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發的秘密:為什麼人類需要剪頭髮,而猩猩卻不用?

答案在這兒 發佈 2022-11-19T10:05:55.340199+00:00

為此,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希望能從猩猩身上找到答案,並且發出了靈魂質問,「人為什麼要剪頭髮,而猩猩卻不用?」

此前根據2021年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來看,中國有超過2.5億人都被脫髮這一問題所困擾,其中有不少還是年輕人。

當然,儘管如此,但其實大部分人只會因為頭髮越來越「稀疏」而困擾,基本不會因為頭髮長不長而憂心。這不禁讓人感到疑惑,為什麼人類的頭髮可以不增加數量,長度卻一直都在變化呢?

為此,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希望能從猩猩身上找到答案,並且發出了靈魂質問,「人為什麼要剪頭髮,而猩猩卻不用?」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們的研究成果吧!

「頭髮」是人類特有的東西

很多時候,在我們看來,人類的頭髮和動物身上的毛髮並無區別。可是動物似乎鮮少被「頭髮太長」所困擾,哪怕是用於產羊毛的綿羊,也不會長成我們想像中「披頭散髮」的模樣。

對此,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阿瑟·紐費爾德博士十分感興趣,並且帶著自己的研究小組進行了深入探查。在研究中他發現,從本質上看人類的頭髮和猩猩的毛髮並不一樣

首先人類頭髮當中的角蛋白含量,與猩猩毛髮中的含量有著明顯的差異。角蛋白是構成表皮、毛皮、毛囊等的主要蛋白質,是由外胚層分化而來的。一般來說,角蛋白在生物的指甲、羽毛、蹄子、角當中會豐富一些。

其次,人類頭髮和猩猩毛髮的生長周期並不一樣。對此,我們可以先來了解一下毛囊結構和周期性生長知識。

毛囊是哺乳動物生長被毛的附屬器官,它有著多重結構,由外及內可以分為外根鞘、內根鞘和毛干,具有再生功能

在這種情況下,毛囊就具有了「周期性」,通過周期性的循環來幫動物更換身上的毛。而人們通過研究發現,人類頭上毛囊的周期性和猩猩毛囊的周期性差異很大。

一般來說,自哺乳動物出生之後,毛囊周期就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生長期、退行期和休止期。每一個階段當中,都會受到體內信號的嚴格控制,表現出不同的特徵。

根據資料來看,處在健康狀態的成人頭皮,其中90%以上的毛囊都處在生長期當中,剩下5%到10%之間的毛囊處在休止期,在衰退期的毛囊只有1%左右

不難看出,人類頭皮上的毛囊還是比較活躍的,而活躍還不是頭髮一直變長的關鍵。關鍵在於我們的頭發生長期往往長得「離譜」。

人類頭髮的生長期大約在2到6年之間,這就意味著在此期間我們的頭髮都會瘋狂地生長。

反觀猩猩或者其他動物就不同了,它們的毛囊生長期並不像人類這樣持久,在長到一個可以「避寒」的長度之後,就會停止生長。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飼養的大多數寵物掉毛都非常嚴重,主要是因為跨過生長期之後,它們身上的部分毛囊會很快進入衰退期,而此時,就會開始掉毛。

由此可見,猩猩不剪頭髮都不用擔心「劉海」遮眼睛,主要是因為它們的毛髮周期性循環比較快。而人類的頭髮更新換代的速度還是比較慢的,只是頭皮上大量的活躍毛囊和漫長的毛囊生長期,就決定了咱們必須經常「剪頭髮」,不然頭髮就會越長越長。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進化人類學》雜誌上發表相關研究論文的時候,不僅剖析人類頭髮和猩猩毛髮的不同之處,甚至還嘗試過將人類頭皮上的毛囊移植到別的地方,觀察它們會有何表現。

將頭皮毛囊移植到其他地方會怎樣?

許多人都覺得,人類和猩猩比起來就像是「裸奔」,因為我們身上的毛並不長也沒有那麼明顯。不過,不容易看見並不代表沒有,在人類的身體上其實也是遍布毛囊的。

所以阿瑟·紐費爾德博士就想試試,如果將頭上的毛囊移植到了人體的其他部位,會發生什麼神奇的事情。

他們先是使用顯微鏡,對頭部和腿部毛囊的結構進行了觀察,發現它們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區別。當然,從解剖學的角度來說,人體各個部位的毛髮其實本身和頭髮就是一樣的。可是,它們的特徵卻有著明顯的區別,比如沒有人的腿毛能夠像頭髮一樣有著2到8年的生長期。

在進行毛髮移植實驗之後,研究小組就發現,本來具備超長生長期的頭皮毛囊,到了腿部的時候卻好像喪失了活力。它並沒有像大家想像中那樣瘋狂地生長,而是長到一定長度之後就進入了休止期。

紐費爾德博士說:「研究人員把頭髮從頭上移植到腿上,這些頭髮就不會像在頭上一樣長那麼長,不過,移植到腿上的頭髮會比典型的腿上的毛要長得長一些。」

而根據資料來看,人類腿部毛囊的生長期大約為19到26周,這相比頭部毛囊的幾年確實差異很大。因此這項實驗也表明,毛囊的生長周期可能與它所處的部位有關係,不知道它們受到了人體哪個系統的精準調控,確實十分的神奇。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從事解剖學和人類學的康羅伊教授提出了一個特別的觀點,他認為這種特殊的調控系統,可能與人類進化當中的「脫毛史」有著密切的關係。

人類的「脫毛之謎」

除了幾種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以外,人類的毛髮和其他哺乳動物的毛髮似乎有著明顯的區別。可能在這些動物的眼中,人就是不穿「毛衣」的暴露狂。而對於人類的脫毛之謎,學界有不同的幾種說法。

首先就是著名的水生說,在1967年英國的種群生物學家哈代,就提出了一種名為「水猿假說」的理論,他認為人類的祖先曾下過海,並且在那裡生活了一段時間。

在他看來,人體的脫毛就與這段歷史有關。並且從人類殘存體毛「流線型」排列的方式來看,也能證明體毛曾為人在水中的活動服務過。

其次就是狩獵說,該說法是布雷斯和蒙塔古在1965年提出的。到了1967年,科學家莫里斯也在自己著作《無毛的猿》中提到了這一觀點。

堅持這一學說的人認為,人類在酷熱環境下狩獵的時候,需要長時間地追逐其他動物。而身上厚厚的毛髮,會讓人體難以正常散熱。在這種情況下,人類就開始了脫毛。

除此之外,還有寄生蟲說、衣物說,甚至有人認為人類毛髮的蛻變與性選擇有關。因為,如今保留的毛髮基本都處在可以發出異味的地方,而人類祖先可能是依靠這些味道來選擇伴侶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