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原來這些都是風濕病?別再傻傻看錯科室了

醫學界風溼免疫頻道 發佈 2022-11-11T12:08:32.653034+00:00

這些毛病看著挺多,實際上都是一類疾病,這種病,在咱們生活里很常見,卻很容易被忽略,那就是——風濕病。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風濕病可是會累及到全身各個系統的~

反反覆覆口腔潰瘍

眼乾口乾

年輕人的腰痛

臉上長出「蝴蝶斑」

手指小關節腫痛

足趾關節腫痛

臟器不明原因腫大

「東方美女病」

這些毛病看著挺多,實際上都是一類疾病,這種病,在咱們生活里很常見,卻很容易被忽略,那就是——風濕病。

故事1:被口腔潰瘍反覆折磨的小李

18歲的小李老是反反覆覆的口腔潰瘍,多次到醫院就診,口腔科醫生建議多吃水果,補充維生素,謹遵醫囑的小李還是被口腔潰瘍反覆折磨,眼睛還有虹膜炎,輾轉多家醫院後最終來到風濕免疫科,醫生發現小李面部、胸背部有「青春痘」樣皮疹,詳細詢問患者還有「排小便」地方潰瘍,綜合上述病情,考慮「白塞病」。

圖來源銳景

風濕科醫生提醒:白塞病又稱「貝赫切特綜合徵」,是一種全身性免疫系統疾病,屬於血管炎的一種。主要表現為反覆口腔和會陰部潰瘍、皮疹、下肢結節紅斑、眼部虹膜炎、食管潰瘍、小腸或結腸潰瘍及關節腫痛等。

診斷:在反覆發作的口腔潰瘍基礎之上,加上反覆生殖器潰瘍、皮膚損害、眼部受累及針刺反應陽性中任何兩條。

治療:白塞病以藥物治療為主,主要是免疫調節藥或免疫抑制藥,包括外用藥物、口服糖皮質激素、甲氨蝶呤、秋水仙鹼、沙利度胺、硫唑嘌呤、環磷醯胺、環孢素、嗎替麥考酚酯和抗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等。在藥物治療之外還可選擇手術治療或介入治療,但以藥物治療為基礎。

特別提醒:反覆口腔潰瘍不只由於熬夜、缺乏維生素引起,一些風濕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白塞病、系統血管炎等疾病均可導致。

故事2: 口乾、眼乾也是病

50多歲的王阿姨陪著孩子一起看《你好,李煥英》,孩子們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王阿姨在旁邊也很傷心,但是怎麼都沒有眼淚,到底怎麼回事?

圖來源銳景

原來王阿姨得了一種叫「乾燥綜合徵」的風濕病,經風濕科醫生仔細詢問發現王阿姨這樣欲哭無淚的情況已經出現1年多了,平時吃米飯、饅頭等比較乾的食物時,如果不喝水就咽不下去。

風濕科醫生提醒:乾燥綜合徵(SS)是一個主要累及外分泌腺體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臨床除有唾液腺和淚腺受損功能下降而出現口乾、眼乾外,尚有其他外分泌腺及腺體外其他器官的受累而出現多系統損害的症狀。

診斷:該病診斷主要依據反覆口乾、眼乾症狀結合自身抗體陽性(SSA、SSB陽性)或唇腺活檢異常(病理示淋巴細胞灶)診斷。

治療:主要是改善症狀,控制和延緩因免疫反應而引起的組織器官損害的進展以及繼發性感染。對合併有神經系統疾病、腎小球腎炎、肺間質病變、肝臟損害、血細胞低下(尤其是血小板低的)、肌炎等則要給予糖皮質激素。對於病情進展迅速者可合用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醯胺、硫唑嘌呤等。

特別提醒:沒有糖尿病的人如果出現明顯口乾,或者眼乾症狀、眼睛砂礫感、欲哭無淚,或反覆腮腺腫大,或牙齒莫名脫落、壞掉,有可能是「乾燥綜合徵」。

故事3:年輕小伙每天腰痛

20歲的小劉一直被腰痛折磨,嚴重時半夜能痛醒,翻身都有困難,但活動後會有所好轉,直到有一天疼得不能起床,感覺自己的腰背像被裹著一層厚厚的麻布一樣舒展不開,看過多家醫院疼痛科、骨科效果都不好,後來輾轉多家醫院來到風濕免疫科,醫生發現就在幾個月前小劉還有過1次虹膜炎病史,及右足跟疼痛,都沒有重視,經過檢查後原來小劉得的是「強直性脊柱炎」。

圖來源銳景

風濕科醫生提醒:強直性脊柱炎好發於20-30歲男性,是以腰背部疼痛為主要表現的以骶髂關節和脊柱附著點炎症為主要症狀的風濕性疾病。與HLA-B27呈強關聯。

診斷:反覆發作的炎性腰背痛(夜間痛、休息痛,活動後緩解)加上影像學上的骶髂關節炎即可診斷。

治療:該病治療主要在於控制炎症,減輕或緩解症狀,維持正常姿勢和最佳功能位置,防止畸形。包括教育病人、理療、藥物和外科治療等。藥物包括:非甾體抗炎藥物、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局部使用糖皮質激素、生物製劑(TNF-α)拮抗劑、IL-17A抑制劑、JAK抑制劑)等治療。

