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致癌菌——幽門螺桿菌,感染全球一半人口,對孩子有多可怕?

胃腸病科普 發佈 2022-12-02T14:28:29.541487+00:00

——作者:兒科醫生孔令凱一什麼是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H. pylori)是導致人類慢性感染最常見的細菌,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以及胃癌。該菌在生活環境良好(胃部)時,呈現出螺旋形、帶有2-7條鞭毛的形態,如下圖所示。

——作者:兒科醫生孔令凱



一什麼是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H. pylori)是導致人類慢性感染最常見的細菌,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以及胃癌。該菌在生活環境良好(胃部)時,呈現出螺旋形、帶有2-7條鞭毛的形態,如下圖所示。

圖片來自Boston University

在生存環境惡劣時,比如隨著糞便被被排出體外後,呈現出球形狀態,這種狀態能比較好的保護自己,在自然界,比如水中能存活數天。

幽門螺桿菌是人類的老朋友了,雖然咱們明確的知道它才有短短的38年(1982年才被真正的被培養出,兩位研究者榮獲了2005年度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贊!),但是早在6萬年前,人類走出非洲時,就已經被這種細菌感染上了。

二它怎麼這麼牛,能在胃酸裡面生存?

咱們知道,胃可以分泌胃酸,所以胃液呈強酸性,PH值是0.9-1.5。這樣說可能不是很清楚,給大家舉個例子,大家知道鹽酸吧,在實驗室用的鹽酸,PH是1,滴到手上,那灼燒感是非常爽的。而這兩者是差不多的,這種程度的酸性,能殺滅進入胃內的各種細菌、病毒。

我的胃裡,好似一團火,燃燒了......

目前研究認為,幽門螺桿菌是胃內能長期存活的唯一細菌(其他比如大腸桿菌之類的,可以短期存活),那為什麼其能在這麼殘酷環境中能存活呢?

因為螺旋形、有可運動的鞭毛能將推動其前進,穿過胃粘液層,進入胃黏膜的表面。表面上有好多皺褶等處,它們會藏在這裡面,安居樂業。

圖片來自courses.lumenlearning.com

另外,該菌能產生大量的尿素酶,快速分解胃內食物中的尿素,產生氨,從而中和胃酸,形成一個小保護罩。這樣,幽門螺桿菌周圍的酸性就沒那麼強,就能生存和繁殖了。

圖片來自Gfycat

三它導致的危害有哪些?還能導致癌症?

感染幽門螺桿菌後,會導致寫胃部炎症問題,但大部分是不表現出症狀的,尤其對於兒童而言,只有10-15%出現症狀或體徵,但是也會在成人和兒童中增加以下疾病的發病率:

消化道潰瘍:消化道潰瘍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其中90%的十二指腸潰瘍和80%的胃潰瘍是由於幽門螺桿菌導致的。長期感染幽門螺桿菌會刺激胃酸分泌不均勻、通過炎症反應導致消化道潰瘍。

圖片來自Mayo Clinic

臨床表現上最常見的是上腹痛,嚴重的時候,會出現消化道出血,比如嘔血、黑便;還可能出現胃穿孔、十二指腸穿孔,嚴重的會因為穿孔導致大出血、腹腔感染而死亡。

胃癌:幽門螺桿菌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認定的胃腺癌的Ⅰ類人類致癌物,就是明確了能致癌的物質,和甲醛、黃麴黴素一個等級。

研究發現,成人中約90%非賁門部胃癌發生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在兒童也有少量幽門螺桿菌相關胃癌的報告。

消化不良:成人胃炎患者中,會出現消化不良表現,因為胃黏膜損傷等問題,導致消化功能欠佳,可能會出現腹脹、腹痛,一吃就飽,噁心嘔吐等表現。

以上是最明確的幽門螺桿菌能造成的損傷,以下在成人和兒童中,也是相關併發症,但沒有被完全證實是因果關係,有些爭議

缺鐵性貧血:胃黏膜損傷、萎縮,直接導致鐵吸收不佳;酸性物質能促進鐵吸收,在幽門螺桿菌感染時,胃酸分泌不均衡,也會間接導致導致鐵吸收不良。另外,細菌生長也會利用大量的鐵,還有消化道出血等因素,以上原因綜合下,可能會導致缺鐵性貧血。

但這個為啥有爭議呢?因為考慮缺鐵可能和孩子們生長快速,鐵需求增加有關,。只是這時同時合併幽門螺桿菌感染,而非其導致。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ITP):目前認為幽門螺桿菌和ITP有關,但是原因不明,臨床試驗證明,對於患有ITP並且幽門螺桿菌陽性的兒童,進行根治幽門螺桿菌後,39%的患者血小板數目上升,成人更多,達到50%。

ITP患兒,面部有瘀斑

下面是目前研究認為和感染無關的問題

兒童的功能性腹痛、復發性腹痛,身材矮小等,目前認為和幽門螺桿菌感染關係不大,這些問題,不需要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查。

四它怎麼傳染的?嘴對嘴餵個飯就會傳染嗎?

