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這10個穴位可治病(詳細圖解),簡單易學,建議收藏分享

靜醫生聊科談 發佈 2022-11-26T21:17:34.342590+00:00

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們祖先就已經知道人體皮膚上有著許多特殊的感覺點,公元前五至一世紀寫下的著名醫典《黃帝內經》就已指出,「氣穴所發,各有處名「,並記載了160個穴位名稱。

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們祖先就已經知道人體皮膚上有著許多特殊的感覺點,公元前五至一世紀寫下的著名醫典《黃帝內經》就已指出,「氣穴所發,各有處名「,並記載了160個穴位名稱。

人體穴位,主要分布在十二正經脈,和任督二脈上,共計361個,每一條經脈上都有很重要的腧穴。

中醫養生之道認為,通過穴位的按摩可以強健身體百病不生,這是因為按摩可以舒經絡、調節人體機能,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功效。

生活中得了小病小痛可以不用吃藥,只要學會穴位的保健按摩,便可使疾病得到有效緩解。下面為大家詳細圖解常見的十大穴位分布和各自的功能。

老中醫:這10個穴位可治病(詳細圖解),簡單易學,建議收藏分享

1、湧泉穴

湧泉穴的位置是在足底,具體位置位於足掌心,第二、三跖骨間,當屈足趾時呈凹陷處。

作用:傳統醫學認為,按摩湧泉穴具有開竅蘇厥、滋腎清熱、降逆通絡的作用,主治昏厥、中暑、小兒驚風、癲狂癇、頭痛、頭暈、目眩、失眠、咯血、咽喉腫痛、喉痹、失音等。

2、風池穴

風池穴是足少陽膽經的腧穴,位於頭頸部,位於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間的凹陷中。

作用:經常按摩風池穴來去除風寒疏通局部的經絡,在臨床上比如中風病,頭痛,眩暈,耳聾耳鳴甚至癲癇等都可以選擇風池穴來按摩,比如頸椎病,落枕等,按摩風池穴效果也是不錯。

3、風市穴

風市穴是足少陽膽經的腧穴,位於下肢的大腿外側,當人站著的時候,雙手會下垂,而中指的尖端就是這個穴位。

作用:風市穴是治療下肢麻木的主要穴位,尤其是大腿外側的疼痛、麻木、感覺障礙,或中風後有身體麻木,半身不遂等情況。

4、攢竹穴

攢竹穴在面部,眉毛內側邊緣凹陷處。

作用:攢竹穴主要用於治療頭痛、眼睛紅腫、疼痛,以及眼瞼痙攣、迎風流淚或者是眼睛兩目乾澀等這些眼部的病症。

5、中沖穴

中沖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穴位,位於中指最頂端,所以針刺比較疼;

作用:按摩中沖穴可以治療昏厥、熱病、心煩悶、心痛、中風昏迷、舌強腫痛、中暑、小兒夜啼、咽喉腫痛、頭痛如破、身熱如火。

6、百會穴

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是人體當中陽氣最聚集的地方。

作用:百會穴是調節腦功能的一個重要部位,所以經常按摩百會穴具有提神醒腦以及開竅的作用,對於中風還有腦膜炎等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7、太陽穴

太陽穴的正確位置是在顳部,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就是太陽穴。

作用:按摩太陽穴的作用是可以給大腦以良性刺激,能夠解除疲勞、振奮精神、止痛醒腦,並且能繼續保持注意力的集中。主治病症為:頭痛、偏頭痛、眼睛疲勞、牙痛等疾病。

8、角孫穴

角孫穴位於側頭部,是三焦經穴位,具體定位為耳尖直上入髮際處,也就是與耳尖相平,頭髮內即為角孫穴。

作用:按摩角孫穴的功效:吸濕降濁、緩解治療頭痛、耳部紅腫、目赤腫痛、目翳、齒痛等,

9、勞宮穴

勞宮穴屬於手厥陰心包經,是心包經上的滎穴,勞宮穴的位置是位於手掌掌心,取穴時應屈指握拳,中指指尖正對的位置就是勞宮穴。

作用:勞宮穴的作用有醒神開竅、清熱瀉火,所以在臨床上常常用勞宮穴治療中風、昏迷、中暑、神昏、癲癇、狂症、口瘡、口臭,以及手心出汗或者手心無汗。

10、太沖穴

太沖穴在足背部位置,屬於拇指和次趾夾縫後面。

作用:按摩太沖穴的主要作用為疏肝氣、調氣血,可疏肝解郁、平肝潛陽。當患者近期出現脾氣較暴躁、肝火較旺、易上火、口舌生瘡、口腔潰瘍、耳鳴、耳聾、眩暈、頭蒙、頭疼等情況時,可按揉太沖穴,以降肝火,行肝氣。

按摩穴位的正確手法

1、先找到所要指壓的穴道點。

2、以拇指內側指關節壓住穴道點,並注力往下壓。

3、往下壓的同時,心中默數1、2、3、4、5、6數到6時,指力應當己經深入穴道點。

4、稍稍停留2~3秒,然後數5、4、3、2、1,漸漸全部鬆開,拇指仍停留在穴道點上2~3秒,接著重複指壓的動作。

5、每個穴道至少需按5次,才具有效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