多少國債就發多少。

買不買英國國債要看資本家的心情,特拉斯就是趕上了他們心情不好的時候。

那麼美國是否可以把這個遊戲一直玩下去呢?

短期肯定可以,長期肯定不行。

美國國債是因為美元,美元則是因為美軍。

美軍實力已經開始走下坡,在阿富汗的表現讓全世界看了笑話。俄烏戰爭打了這麼久,也是一直不敢直接下場。

雖然餘威尚在,但是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暗戳戳地冒頭,中東小王爺甚至明著不給臉了。

整個帝國最承壓的就在美元這根架海紫金樑上。如果萬一美元倒了,帝國的崩塌也就不遠了。

當然這個過程可能還有很長時間。但是伯南克開啟的核動力印鈔,已經讓美帝欲仙欲死,大大加快這一進程。

1982年美國國債突破1萬億美元,1996年突破5萬億美元,2008年突破10萬億美元,2017年突破20萬億美元。

時至今日,美國國債突破31萬億美元了。

全世界在美元大洪水沖刷之下到處房倒屋塌,早已忍無可忍,放棄美元的行動或明或暗已經開始。

該收著點,想想別的招了。

但是,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世界還能想出什麼好辦法呢?

我們再次審視馬克思指出的兩大病因。資本主義一直繞開改變分配製度,專心在刺激需求上下工夫。

動富人的錢是不可能動的,永遠是不可能動的,問題又要解決,就是找些別的原因去強行解釋,才能維持的了生活這樣子。

刺激需求從發債到印鈔,這條路也已經走到終點。效果越來越差,不可避免將迎接經濟危機的歸來。

這就好像富家子酒色無度掏空了身體,遍訪名醫治病。

第一個馬大夫說:你要戒酒戒色。

富家子說,這個大夫不行,不能聽他的。

第二個凱大夫說:你是身子虛,要吃我的補藥。

富家子欣然接受,花大價錢買了補藥吃,繼續酒色無度。

身體又壞了,第三個沃大夫說:你要強身健體,要練習吐納。

富家子很高興,花大價錢學了功法,繼續酒色無度。

身體反覆壞,又去找第四個、第五個大夫……

每個大夫開的方子都不同,但凡能起點作用,就是妙手回春好一頓夸,諾貝爾獎這樣的高帽也是隨時批發。

但是富家子就是堅決不聽戒酒戒色的勸告,只能反覆經歷好一陣壞一陣的循環。

這已經不是病,這是命


09

從二百年資本主義與經濟危機對抗的興衰史中走出來,我們再來思考,如何找出真正有效的解決辦法?

第一,需要深刻理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癥結。

化解危機的各種招式,歸根結底是要刺激需求。

起到刺激作用的第一件法器是黃金。

成千上萬人背井離鄉去淘金,可挖出的黃金不能吃也不能穿,對於人類沒有實際的用處。

這種無用之物對資本主義來說卻比命還重要。資本主義生產缺的是購買力,黃金就代表著購買力!

窮小子苦哈哈地去淘金,拿著金子找資本家換商品。資本家美滋滋地把黃金存起來,當成寶貝代代相傳。

資本主義要靠這個無用之物才能驅動,說明這套經濟模式在根本上就是荒謬的

代替黃金起刺激作用的美元,就更加荒謬了。

美國靠不斷輸出這種毫無意義的數字,就可以坐享全世界的辛勤勞動。而離開這種數字,全世界的生產竟然不能有效運轉,這難道不是離了個大譜嗎?

