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鈷胺是治療周圍神經損傷的常用藥,與維生素B12片有哪些不同?

小五的健康科普小站 發佈 2022-11-05T19:34:18.501339+00:00

60多歲的李先生是一名退休教師,因為工作中需要長時間的伏案工作,因此他很早之前就患上了頸椎病、腰椎病等慢性疾病,但是他一直也沒有在意。

60多歲的李先生是一名退休教師,因為工作中需要長時間的伏案工作,因此他很早之前就患上了頸椎病、腰椎病等慢性疾病,但是他一直也沒有在意。1周前,李先生在家裡幫忙做家務時突然感覺到腰部劇烈疼痛不適,並且伴有嚴重的活動受限,甚至不能起身和翻身,只能平臥,家裡人連忙將其送往附近的醫院就診。醫生給李先生完善了腰椎磁共振,結果發現他的腰椎有多個椎間盤的突出,其中最嚴重的一個甚至壓迫了腰神經根,最終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伴神經壓迫,因此醫生建議他進行介入手術治療。經過手術治療後,李先生的症狀很快好轉了,但是依然遺留有下肢的麻木感,醫生解釋道這是神經損傷的表現,於是給他開具了甲鈷胺,並且囑咐他連續服用1-2個月

李先生經過服用一段時間的藥物後,腰痛、腿麻的症狀好了很多,但是由於每盒甲鈷胺只能服用1周左右,所以要自己前往藥房購買。有一天李先生在閱讀網絡文章後發現甲鈷胺就是維生素B12,而維生素B12片不僅便宜,而且1瓶就能吃1個月,於是他用維生素B12片代替了甲鈷胺但是服用1個月後,李先生的腿麻改善不明顯,甚至有加重的趨勢,於是連忙前往醫院諮詢。

醫生經過詳細詢問後將甲鈷胺重新調整回來,並且囑咐李先生不要再隨意更換藥物。李先生很不解,不是說甲鈷胺和維生素B12是一類物質嗎?為什麼療效會差這麼多呢?醫生解釋道雖然甲鈷胺的本質也是一種活化後的維生素B12,但實際上它與原本的維生素B12在藥物性質和代謝水平上已經有了明顯差異,臨床應用的範圍和服用劑量也有較大區別,所以不能當做同一種藥物。同時醫生囑咐李先生在服用甲鈷胺的同時注意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如果出現一定要及時向醫生反應,李先生答應了。

一、維生素B12與甲鈷胺之間的聯繫

有許多人將維生素B12與甲鈷胺當做同一種藥物,這其實是大家對維生素B12這種維生素不熟悉導致的。維生素B12臨床又被稱為鈷胺素,是維持人體健康所必需的營養物質之一,其對於神經細胞的生長、血細胞的增殖和成熟、免疫系統改善等具有重要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類型的維生素B12所具備的生物活性和藥理作用具有較大區別,因此臨床上需要根據需要進行靈活用藥

臨床上常用的維生素B12有四大類,分別是羥鈷胺、氰鈷胺、甲鈷胺和腺苷鈷胺。

其中羥鈷胺、氰鈷胺屬於非活性維生素B12,廣泛存在於食物中,顧名思義,羥鈷胺、氰鈷胺被人體吸收後是無直接發揮藥效的,需要通過甲基化激活,轉化為具有生物活性的甲鈷胺或者腺苷鈷胺後才能發揮藥效,因此起效較慢,但是由於羥鈷胺、氰鈷胺容易保存,因此非常適合需要長期服藥的患者,如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失眠等,而臨床上那種價格便宜,1瓶100片的維生素B12就是羥鈷胺或者氰鈷胺。

甲鈷胺和腺苷鈷胺屬活性維生素B12,其本質是人造維生素B12,自然界中並不存在,由於甲鈷胺和腺苷鈷胺在體外就已經經過甲基化激活,因此被人體吸收後可以快速發揮藥效,作用迅速,藥效強,但缺點就是不容易保存,特別容易與光、水分、氧氣等結合發生反應,導致藥效下降,因此並不適合長期保存,多為短期應用。

從上述講解就可以看出,其實臨床常用的維生素B12片與甲鈷胺在藥效上有著明顯區別,這也導致了2種藥物在劑量、使用方法、適應症等多個方面具有明顯差異

二、維生素B12片與甲鈷胺片之間的區別

需要強調的是臨床上那種1瓶100片的維生素B12片與甲鈷胺並非同一種藥物,2種藥物在藥性上有著顯著區別,這也導致這2種藥物在劑量、使用方法、適應症等多個方面具有明顯差異,因此臨床上一定要根據不同疾病需求靈活用藥,注意個體化的用藥方案。

