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腹痛是什麼原因

老劉談胃腸 發佈 2022-11-08T08:44:29.221018+00:00

腹痛俗稱「肚子疼」是最為常見的症狀之一,大多數的人的腹痛與進餐相關,以飯後腹痛最為多見。飯後腹痛可能是正常的生理反射,但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現,如果經常飯後腹痛就需要引起重視。那麼引起飯後腹痛常見的原因有哪些呢?

腹痛俗稱「肚子疼」是最為常見的症狀之一,大多數的人的腹痛與進餐相關,以飯後腹痛最為多見。飯後腹痛可能是正常的生理反射,但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現,如果經常飯後腹痛就需要引起重視。那麼引起飯後腹痛常見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是生理性腹痛

1、胃結腸反射:這是飯後腹痛最常見的原因,所謂胃結腸反射,是指進食後胃充盈反射性引起結腸蠕動增加的現象,腸道蠕動過度增加就可能引起腹部疼痛,胃結腸反射的強弱可能與進食的種類和每個人的內臟敏感性有關。

2、飯後運動引起:飯後消化食物需要更多的血液分配到消化系統,如果飯後立即運動,血液大都流向了體表,就可能導致胃腸道血供不足,引起腹痛。

二是急腹症

是一組以急性腹痛為主要表現的腹部急症,常見的原因有急性胃腸炎、急性食物中毒,其誘因往往有暴飲暴食,飲食不潔的病史;急性膽囊炎、膽石症,多在飽餐或者進食油膩後發作;急性胰腺炎,常有膽道疾病史,多在暴飲暴食、大量飲酒飲酒後發作。


三是慢性胃腸病

1、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種很常見的胃腸病,主要與胃腸動力障礙、內臟感覺過敏、食物的不耐受、腸-腦軸互動異常等因素有關。臨床上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即餐後不適綜合徵和上腹痛綜合徵。上腹痛綜合徵往往與進餐有關,大多是在餐後半個小時出現疼痛,疼痛部位局限,不擴散,不放射,部分上腹痛綜合徵患者,還可出現噁心,嘔吐,心口燒灼感或不同程度的反酸症狀。

2、胃潰瘍:消化性潰瘍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是一種多發病、常見病。周期性上腹疼痛是臨床特徵之一,其疼痛的節律與飲食有明顯的相關性,胃潰瘍的腹痛多在飯後半小時到1小時出現,而十二指腸潰瘍多在飯前、飢餓時或夜間出現。

3、腸易激綜合徵:腹痛、腹部不適是腸易激綜合徵的主要症狀,腹痛多在飯後出現,可發生於腹部任何部位,以下腹部和左下腹最為多見,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腹痛於排便或排氣後可以緩解。常在腹部受冷或進冷食、油膩、刺激性食物或者精神緊張誘發,睡眠時不發作。

4、慢性腸繫膜缺血:也稱缺血性腸絞痛,是指反覆發作的飯後劇烈陣發性上腹部絞痛,其腹痛主要與胃血流量有關,食物進入胃後,為滿足胃血流增加的需要,而「竊取」腸道的血流量,由於腸道組織中氧含量減少,就會造成腸壁平滑肌痙攣而引起腹痛。慢性腸繫膜缺血多發生見於患有冠心病、周圍血管病的老年人,腹痛的特點是多出現在飯後 15~30 分鐘,1~2 小時後疼痛逐漸減輕,但定位不明確。


引起飯後腹痛的原因還有很多,因此出現飯後腹部疼痛應及時去醫院就診,特別是腹痛比較劇烈時,要排除急腹症的可能,急腹症發病急,進展快,嚴重時可危及生命,必需要引起重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