特別提醒:該病致殘率非常高,如果不早期診斷、治療,可能出現年紀輕輕彎腰駝背的情況,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故事4:臉上的「蝴蝶」

32歲的王姐最近臉上莫名其妙長出像「蝴蝶」一樣的皮疹,多次就診當地醫院皮膚科給予外用激素塗抹後無明顯好轉,這幾天出現全身乏力還伴有低燒,經朋友介紹來到風濕科就診,醫生詢問後得知王姐最近小便有很多泡沫,完善自身抗體等相關檢查後確診王姐得了「系統性紅斑狼瘡」。

風濕科醫生提醒: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多發於育齡期女性的累及多器官、多系統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結締組織病。

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組織病理學和影像學檢查。1997年美國風濕病學會(ACR)的SLE分類標準中,將血液學異常、免疫學異常和自身抗體陽性等實驗室檢查列入了診斷標準。SLE的實驗室檢查,對於SLE的診斷、鑑別診斷和判斷活動性與復發都有重要的意義。

治療:除了避免勞累、紫外線照射之外,主要是藥物治療,包括:糖皮質激素、非甾體抗炎藥物、抗瘧藥、免疫抑制劑(環磷醯胺、嗎替麥考酚酯、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環孢素等)、生物製劑(貝利尤單抗等);對於重症患者使用免疫球蛋白衝擊和血漿置換。

故事5 :腫得像梭子的手……

60多歲的趙阿姨,最近中指關節反覆腫痛,早上起來還有明顯的僵硬感,手無法屈伸,拿筷子都費勁兒,後經多次輾轉最終聽朋友介紹去到風濕科就診,確診為「類風濕關節炎」。

圖來源銳景

幸好發現的早,病情尚屬於早期階段,用生物製劑後關節腫痛很快好轉,晨起僵硬感也基本消失,避免了出現關節畸形、致殘的風險。

風濕科醫生提醒:類風濕關節炎(RA)好發於中老年女性,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以手、足小關節的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關節炎症為特點,經常伴有關節外器官受累及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可以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

診斷:多關節腫痛伴有明顯晨僵,結合血檢提示炎症指標高,或自身抗體陽性即可診斷。

治療:早期開始關節的功能鍛鍊及口服藥物對症治療(非甾類抗炎藥)、免疫抑制劑(羥氯喹、甲氨蝶呤、來氟米特、艾拉莫德)、局部或口服糖皮質激素及生物製劑(TNF-α抑制劑、IL-6受體拮抗劑、JAK抑制劑等)治療。

故事6:過節一起嗨,「腳趾腫痛」一塊兒來

小劉和小王是一對好哥們,平時工作忙,好不容易趕上過春節,倆人坐到一起喝酒、吹牛,把家裡的白酒、紅酒、啤酒,全都幹完了。可是到了第二天一大早,小劉就被大拇腳指頭給「叫醒」了,紅腫痛如刀割一樣……疼痛難忍。

到了醫院,剛辦理好入院手續,好哥們小王也被送來了,倆人都被診斷了「痛風性關節炎」。

圖來源銳景

風濕科醫生提醒:痛風屬於代謝性風濕病,好發於第一跖趾關節,呈急性發作特點,發病往往與高嘌呤飲食誘發相關,如吃火鍋、喝肉湯、吃燒烤或喝酒等,若不能科學治療及管理,容易導致多發痛風石及痛風性腎病、腎功能衰竭等嚴重併發症。

診斷:有急性發作的炎性關節炎表現,結合血清尿酸高或影像學證據支持的關節滑膜炎表現,排除其他關節炎即可診斷。

治療:在低嘌呤飲食、禁忌酒精攝入基礎上給予非甾體抗炎藥物(或局部使用糖皮質激素、口服秋水仙鹼)抗炎鎮痛治療,同時加用規律的降尿酸藥物治療(別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馬隆等)。

故事7:青春美少女得了「東方美女病」

23歲的小張大學剛畢業,是單位里出了名的美女,最近幾天反覆低熱,並伴有頸部疼痛、頭暈、頭痛,為查找低熱原因,就診風濕科,醫生經過檢查發現自己竟有高血壓,並且兩側上肢血壓還不一樣,其中一側肢體還摸不到脈搏!原來小張得的是「東方美女病」——大動脈炎。

經過系統規範治療,小張的體溫和血壓很快恢復正常,頭痛、乏力、頸部疼痛等一系列症狀也逐漸消失。

風濕科醫生提醒:大動脈炎是好發於年輕女性的風濕病,患者往往有發熱和血壓非對稱性升高等隱匿性及不典型臨床表現,且沒有特異檢查指標,所以臨床上極易漏診、誤診,延誤病情易造成不良預後,嚴重時會危及患者生命。