1、維生素B12片與甲鈷胺片的劑量和使用方法明顯不同

臨床常用的維生素B12片的常規劑量為每片25μg,在治療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時服用方法為每次50-100μg,每天服用3次;甲鈷胺片的常規劑量為每片500μg,是維生素B12片的20倍,治療周圍神經損傷時的服用方法為每次500μg,每次3次,因此如果用維生素B12片代替甲鈷胺的話,服用劑量是遠遠不夠的,而這也是為什麼李先生在更換藥物後藥效明顯變差的主要原因。

2、維生素B12片與甲鈷胺片的臨床適應症不同

雖然維生素B12片的臨床應用非常廣泛,但是由於其主要的應用範圍還是治療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維生素B12可以促進5-甲基四氫葉酸轉變為四氫葉酸,從而促進造血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其次,維生素B12片還可以用於治療睡眠障礙、周圍神經病變等,但是由於非

活性維生素B12對於神經組織親和性不強,並且起效較慢,需要長期服用才能起到明顯效果,短期內效果不佳,因此臨床上並不作為治療周圍神經損傷的首選

甲鈷胺作為活性維生素B12,與氰鈷胺或者羥鈷胺相比,其與神經組織更具有親和力,更容易進入神經元細胞,參與神經細胞內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促進軸突運輸功能和軸突再生,並且藥效強,起效快,因此常作為治療周圍神經病變的一線用藥;其次,雖然甲鈷胺也有促進造血的作用,但是由於其每1片的劑量為500μg,長期服用容易造成多種不良反應,並且價格較為昂貴,因此臨床上並不作為治療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的常用藥

3、維生素B12片與甲鈷胺片的服用周期和聯合用藥不同

臨床上採用維生素B12片治療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的周期往往較長,多需要連續口服3-6個月才能取得明顯效果,並且部分的患者需要持續服藥,如腫瘤患者、白血病患者等;其次,在用維生素B12片治療睡眠障礙、焦慮等慢性疾病時,多需要配合其他藥物聯合用藥,如安眠藥、抗焦慮抑鬱藥等,並且多不需要連續服用,可以採用食物進行補充,因為食物中也含有非活性的維生素B12.

甲鈷胺片治療周圍神經損傷時往往不需要長期服用,連續服用1-2個月即可獲得明顯治療效果,但是對於某些存在持續性神經損傷的患者,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等,甲鈷胺也可以低劑量持續口服,但是一定要監測肝腎功能,同時注意可能的不良反應;其次,在治療周圍神經損傷時,甲鈷胺常與維生素B1聯用,2種維生素可以相互促進,起到協同作用,並且食物中並不含有甲鈷胺或者腺苷鈷胺等活性維生素B12,因此不能用食物補充代替藥物,一定要全程堅持藥物治療。

三、甲鈷胺的臨床上常用於治療以下5種疾病

甲鈷胺是治療周圍神經病變的常用藥,可以治療多種原因引起的周圍神經損傷,快速修復受損的神經自主,改善神經細胞的能量代謝和物質合成,減輕疼痛、麻木、感覺異常等臨床表現,臨床上常用於治療以下5種疾病。

1、周圍性面神經麻痹

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是臨床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之一,其本質是面神經因受到外界刺激出現水腫、變性,進而導致面神經功能障礙,患者多表現為一側面部功能障礙,眼瞼閉合不全、抬眉困難、咧嘴困難、鼓腮漏氣,並且伴有夾食、漏水等。甲鈷胺是臨床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基礎用藥之一,常與維生素B1、地巴唑、激素等藥物聯用,可以明促進面神經功能恢復,減少後遺症發生率,改善疾病預後

2、帶狀皰疹性神經痛

帶狀皰疹是一種因感染了帶狀皰疹病毒而引起的皮膚疾病,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皮膚會出現簇狀水泡,同時可以伴有明顯的神經疼痛和皮膚損傷,這其實是與帶狀皰疹病毒的特性相關,由於其與神經組織具有非常高的親和力,因此帶狀皰疹患者多伴有神經疼痛,神經損傷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終身疼痛。甲鈷胺是治療帶狀皰疹性神經痛的常用藥之一,臨床上常用於抗病毒藥、普瑞巴林、加巴噴丁、維生素B1等聯用,臨床療效表明甲鈷胺可有效保護神經組織,減輕帶狀皰疹病毒對於神經組織的損害,從而改善疾病預後,減少後遺症的發生