幽門螺桿菌的傳染和經濟條件、衛生條件密切相關。比如家裡兄弟姐妹多,住宅面積小,衛生條件差,同睡一張床,沒有自來水的經濟條件比較差的家庭,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

目前幽門螺桿菌的具體傳播途徑還不清楚,目前認為其最可能的傳播途徑是糞-口傳播口-口傳播。該菌隨著糞便排出體外,污染了水源或者蔬菜,之後經口攝入會導致傳染。

上圖就是糞口傳播,當然不是說直接吃大便,大便污染的手、水源、蔬菜等,被嘴巴接觸了,都會導致傳播。圖片來自Wikipedia

另外,在患者的嘔吐物、牙菌斑、唾液、舌苔中也發現了幽門螺桿菌,認為經過口-口接觸也會傳播該病菌,這一點還沒有完全證實

但是研究中有顯示:哥哥姐姐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弟弟妹妹感染的機率非常大,考慮可能和他們互相觸摸玩具、舔玩具、親密接觸等有關。

所以嘴對嘴餵飯可能導致感染,不要這麼做啦。即使不導致這個感染,還可能引起皰疹、手足口,幼兒急疹等問題哦。

五真的是全球一半人都被感染了嗎?為什麼沒感覺到?

幽門螺桿菌是人類感染的最常見的細菌之一,根據世界胃腸組織(WGO)保守估計,全球至少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門螺桿菌。在發展中國家,成人在50歲前感染該細菌的比例高達80%,咱們國家的調查提示平均59%的人感染。

對於兒童,多在5歲前感染。即使在發達國家(美國),60歲以上人群中,50%感染該細菌。


有些家長看到這裡可能會問,這麼高的感染率,我怎麼沒有發現啊,是不是弄錯了?

哈,沒有錯,感染率確實這麼高,並且感染之後,幾乎都會引起慢性活動性胃炎。但是可能只是胃黏膜等損傷,而不是都能表現出症狀來,或者僅僅有點消化不良,比如有點腹脹,你不認為是幽門螺桿菌感染。

另外,發病也是緩慢起病,出現症狀時,你想不到是幽門螺桿菌引起的。

目前數據是,感染者中,大約有15-20%發生消化道潰瘍,5-10%發生消化不良,1%發生胃惡性腫瘤,剩下的70%的都是沒有症狀的。

六什麼表現提示孩子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當然還是出現了消化道潰瘍表現時,才考慮是否有該細菌感染

比如孩子出現上腹部疼痛、或者腹部檢查時有壓痛表現;噁心;嘔吐;嘔血和黑便。

單純有點肚子疼,揉揉就好了,吃的稍微少一點,不要考慮這個問題。

圖片來自Health

其他的比如孩子出現缺鐵性貧血或者免疫性血小板減少,不要首先聯想到這個問題。

另外,體重不增,身材矮小等,也不要首先聯想到這些問題,但出現體重下或者生長緩慢,同時還伴有消化道潰瘍症狀時,才需要考慮下。

七什麼情況下,要給孩子做檢查?

想明確出什麼時候需要進行檢查,確實很難,因為關於該病,各國的指南都不同。

基本思想就是權衡下列問題:不可能全員篩查,因為太費錢;不要過度檢查,因為內鏡檢查有痛苦;不是強烈建議治療的,查出來反而讓人糾結不安;對於兒童,感染後基本都沒什麼症狀;對於兒童治療,還可能會復發;不能漏掉該檢查的,因為幽門螺桿菌可能會導致癌症,而早治療能避免這個問題。

牛X的細菌

基於各國情況不同,咱們這裡以咱們國家的指南(《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診治專家共識》2015年)的推薦,即下面的第1-6條為基礎,再和歐美2017年的指南,進行對比。