必須要重新解釋黃金、美元的真正意義。

它們實際上表示的是在人類總體財富中所持有的份額

資本家挖空心思搞生產,爾虞我詐做商業,坑蒙拐騙玩金融,就是一根筋地要不斷增大手中持有的份額,從總體財富中多分一點再多分一點。

全人類辛苦創造出的財富,通過各種途徑,都會像水往低處流一樣,最終一滴不剩地通通流入資本家的口袋。

財富進了資本家口袋裡,就成了死錢,他們是不會再拿出來的。要他們拿出來,必須有可觀的收益,拿出來一點,流回來更多。

資本主義國家為了不讓社會生產的河道乾涸,只能用各種手段製造人類總體財富不斷擴大的假象,誘騙資本家把錢拿出來,把新製造的財富再吸回去。

黃金、美元、國債都是道具,各國政府一直是在演出熱熱鬧鬧的繁榮大戲罷了。

而那些提供花樣翻新理論的西方經濟學家,其實就是這場戲的優秀編劇、導演與道具師。

但是這套障眼法已經越來越難以讓資本家心動了,因為濫發的國債與美元,本質上不過是在稀釋總體財富。

特拉斯的國債還沒發就被資本家造反。等到美國的國債也發不動的時候,這種荒謬的把戲也就到了收場的時候。

當今世界的生產力養活全人類富富有餘,掌握生產決定權的資本家卻毫無興趣主動去做,反而需要在各種荒謬理由的誘騙下才肯行動。

而那些為了爭奪市場而發動的戰爭,造成千萬生靈塗炭的人間悲劇,就不只是荒謬,而是泯滅人性了。

資本主義荒謬也罷,殘忍也罷,根子還是出在分配方式上。

全人類共同創造的財富,最終都要流向資本家,被私人所占有。財富將越來越集中,貧富差距只會越拉越大。

由私有制所鼓勵的人性自私,必將造成社會生產停滯與階級矛盾激化。這在資本主義私有制下是無解的。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贍養人類》中,描繪了資本主義發展的一種極端情況:整個社會99%的財富集中在一個人手裡,被稱為終產者。他擁有整個世界,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他將20億人口用宇宙飛船遷往外星。

故事荒誕,卻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合理合法。

迴避私有制這個核心問題,所找的一切解決辦法,都無法根治其經濟、社會危機。

解決辦法的匱乏,治國能力的退化,是病症。病根不除,神仙也救不了。

與其讓特拉斯這樣的莽撞政客胡搞瞎搞,還不如讓蘇納克這樣的話題明星騙騙流量。畢竟擺爛總比蠻幹要強。

第二,需要深刻理解蘇聯式社會主義模式的癥結

審視資本主義的荒謬與罪惡,並不是為了盲目美化蘇聯模式。實際上,歷史證明蘇聯模式存在相當大的缺陷,屬於一次失敗的試驗。

失敗的原因在於,蘇聯的制度設計缺乏對人性的充分考慮。

人性有強烈的競爭意識,總希望在社會中占據優勢地位。表現在社會資源的分配上,人們期望的其實是相對公平,而非絕對公平。

人們所付出的勞動,希望得到一個適當的回報,使自己比其他人能擁有更有利的競爭優勢。

蘇聯模式對社會資源分配的下限做了保證,同時也約束了上限,這會造成人們積極性的喪失。

激發人們的積極性,不能純粹依靠精神上的肯定,物質上適當增加分配也是相當必要的。

如何使人們在物質分配上趨向合理?在這一點上,市場比計劃起到的作用要更充分與全面。在當前生產力水平下,這是毫無疑問的。

只有讓人們的積極性充分被調動,創造力才會完全釋放,生產力的發展也就更快。

蘇聯在保護生產力不被危機破壞上,表現堪稱完美。但是在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上,卻又不如資本主義效率高。

只有理解蘇聯模式存在的弊端,才能思考出改進的辦法。


10

陶叔寫這篇文章,目的是對前一段時間經濟相關問題的學習與思考進行一番總結,同時試著找到一個邏輯上說得通的解決辦法。

就在這次大會的報告中,其實已經明確給出了解決辦法,那就是:共同富裕

只有共同富裕才能既從根本上去除資本主義的病根,又同時補上蘇聯模式的缺陷。

而共同富裕如何推進,是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陶叔曾經在《真正搞垮蘇聯的是哪股力量?它的危害很多人卻已麻木》中引用過中國人民大學的翟東升教授提出了「未來起點收入」的方案。

這套方案的核心內容是:

建議國家給每一位公民在出生以後就開始發放補貼,保證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基本的生活質量與較公平的生存發展環境。

陶叔引用該方案,並非完全認同其內容,而是非常認可這種方向的理論探討。

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以後,陶叔發現該方案的一個重大缺點:給公民發錢的來源是國債,而為了讓人民幣國債被市場接受,翟教授主張未來人民幣要獲得與美元類似的支配地位。

這就沒有跳出西方經濟理論的窠臼。

還有很多關於共同富裕方案的討論,更多聚集於多次分配,通過稅收、慈善等手段調節富人的過高收入。

但是,這些手段都是西方經濟制度下形成的,它們把貧富差距降下來了嗎?它們實現共同富裕了嗎?

