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榆醫路心傳》老十針治胃奇功

李乘醫生 發佈 2022-12-02T08:57:08.332654+00:00

本人自小受家父薰陶,從小就特別崇拜兩位針灸名家,一位是陸瘦燕,另一位是王樂亭,我記得小時候有那麼一句話,中國有兩大針灸名家,南有陸瘦燕,北有王樂亭,前者呢是以針灸手法和對中醫針灸事業做出的貢獻而聞名,後者則是以六寸金針治瘰癧而聞名,只是我出生的時候兩位名家都已經故去,未見名師甚是


本人自小受家父薰陶,從小就特別崇拜兩位針灸名家,一位是陸瘦燕,另一位是王樂亭,我記得小時候有那麼一句話,中國有兩大針灸名家,南有陸瘦燕,北有王樂亭,前者呢是以針灸手法和對中醫針灸事業做出的貢獻而聞名,後者則是以六寸金針治瘰癧而聞名,只是我出生的時候兩位名家都已經故去,未見名師甚是遺憾,只能拜讀兩位的經驗書籍,通過讀書的過程中對王樂亭老先生的「老十針」組穴非常好奇,所以就在臨床上應用了起來,通過多年的應用體會只能說針到病除,屢試不爽,尤其是脾胃系統的疾患,下針尤有神助,屢立奇功。

「老十針」顧名思義就是七個穴位十針,所以稱為老十針,十針分別是:主穴:中脘、足三里(雙),配穴:上脘、下脘、氣海、天樞(雙)、內關(雙)。從書中得知王樂亭老先生當初設計這套組穴的靈感來源於李東垣《脾胃論》中:內傷脾胃, 百病由生」 , 其認為脾胃受傷是許多病的根源,並創造調中益氣湯與補中益氣湯,王樂亭老先生從中悟到以針代藥。它的作用是調中氣,健脾,理氣,和血,升清,降濁,調理腸胃。結合其他兼症,靈活掌握,可隨意加減,但是以「老十針」治療腸胃為主。「老十針」裡面的「十針」講完了,現在我們講講「老」的含義,「老」共有三層意思,一是「老十針」的組穴運用的都是老穴,這是第一層意義,也是「老十針」的雛形,二是用老比喻成熟,肯定的意思,三是養胃實脾,脾為後天之本,就好比果實成長,當長大了,長熟了也就是「老了」的意思。

本人在臨床上收治脾胃病人共396例,其中胃動力不足102例,慢性胃炎101例,胃痙攣72例,呃逆42例,反流性食管炎32例,胃下垂24例,胃癱14例,胃腸神經官能症9例。總體有效率96%下面介紹下典型病例。

楊某,女,15歲,學生,急性胃痙攣三小時前來就診,表現為腹痛、嘔吐、胃脹、患訴來前可能與不當飲食有關,查體未見明顯異常,舌淡苔厚,脈沉滑。

一、施針前準備:患者取仰臥位,寬衣暴露出腹部、雙側下肢、雙側上肢、皮膚酒精棉進行常規消毒。

二、針灸處方:取「老十針」穴位,另加雙側條口,雙側豐隆,雙側太沖、雙側然谷、雙側內庭。

三、操作流程:首先針刺處方,考慮到患者年齡較小,體型瘦弱,腹部針刺不宜過深0.5cm即可,針刺部位用「神燈(TDP治療儀)」照射,留針1小時與照射時長同等。

針後患者疼痛立馬緩解,第二日胃痛等一系列症狀消失。

四、配穴解析:中脘:助胃消化水谷,溫通腑氣,升清降濁,調理中州氣機。足三里:健脾和胃,益氣升清,解除胃痙攣止痛。上、中、下三脘:上能開胃腑受納,飲水谷入胃,中能調中益氣,升清降濁,下能溫通胃腸,益氣降胃,三脘總結就是一套消化吸收的流程,受納、腐熟、傳導、吸收。氣海:升發元氣,溫固下元為受納腐熟提供動力。天樞:運化腸胃,消食導滯,調益脾氣。內關:調理三焦,和胃寬胸理氣。條口:脘腹疼痛。豐隆:健脾和胃,祛濕化痰。太沖:理氣止痛,疏肝健脾。然谷:補脾益腎,升清降濁。內庭:通滌腑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