(1).消化道潰瘍。

(2).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

(3).慢性胃炎。這條在歐美指南中不是檢查指標。

(4).一級親屬中有胃癌的患兒。大家注意,這一條,在歐美指南中,已經刪除了,但是在一些共識中,仍強烈推薦,他們也矛盾

(5).不明原因的難治性缺鐵性貧血。注意哦,不是說一有缺鐵性貧血就要查,是排除了其他原因的,難治性的,考慮到細菌消耗鐵或者消化道失血時,才需要檢查。

(6).計劃長期服用非甾體消炎藥(包括低劑量阿司匹林):因為這類藥物就可以導致消化道潰瘍,如果合併的幽門螺桿菌感染,那機率就更高了。

(7).不明原因的慢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 ITP) 的患者。這個推薦等級比較低,並且注意哦,不是一診斷該疾病就檢查,因為大部分這個問題和感染該細菌沒有關係。這條是根據歐美指南加的。

然後,再強調一下:

  • 孩子肚子疼,沒有消化道潰瘍的表現時,不用檢查
  • 孩子身材矮小,和該感染無關,不要檢查;
  • 孩子出現生長弛緩、體重減輕,沒有消化道潰瘍表現時,不要檢查,多想想是不是和最近孩子感冒腹瀉有關,因為一次病,孩子可能減重1-2kg,就會看著生長緩慢。

另外再加一句,如果孩子沒有以上問題,但是家長們認為孩子就是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堅決要檢查時,也可以檢查

讓家長放了心,就不會反覆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了,反正就是費點錢,檢查是無創的,對孩子沒有什麼損傷。

八家裡大人感染了,孩子需要去檢查嗎?

其實,這時最重要的是對感染的家人進行治療

如果不符合上面的那幾條,僅僅有家屬感染了,按照目前推薦裡面是無需檢查的。

之所以目前這麼推薦,第一是考慮檢查費用和孩子折騰的問題,第二是考慮到檢查出來陽性也不是必須治療的(第12條),反而讓你糟心,還不如不查。

但是如果拋開以上顧慮,家長說我就是有錢查,檢查出來治不治再說,就堅持檢查,就想放心一下的話。雖然不建議,但也不拒絕,吹個氣或者查個大便就行了,對孩子沒有創傷。

九大人健康查體查出來,就要治療嗎?

如果在成人查體中,檢查出幽門螺桿菌陽性,如果沒有任何症狀,是否治療呢?

目前各大機構基本上建議是治療的,但沒有達到強烈的建議的程度,如果是有症狀了,那就是強烈建議了。

各大機構給出這樣的建議,是因為根除幽門螺桿菌不僅有助於預防、治療胃/ 十二指腸潰瘍,也有助於治療和預防幽門螺桿菌相關疾病(如胃癌),以及抑制感染的傳播

那有些家長會問,大人需要在查體時,查這一項嗎?

對於有消化道症狀的,比如消化不良、胃炎、胃潰瘍等問題,那就查,查出陽性就治療。

對於健康沒有這些症狀的成人,目前建議是不需要查的,因為檢查的目的是明確病因和治療,不是為了知道感不感染,但如果居住在胃癌高發區、家族胃癌史,國內是建議進行篩查的。

對於檢查人群範圍,感覺隨著研究的深入,早治療的優點以及經濟達到能覆蓋時,在胃癌等高發地區,會擴大為人人都檢測,哈哈,這是預測,不能當做實際操作啊。

個人目前傾向是查體時檢查一下,查出來就治療,檢查沒事就預防。

十怎麼檢查是否感染,檢查有創嗎?

如果進行胃鏡檢查,取些黏膜進行染色或者培養等,那是最準確的,但是胃鏡屬於有創檢查,並且培養費時費力。所以,除非醫生認為必須要進行胃鏡檢查下胃部情況,否則沒有必要進行該檢查。

對於孩子,可以選擇下面兩個無創的方法:

尿素呼氣實驗(UBT):可以當做首選檢查方法。口服一片碳13或者碳14標記的尿素,15-30分鐘後,對著檢驗卡呼氣就行了。

沒有創傷性,操作比較簡單。FDA認為3歲以上孩子,就能正確使用該方法檢查了。

吹吹吹,吹個大氣球,檢查比吹氣球還省勁

原理是如果胃裡面有幽門螺桿菌的話,那麼就會水解尿素,生成CO2,那麼呼出的CO2中就有標記的碳13或者碳14。

雖然說碳14會有一點輻射,但是孩子們使用也完全OK,哈哈,當然大家現在是一點危險都不想讓孩子承擔,所以就用碳13的檢測吧,沒有輻射。

糞便抗原檢測(SAT):如果孩子沒法口服藥片,不會吹氣怎麼辦?比如歐洲就認為6歲以下的孩子不能很好的完成這個實驗,不推薦對小於6歲的孩子進行該檢查。

不要著急,也有辦法,那就檢查大便裡面的幽門螺桿菌抗原吧,哈哈,不管多大的孩子都會拉大便吧。這個效果和呼氣實驗差不多,也比較準確,作為備用選項。

好羞澀的便便

另外,多說一句,不建議進行抽血查抗體,因為對於兒童,敏感性和特異性都差,同時即使感染好了之後,抗體還會存在好久,查出來還是陽性。

十一檢查結果准嗎?