政府採用100種收稅的辦法,富人就能找到101種避稅的手段。慈善在西方早已成了避稅的遮羞布,國內的運行情況也是一言難盡。

因此,效果存疑。

看了很多相關討論後,陶叔都沒有找到特別滿意的答案。最後,陶叔決定自己構思一套方案。

這套方案的出發點,其實還是在《真正搞垮蘇聯的是哪股力量?它的危害很多人卻已麻木》中提出過的:

強化人民與社會主義體制的聯繫

從這一點出發,重點思考3個問題:

1. 傳統收入調節手段失靈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稅收為什麼被人們牴觸?要想盡法子去避去逃。根本原因是國家把錢從個人口袋裡掏出去以後,就跟你沒關係了。

在收稅時,國家與個人是對立的,一個是獲得,另一個是失去。

那麼,在社會主義體制下,國家是人民的,為什麼要繼續這種二元對立呢?

稅金為什麼不能是個人上交給國家的資本金,你交得越多,手裡拿到的份額越多,相應地獲得的未來收益也更多。

只需要設計一種資金結構,把從個人手中收上來的錢記為股份,再設計一個利益分配方式,使貢獻多的人拿到更多的未來收益。

這樣,個人與國家的利益就完全一致,不僅不會抗拒把錢交給國家,還會為了獲得更多收益主動進行奉獻。

2. 在共同富裕的同時,如何保護人們的積極性

共同富裕需要把財富更多地集中到國家手裡,由國家根據社會發展需要來進行分配。

這樣就能夠改變財富的流向,避免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根本性弊端。

同時,必須避免蘇聯模式漠視人性需要的缺陷,在分配時不僅要考慮公平,也要顧及人們獲取競爭優勢的渴望。

人們所希望獲得的競爭優勢,其實是今生與後世兩方面。

今生是指自己一輩子的物質與精神享受,要有足夠的財富支撐這些追求。

後世當然是希望照顧自己的子女親屬,能讓他們的生活有一個不錯的起點,也讓他們為自己感到驕傲。

當江西周公子事件出現時,陶叔一方面鄙薄此人的品行低劣,另一方面也考慮到,父母照顧子女是天性,應該在制度層面加以引導,使家族傳承對社會有益。

很多人為國盡忠,鞠躬盡瘁,卻對自己的家庭有虧欠。不少人豐功偉績,後代卻沒有受到絲毫福澤。確實是不小的遺憾。

出於照顧後人的天性,人們才挖空心思地積聚財富,希望能傳給後代,提供保障。

應當設計一種制度把人們的這種需求,與體制進行結合。將個人對家庭的積累,轉換為對國家的積累,使小家與大家的利益一致。既讓個人今生享受,又讓子孫後世享福。

豈不美哉?

3. 當前居民消費不足困境如何破解?

國內目前經濟增長乏力,一個重要原因是居民消費不足。

這當然與疫情尚未結束有很大關係,但也不能完全歸罪於它。

國內個人儲蓄率目前是45%,而歐美國家儲蓄率往往只在10%左右,但是他們的消費力要強勁得多。

因此,國內實際上有消費實力,但缺乏消費信心,大家不敢花錢。

這背後的原因很複雜,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國內福利保障水平不高,居民經濟安全感不高。

