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發布演藝直播報告:直播間成新舞台,近一年演出類直播超3200萬場

中國青年網 發佈 2022-11-08T13:47:23.955924+00:00

線上直播正在成為文化演出行業的「第二舞台」,為演藝經濟帶來新增量。  11月8日,抖音直播舉辦開放日活動,發布了《2022抖音演藝直播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線上直播正在成為文化演出行業的「第二舞台」,為演藝經濟帶來新增量。

  11月8日,抖音直播舉辦開放日活動,發布了《2022抖音演藝直播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包括戲曲、樂器、舞蹈、話劇等藝術門類在內的演藝類直播在抖音開播超過3200萬場,場均觀眾超過3900人次。

  抖音直播運營負責人袁思會介紹,今年以來,抖音相繼推出「優質主播扶持」計劃、「DOU有好戲」計劃、「舞蹈傳承」計劃、「DOU有國樂」計劃,從資源、流量、服務等方面幫助更多優秀主播打造新舞台。在相關計劃助力下,過去一年,抖音演藝類直播場次同比增長95%,累計觀看人次同比增長85%。

  值得關注的是,直播正在給非遺類演出帶來新生機。數據顯示,抖音非遺類直播每天開播1617場,打賞總收入同比增長533%。在直播間聽戲曲、賞民樂、看演出成為新潮流。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李彪在活動上表示,直播打賞的外溢效應對於小眾、瀕危的藝術類目有一定的補償作用,助力瀕危非遺演出再現活力,有助於演藝生態的多元化、多層次發展。

  日均9萬場中型演出,演藝類直播促進文化普惠

  越來越多的線下演出開始探索線上直播等「雲模式」,據媒體報導,今年7月,中國舞蹈最高獎「荷花獎」的獲獎劇目《醒·獅》原計劃在成都進行線下演出,由於疫情原因,演出臨時以一元票價轉為線上直播,吸引了超過340萬人付費觀看。可與之對比的是,根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計算,2021年全國舞蹈類演出場均票房約13.8萬,觀眾約555人。

  直播間正在成為文藝演出的第二舞台。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抖音演藝類直播超過3200萬場,場均觀看人次超過3900人,相當於每天都有近9萬場中等觀眾規模的演出在抖音上演。作為對比,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統計,今年五一假期,全國演出場次總計約5900場。

  袁思會介紹,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和文藝演出機構也開始嘗試線上直播。在抖音直播間,不僅有大眾熟知的流行音樂演唱會,也有來自國家京劇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北方崑曲劇院等專業院團帶來的京劇《風華正茂》、話劇《雷雨》、曲劇《茶館》等經典劇目。據報告,過去一年,入駐抖音的國家一級演員帶來超過2000場演出直播,來自上百家專業演出機構的6000餘場表演在抖音直播拉開帷幕。

  中央民族樂團的青年揚琴演奏家周婷婷,與同伴一同經營抖音帳號「揚琴CP」。自今年7月開播以來,這對組合已經吸引超過10萬觀眾。周婷婷介紹,選擇在抖音直播,一方面是由於疫情期間線下演出減少,希望通過直播重獲舞台和觀眾;另一方面,則是希望把專業的揚琴演出帶給音樂廳外的觀眾。「只有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和欣賞揚琴,這個市場才能擴大,揚琴才有機會傳播得更廣。」目前,抖音平台上已有來自中央民族樂團的134位藝術家開通直播。

  李彪表示,專業演藝從業者和文化演出機構的入駐、開播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文化普惠,推動了藝術普及的區域平衡。同時,線上訪問的隨機性、高覆蓋率等特點,可以讓演藝類直播輻射到以往線下演出難以覆蓋的群體,為演藝行業帶來新觀眾。

  非遺直播收入增幅超5倍,打賞讓文化傳承更有動力

  直播打賞也為演藝經濟注入新的生命力。報告顯示,近一年,抖音演藝類直播打賞收入同比增長46%,超過6萬名才藝主播實現月均直播收入過萬元。

  青年竹笛演奏家譚偉海是抖音上一名民樂主播。患有先天性視覺神經萎縮症的他憑藉精湛的竹笛演奏技藝加入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先後登上北京帕運會開閉幕式、廣州亞殘運會閉幕式等舞台。結婚生子後,為緩解經濟壓力,譚偉海開始直播。「這兩年,直播的收入除了每月還房貸,還能有積蓄,我也能在孩子教育上投入更多了。」在開放日活動上,譚偉海不諱言直播帶來的經濟改善,「藝術家也需要吃飯。要做好音樂,物質是很重要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打賞收入除了改善主播個人生活,也讓瀕危非遺項目的傳承更有動力。

  在人口只有兩三萬的少數民族京族,有一種特色樂器「獨弦琴」,2011年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去年起,京族女孩趙霞開始在抖音直播間演奏獨弦琴,打賞收入幫助趙霞彌補了線下非遺教學點的虧損,讓她能在廣西的邊陲小城把獨弦琴教學維持下去。

  抖音平台上另一位戲曲主播林蜜蜜,創辦了北京首家民營黃梅戲劇團。新冠疫情以來,線下演出一次次取消,林蜜蜜把劇團「搬進」直播間。靠著戲迷們的點讚和打賞,林蜜蜜不僅能夠維持劇團運營,還以劇團的名義資助了4個孩子學習黃梅戲。「除了養『團』餬口,最讓我感到欣慰的,是直播間裡有不少人因為我的演出成為了黃梅戲的新粉。」

  因時代變遷、多元文化衝擊、缺少演出市場等原因,一部分非遺類演出項目面臨瀕危境地,成為需要保護才能傳承下去的手藝。這些瀕危非遺演出通過抖音直播等平台重新獲得關注。報告顯示,抖音非遺類直播日均開播1617場,打賞收入同比增長533%。不僅是粵劇、嗩吶等大眾較為熟知的藝術門類,潮劇、木偶戲、英歌等瀕危非遺演出也在直播間收入超千萬點讚。戲曲、曲藝、民族樂器等傳統演出在抖音直播打開新市場。

  優質演出內容也吸引了更多觀眾。報告顯示,抖音演藝類直播累計觀看人次同比增長85%。其中,各年齡段網友對傳統文化類演出展現出不同偏好。00後愛看相聲,80後喜歡聽古箏,90後、70後、60後則對粵劇、豫劇、黃梅戲等戲曲類演出情有獨鍾。

  袁思會介紹,直播突破了地域的限制,讓小眾演出內容收穫新舞台、新觀眾、新收入、新傳承。不僅如此,除了才藝直播,抖音還有體育、科技、美食、旅行等在內的30餘個直播內容品類。「我們看到用戶對優質、多元內容的需求,也在推動優質主播不斷湧現和增長。」

  同時,袁思會表示,未來抖音直播也將繼續在優質內容扶持和平台治理方面做更多投入。「我們希望能和各方一起,推動直播行業在規範健康中發展,為用戶提供更多優質內容,也為演藝行業發展、傳統文化傳承帶來更多增量。」(文/小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