3、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是臨床常見的周圍神經病變之一,臨床多表現為一側面頰及頭顳部的劇烈疼痛,並且多伴有耳鳴、視力下降等臨床表現,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甲鈷胺是治療三叉神經痛的基礎用藥之一,臨床上常用於止痛藥等聯合使用,可以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症狀,減少三叉神經痛的發作次數和發作程度

4、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一種因腰椎間盤突出壓迫腰神經根而誘發的周圍神經病變,臨床表現為劇烈的腰部疼痛,伴活動受限,並且可伴有一側或者雙側的下肢麻木、乏力、感覺減退。甲鈷胺是臨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基礎用藥之一,常與止痛藥、激素、脫水劑等聯用,可以有效保護腰神經根,減輕神經損傷,緩解下肢麻木、乏力等不適,改善患者預後

5、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多發生在四肢末端,臨床多表現為四肢末端麻木、刺痛、感覺減退,部分患者可合併出現內臟神經功能異常,表現為消化功能減退、視力下降等。甲鈷胺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常用藥之一,並且需要長期服用,多與降糖藥聯用,臨床療效表明其可以明顯改善四肢感覺異常,促進神經組織恢復,改善疾病預後

四、科學服用甲鈷胺注意以下4點

甲鈷胺並不是單純的維生素B12,其活性高、藥效強,並且每片甲鈷胺為500μg,因此一定要注意科學用藥,不要相互混淆,同時注意可能出現的,建議在專科醫生指導下用藥,科學服用甲鈷胺注意以下4點。

第一、注意藥物劑量和保存方法

甲鈷胺的常規劑量為每片500μg,常規用法為每次500μg,每天3次,但如果是肝腎功能受損的患者或者高齡患者,可以適當的減少服用次數;其次,甲鈷胺活性高,非常容易與空氣、水分、光線、氧氣等發生交叉反應,導致藥物變質,藥效下降,因此長期服用甲鈷胺時一定要注意避光、密閉保存,防止藥物變質

第二、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

甲鈷胺本身的劑量較大,因此服用過程中容易出現不良反應,其中消化系統不良反應最為常見,如腹痛、食慾下降、噁心嘔吐等;其次,極少數患者會對甲鈷胺產生過敏反應,如皮疹、瘙癢等,這種患者建議暫停服用,或者改為服用非活性的維生素B12;第三、少數患者長期服用甲鈷胺後會出現肢體麻木、四肢震顫等表現,這表明神經損傷加重,暫停服藥後症狀可逐漸緩解;最後,長期服用甲鈷胺容易對肝腎功能造成影響,應需要定期監測。

第三、注意藥物的服用周期

臨床上運用甲鈷胺治療周圍神經損傷時,往往不需要長期服用,治療周期多在1-2個月即可,這個時間內足以滿足甲鈷胺對於神經組織的修復作用,臨床上如果連續服用1-2個月但是這種依然沒有明顯改善時,就不需要繼續服用,這時需要更換治療方案;針對少數慢性神經損傷性疾病,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等,如果口服甲鈷胺有效,則推薦低劑量長期口服,但需要注意可能的不良反應,定期監測肝腎功能

第四、注意特殊人群用藥

孕婦及哺乳期女性慎用,缺乏相關研究數據,安全性未知;兒童慎用,缺乏相關數據,安全性未知;老年人可適當減少用量或者減少使用次數,定期監測肝腎功能變化對甲鈷胺過敏者禁用,可調整為非活性維生素B12。

五、總結

綜上所述,甲鈷胺和臨床常用的維生素B12片並不是一種藥物,兩者在劑量、使用方法、適應症等多個方面具有顯著差異,因此臨床上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使用;其次,甲鈷胺可以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腰椎間盤突出症等多種周圍神經病變,其可以減輕神經損傷,促進神經修復,減輕疼痛、麻木等臨床表現,但是要注意用藥過程中的不良反應;最後,臨床上甲鈷胺多與維生素B1聯合應用以提高治療效果。

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

謝謝您的閱讀,如果您覺得本文對您有幫助,請麻煩點個讚或者收藏,如果您的家人朋友也有相關問題,請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他們,謝謝。想要獲得更多的健康知識,關注小五的頭條號——小五的健康科普小站,早關注、不迷路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