疫情期間有不少小餐飲小商鋪關門,很多靈活就業者失去工作,他們度過困難時期往往只能依靠個人儲蓄。

而這些人都是已經為國家發展做出過貢獻的,如何把他們的貢獻以適當的形式在危機之中回報出來,是需要思考的重大問題。

可以設計一個類似水庫的機制,豐期蓄水枯期放水,幫助個人抵禦風險。這必定能更多地提供居民的消費信心。

該機制與個人以往貢獻進行關聯,得意時多做貢獻,失意時國家回報保障。

人民幸福感必將提高,人民與社會主義體制的聯繫自然更緊密。


11

基於以上思考,陶叔構思了一個「全民共同富裕國家基金」的方案。

方案的要點有3個:

1. 設立國家層面的共同富裕基金

基金的基礎來源採取強制的方式,從個人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起到調節過高收入的作用。

但這與稅金完全不同,個人因為對基金做出貢獻而成為基金的持有者,將獲得基金運行的長期收益。

經過試驗運行後,這種基金可以逐漸代替稅收與國債的作用。

因為在基金里貢獻的資金越多,個人持有的份額相應增加,所獲得的長期收益越多。這會刺激人們主動購買更多的份額,將財富從個人積累變成國家積累。

同時因為基金的總額是不斷增長的,貢獻越多收益越多,貢獻少或者停止貢獻,收益相應減少。

這對人們的競爭意識完美匹配,能夠激發人們的積極性。

2. 結合長期與短期利益進行分配

基金獲得的資金由國家來進行分配,去除原來社會財富進入私人口袋後就沉底不動變成死財富的弊端。

國家拿這些錢來投資長期建設項目,投資興建工廠。無論是長期項目還是短期項目,基金出資作為股東,相應獲得收益。

不同於資本主義國家撒錢在不掙錢的領域,社會主義國家可以光明正大地投資賺錢,拿到收益回報基金的持有者。

基金的收益也將成為個人長期穩定的收入。只要平時多做貢獻,遭遇突發風險時就有可靠的保障。

居民消費必然信心大增,經濟發展由此獲得強勁動力,國家的長期發展與個人短期利益兼顧,實現國家與個人的雙贏。

3. 基金份額的獎勵與繼承

獲得基金份額並非只有出資購買一個途徑。

在國家建設的各個方面做出突出貢獻,國家可以獎勵基金份額,類似於股份公司的股權激勵。

畢竟對社會起推動作用的,不僅僅是創造財富這一類工作,其它很多的工作雖然不直接創造財富,但是同樣重要。

將基金份額獎勵給這些優秀人員,就可以對他們的貢獻進行精神與物質層面的雙重肯定,鼓勵他們在崗位上繼續發光發熱。

基金份額可以作為遺產由後代繼承,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是應有之義。

同時,因為基金總額的變化,這種福澤雖能長期存在,如果沒有新的貢獻,份額所占比例只會越來越少。同樣促使後代要繼續努力,不會滋生靠資本食利的懶漢。

通過以上3個要點,基本勾勒了一個代替現有分配製度的框架。

想法還很粗疏,但也是陶叔在對歷史進行一番深入梳理以後所得的成果。

或許能有一些價值,歡迎讀者們批評,並提供寶貴意見。




你好,給大家推薦一個純原創的寶藏微信公眾號:【陶然紀】。栩然和陶叔的共同創作基地。如果認可我們的文章,請將我們鄭重地推薦給你的好友。


陶然紀是個純原創號,在這個抄襲、洗稿遍地的自媒體世界,不到4%的純原創公眾號,非常難得。陶然紀內容以黨史為主,文風有趣,內容紮實,既深刻,又輕鬆,保證讓你讀得過癮。


學教員,讀黨史,品味紅色經典,解密不為人知的歷史細節,就看「陶然紀」。不忘來時的路,才能走好未來的路。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陶然紀】(ID:taoranji2022)。


—— END ——


這裡是栩然說(ID:xuranshuo)。微信上寫毛澤東最集中、最深度、最有趣的地方,致力於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毛澤東,學習毛澤東,實現從三觀到認知的重塑。


如果你想讀到有深度、有洞見的好文章,歡迎關注:栩然說。


這裡不僅有嚴謹求實的歷史態度,還有一針見血的犀利時評。我將藉助於對歷史、現實和人們行為規律的分析,幫助你預測事情的走向,看透世界的本質,甚至洞悉人性的秘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