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大型公立醫院發展高峰會議 | 拿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實招硬招

健康報 發佈 2022-11-29T15:17:19.686791+00:00

近日,在由健康報社、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聯合主辦的第九屆大型公立醫院發展高峰會議上,多家大型公立醫院的管理者圍繞「共創世界一流醫院、共謀高質量發展」話題進行圓桌討論。

//

近日,在由健康報社、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聯合主辦的第九屆大型公立醫院發展高峰會議上,多家大型公立醫院的管理者圍繞「共創世界一流醫院、共謀高質量發展」話題進行圓桌討論。改革的智慧由此匯聚,都是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招、硬招。

持續創新管理模式

「醫院有4個院區、6500張床位,每天收治患者達7500人。這樣一個體量,如何向管理要效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黨委書記張玉表示,該院綜合考量知識、技術、勞務、管理等要素,推行分序列薪酬制度改革,構建以價值為導向的差異化分配體系。外科以手術為主,鼓勵開展高等級手術;內科以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權重體現難度等級;對護士實行垂直績效管理,與科室效益脫鉤,淡化年資影響,注重崗位能力,實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把護理核心要素成本控制下來。

「同時,我們通過信息化賦能,來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保障醫療質量,提升運營效率。」張玉說,「高質量發展的立足點首先在於破解群眾看病就醫難點。比如,該院推進『無紙化』診療,讓患者用手機即可實現掛號、就診、結果查詢等;針對慢病患者,建設覆蓋全專科門類的網際網路醫院,掛號問診、檢查開單、藥品郵寄等均可在線完成。」

「八九十人的醫院管理團隊要帶好一家五六千人的大醫院,不可能每個角落都去了解,員工交流非常重要。」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直言,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該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為此,該院每年設定一個持續改進質量的目標,各科室同步設定改進的小目標;該院每個季度召開優秀員工座談會,收集員工發現的問題或總結的經驗,持續加以改進或推廣。

為進一步提升醫院綜合治理效能,打造「有溫度的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持續創新管理模式。「建立委員會管理制度,由醫生護士組成各類委員會,如門診委員會、急診委員會、外科委員會、內科委員會等,主要職能是將工作當中發現的問題在會上進行討論,並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意見建議,最後由醫療行政委員會決策。」蔡秀軍表示,安全意識、服務意識和「以患者為中心、以員工為主體」的理念已深深融入醫院發展各方面,在細微處彰顯愛與責任。

「醫院始終心系患者,追求高質量發展。」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院長劉彬表示,「在高質量發展的新方向下,由若干同類學科或跨學科集合而成的學科群體,在增強醫院核心競爭力過程中發揮著巨大作用。醫院充分發揮重點學科的神經內科示範作用,以其為依託建設學科群,開展協作攻關,打造優勢學科,對提升患者就醫獲得感發揮了實實在在的作用。」

實現資源融合發力

大醫院的管理者承認,一家醫院有優勢學科,也會有實力較弱的科室。確保大醫院有大能力,需要讓尖子生帶出尖子班。

「兒科是我們的傳統學科,1956年建科。盛京醫院成功申報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之後,遼寧省委、省政府給了我們很多政策支持和財政支持。」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黨委書記趙玉虹介紹,以此為依託,該院打造了覆蓋三省一區(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的兒童醫療聯盟、兒童疾病質控中心,「既服務區域百姓,也服務更廣區域的患者」。

作為盛京醫院的優勢學科,兒科並非一個科室獨大,而是成為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引擎之一。「我們重點建設了兒科,進而秉持學科群的理念推進了其他臨床科室的高質量發展。兒科、腫瘤科、康復醫學科、內鏡室、麻醉科等密切協作、彼此帶動,推進醫院在醫療能力和服務水平上實現雙提升。」趙玉虹說。

「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和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的提升,健康管理學科建設越來越得到重視。」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黨委書記金昌曉認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為健康管理學科提供了良好發展機遇。他介紹,該院採取「強強扶弱」的策略,提高醫療能力和服務質量。鑑於有康復需求的患者越來越多,該院推進康復醫學科與心內科、神經內科、外科、老年病科等臨床學科聯合成立康復工作室,在提供有效治療的同時關注患者康復,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促進其更好回歸生活。同時,該院從多方面促進健康管理學科的創新發展,創新開發和應用了運動能力評估、女性生命周期特色評估等多個特色項目。

從打破科室壁壘到實現資源融合發力,大醫院每天都在前進。「10年中,華西醫院在四川省內外逐步領辦了10家醫院,全面託管了6家醫院,建成了42個學科聯盟,擁有703個遠程網絡協同單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常務副院長黃進表示,在構建醫療服務新體系方面,華西醫院通過管理統一、業務統一、信息統一的方式,提升所有醫聯體單位的同質化水平。同時,通過提供全程管理和全生命周期服務,讓各家醫療機構從競爭轉向協同,進一步促進分級診療落地。比如,提供慢病連續性服務,能在提升患者獲得感的同時,推進醫療資源的合理使用、醫療費用的合理支出。

推動服務更精細便捷

進一步調動醫務人員參與改革的積極性,績效是指揮棒。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黨委書記徐小平坦言,儘管該院的四級手術占比等指標與國內頂尖醫院還有差距,但「與傳統醫院不同,醫院實行70%固定薪酬、30%績效,人員支出占比相對較高」。

「薪酬不與服務量和收入掛鈎,能夠促進醫生自我管理,提升醫生規範診療的內生動力,確保堅持專業循證,從制度上遏制過度用藥、過度檢查和治療的問題。」徐小平認為,建立完善符合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可以培養出更多「純粹的醫生」,使之在自律的基礎上更好地為患者服務。「我們把規範培訓年輕醫生視為重要的職責之一,醫院推行團隊診療,不設專家號,高年資醫生負責指導年輕醫生看診,門診大廳不設專家公示欄。」徐小平說。

「醫院基礎設施建設是去中心化的,運營是智慧化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虞朝輝介紹,當前患者到醫院就診,只要一部手機,就可以實現院內「通關」。「醫院一直致力於開展信息化建設,通過數字醫療推動患者服務更精細、更便捷,讓越來越多的未來醫療場景走入日常生活。」

據介紹,針對檢查「找尋難」「反覆排隊」等問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全面上線智能化檢查預約平台,改變門診檢查「哪裡檢查,哪裡預約」的舊模式,建立了「自助預約、診間預約、集中預約、手機預約」的一體化檢查預約新模式。依託自動發藥機和智能物流信息系統的高效運轉,從醫生開出處方到患者取藥,最快只需 8秒。虞朝輝說,在衛生健康領域的數位化改革浪潮中,醫院塑造全新的數位化就醫模式,依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著力解決群眾看病就醫難點問題,形成了「急救一體化」「就醫一站式」「多模式智能物流」等數位化改革應用場景,在危重症救治、醫療服務、行政管理等方面成效明顯。

文:健康報首席記者 葉龍傑

編輯:吳剛 李陽和

審核:韓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