診斷:40歲以下女性,滿足下列≥1項:

1.單側或雙側肢體出現缺血症狀,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血壓降低或測不出。

2.腦動脈缺血症狀,頸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頸部血管雜音。

3.近期出現的高血壓或頑固性高血壓。

4.不明原因低熱,背部脊柱兩側,或胸骨旁、臍旁等部位或腎區可聞及血管雜音,脈搏有異常改變。

5.無脈及有眼底病變。

治療:激素為一線治療方案;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治療;降壓、擴血管等對症治療;必要時給予外科介入治療。

故事8:眼睛腫完,下頜腫,下頜腫完胰腺腫,是腫瘤嗎?

56歲的丁叔叔10年前,因為雙側淚腺反覆腫大影響視力切除了淚腺腫物;5年前,因為頜下腺腫脹,再次接受頜下腺腫物切除;兩次活檢都沒有找到腫瘤細胞。直到去年年末,在單位例行體檢時又發現胰腺有異常占位,抽血化驗腫瘤標記物有升高,就診於當地腫瘤醫院考慮「胰腺癌(癌中之王)」,建議手術切除。

後來因為家裡有親戚在醫院風濕科工作,巧合之下多問了一句竟免於手術治療,原來經過風濕科醫生詳細詢問,周叔叔曾有過反覆淚腺、頜下腺腫脹病史,結合這次胰腺占位情況完善了血清學檢測後診斷為「IgG4相關疾病」。

經過免疫抑制治療後,周叔叔複查胰腺占位已經基本消失,免去了再挨一刀及術後併發症的風險。

風濕科醫生提醒:IgG4相關疾病是近10年來才逐漸被認識的風濕病,發病率極低,屬於我國罕見病目錄納入病種,臨床上以器官或者組織腫大,模擬腫瘤占位為臨床表現,極易誤診為惡性腫瘤,如果能早期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就能避免手術,預後良好。

診斷:(滿足1、2、3三條者可以確診)

1.一個或多個器官出現瀰漫性或局限性腫脹或腫塊。

2.血清IgG4>135mg/dl。

3.受累組織中浸潤的IgG4+/IgG+漿細胞比例>40%,且每高倍鏡視野下IgG4+漿細胞高於10個。

治療:藥物治療為主;糖皮質激素是一線藥物,可控制異常免疫炎症反應。聯合免疫抑制劑治療有助於糖皮質激素減量及維持疾病的穩定。對糖皮質激素禁忌或無效的患者可給予生物製劑治療。

總結

上述僅僅是上百種風濕病中的幾種,生活中風濕病千變萬化,大多以疑難雜症的形式出現。

如果出現以下症狀,要考慮風濕病,儘快到風濕免疫科就診:

1.各種關節腫痛、肌肉疼痛無力;

2.各種頑固性皮疹、脫髮、口腔潰瘍、低熱;

3.反覆不明原因的發熱;

4.反覆胸悶氣短,檢查發現有肺間質病變;

5.化驗血沉、C反應蛋白明顯升高,而用其他專科疾病無法解釋;

6.各種頸肩腰腿痛;

7.不良妊娠、反覆流產;

8.有多個系統表現,其他科室診斷不明確,用其他某個器官疾病不能解釋;

9.臟器或組織異常占位懷疑惡性腫瘤時候;

10.抽血化驗發現自身免疫抗體異常。

更多風濕臨床知識哪裡看?

快來「醫生站」瞧一瞧👇

參考文獻:

1.Adiamah A,Wong LS.Beçhet’s disease a rare cause of rectovaginal fistula.BMJCaseRep.2010Nov5.doi:10.1136/bcr.06.2010.3130

2.馮天捷,王增武,張澍.大動脈炎的診斷和治療[J].中華高血壓雜誌,2008,16(06):569-572.

本文首發丨醫學界風濕免疫頻道

本文作者丨蘇格拉底的下午茶

本文審核 | 陳新鵬 副主任醫師

責任編輯丨卡帶

版權聲明

本文原創,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END-

征 稿

《醫學界風濕免疫頻道》長期招聘線上約稿作者,1.風濕免疫科臨床實用技能、誤診病例、臨床用藥、有趣的內容;2.風濕免疫科醫生有趣的診療故事;3.風濕免疫科領域重磅進展;4.其他(風濕免疫科醫生感興趣的內容即可)。

歡迎來稿分享!

https://titan.yishengzhan.cn/#/public_contribution

請按徵稿界面填寫真實信息

醫學界力求其發表內容在審核通過時的準確可靠,但並不對已發表內容的適時性,以及所引用資料(如有)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諾和保證,亦不承擔因該些內容已過時、所引用資料可能的不準確或不完整等情況引起的任何責任。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者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