結果還是比較準的。

如果檢查出是陽性的,那基本上就是了。尿素呼氣實驗的特異度是77%-100%,糞便抗原檢測的特異度是95%-100%,這兩者特異度都比較高,說明檢測出來的基本就是幽門螺桿菌而不是別的。

准准准,准准准

那檢測如果是陰性呢?尿素呼氣實驗的敏感度是75%-100%,糞便抗原檢測敏感度是97%-98%,敏感性也都非常高,所以,如果是陰性,那基本上也就沒問題了。

但是,如果出現胃出血症狀,或者用藥治療胃部疾病時,尿素呼吸實驗可能出現陰性表現,因為幽門螺桿菌分解的CO2被血蓋住了,或者幽門螺桿菌被暫時抑制住了。

在使用藥物治療胃部疾病時,糞便抗原檢測也可能出現陰性結果,原因和上面一樣。

所以,如果使用抗生素或者質子泵抑制劑,就分別等4周和2周後,再進行檢測

另外,如果尿素呼氣實驗結果處於臨界值時,結果不可靠,建議用其他方法檢查確診下。

十二兒童感染了,沒有症狀也要治療嗎?

對於兒童,不是檢查出陽性就必須給與治療。

國內共識是,對於消化性潰瘍、胃MALT淋巴瘤必須根治

以下情況可考慮根治:

(1)慢性胃炎;(2)胃癌家族史;(3)不明原因的難治性缺鐵性貧血;(4)計劃長期服用NSAID(包括低劑量阿司匹林);(5)監護人、年長兒童強烈要求治療。

歐美指南給出的說法是:

  • 消化道潰瘍時,需要根治
  • 沒有消化道潰瘍,只是活檢確診的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時,醫生和家長進行討論後,決定是否治療;
  • 難治性缺鐵性貧血合併幽門螺桿菌陽性時,需要根治合併補鐵治療;
  • 不明原因慢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時,可以考慮根治;

為啥不像成人一樣,只要是陽性就治療呢?

主要考慮到,幽門螺桿菌在兒童中,除了導致消化道潰瘍外,很少導致其他症狀,比如胃炎等。所以,給予抗生素等治療,只能緩解消化道潰瘍症狀,而不能緩解其他症狀,還可能出現不良反應。

並且在兒童中,因為免疫方式和成人不同,非消化道潰瘍時,很少出現嚴重併發症,胃癌的可能性也很低,所以不需要這麼積極的治療。

注釋:上面說法是歐美的指南,但是對於咱們國家和日本,屬於胃癌高發國家,是否治療降低胃癌的的好處大於可能的副作用,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還有就是,對於兒童,治療後復發率比較高,有些研究發現感染幽門螺桿菌可能會降低長大後免疫性疾病和過敏性疾病的機率

所以,對於兒童,沒有像成人那麼積極的根治幽門螺桿菌。

十三怎麼治療呢?

治療幽門螺桿菌,還是以多種抗生素聯合殺滅該菌;以質子泵抑制劑(PPI)減少胃酸分泌、增強抗生素活性;以鉍劑影響幽門螺桿菌代謝、使其喪失對胃黏膜的粘附。以上聯合才能消滅掉這個強大的細菌。

之前使用三聯療法:兩種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黴素、甲硝唑選2種)+PPI就能消滅幽門螺桿菌,可是,這個細菌進化的越來越厲害了。我國研究發現,幽門螺桿菌對克拉黴素的耐藥性達到20%-40%,甲硝唑為40%-70%。克拉黴素和甲硝唑雙重耐藥性大於25%。

這裡強調一下,不要以為孩子是新感染的幽門螺桿菌,之前孩子沒有用過抗生素,這個菌就沒有耐藥性了。可以想想,孩子的菌從哪裡來的?不是別人傳給的嗎,在別人那裡,已經別人的別人那裡,已經經過千錘百鍊啦。

所以,基於以上問題,三聯療法可能消滅不了該菌了,逐漸衍生出序貫療法、四聯療法等。這個就不具體展開了,是消化科醫生的活,需要醫生根據孩子的情況進行選擇。並且要考慮到孩子對抗生素是否過敏、該地區的耐藥性、孩子是否受的了等。

另外,治療開始後,就得按療程進行,10-14天是不能少的,這個要切記哦,不能自行停用藥物。

最後,即使選擇的治療方式比較好,在首次治療中,可能還有20%的治療失敗的情況,所以,如果治療失敗了,家長們不要怨醫生,只怪細菌太強悍!讓醫生分析下原因,對感染的幽門螺桿菌進行藥敏檢驗,再開始治療就行了。

食療有效嗎?

各種食療,比如說吃蒲公英、紫甘藍等食物能治療幽門螺桿菌,這種說法沒有依據的,對治療幽門螺桿菌沒有用處。

另外有些人說服用蜂蜜能緩解幽門螺桿菌,有些病人說吃後胃部症狀有好轉,但是目前也沒有大樣本證據,沒有推薦使用。

但是對於大人而言,多吃點蔬菜,吃些蜂蜜也沒有壞處,想吃就吃吧。對於兒童而言,還是推薦正常飲食。

十四聯合使用益生菌有效果嗎?

有可能有效,但是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證據,所以,試著使用一下是沒有問題的,一般情況下,至少不會起什麼壞效果,但是也不要奢求能起多大幫助。

十五怎麼知道是否治療好了?

在治療結束後的4-8周內,進行尿素呼氣實驗或者糞便抗原檢測就行了,如果轉陰了,孩子也沒有不舒服的表現了,那就是治療好了。

但是記住一定要在4周後進行檢查,太早檢查時,有可能幽門螺桿菌還被藥效所壓制著,檢查是陰性的,但是等4周後,它們又死灰復燃了。

所以,等4周後再檢查才准。

十六治療好了,還會再次感染嗎?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但是不得不說,對於孩子,還可能會感染!

國外研究認為再次感染率不是很高,對於兒童,大於是1%每年;國內研究再感染率較高,每年的再感染率在4%-25%不等,這個數據就比較驚人了。

研究中,認為孩子口腔內的幽門螺桿菌可能是導致再感染的原因,因為用藥治療時,口腔裡面的菌是治療不了的。

所以,會建議好好刷牙,清除牙菌斑的方式清除口腔幽門螺桿菌。

上圖是牙菌斑,來自:Consumer Guide to Dentistry

十七怎麼預防孩子感染?家裡有大人感染了,怎麼辦?

其實我們現在還沒研究清楚到底怎麼傳染的,所以預防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給的是最穩妥的方法,可能有些過,但是總沒錯:

禁止口口餵食:雖然還沒有完全證明幽門螺桿菌能通過口-口傳播,但基於其可能性非常大,大人不能自己咀嚼後再餵給孩子。

不要親吻孩子的嘴:這點一定要做到,如果忍不住,那就親親臉吧,如果臉都不讓親,那人生還有什麼樂趣。

以上兩條,在預防其他傳染性疾病上也是必要的。

做好洗手工作:如果家長明確感染過幽門螺桿菌,那飯前、便後一定要洗好手再照顧孩子,採用7步洗手法,正常肥皂洗手就行。即使家長沒感染過的,也要好好洗手。

採用分餐制度:在家吃飯時,最好能採用分餐制度,做好菜後,直接分到分餐盤中,自己吃自己的,從根本上解決傳染問題。但是這條在國內不容易實現。

和這貨在一起,一定要分餐,不然你啥也吃不到

公筷的使用:如果沒法採用分餐制度,那吃飯時,自己就夾盤子對著自己那邊的菜,給別人/孩子夾菜時,使用公筷。

注意食品衛生:蔬菜、水果一定要清洗乾淨,肉類一定要做熟了再吃。

家裡有人感染了怎麼辦呢?去治療,並且做好上面的前4項就行了。

十八有疫苗能預防嗎?

雖然各國都在加緊的研究,但是遺憾的說,目前還沒有上市的疫苗。

2015年《柳葉刀》發表了一篇文章,上面是咱們國家的一個口服幽門螺桿菌疫苗已經進行三期臨床的上文章,提示效果不錯,很振奮人心。

但是提供疫苗的國內廠家,現在好像不是很景氣,沒有再看到新的消息,就不知道這款疫苗是否能上市了,期待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