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香十德?

觀覆文化 發佈 2022-12-03T00:14:19.101021+00:00

文人雅士或以香熏衣,或佩戴香物,或品香撫琴,或伴香捧讀。品香、制香、也詠香,寫了不少描述香道尤其是刻畫聞香嗅覺的作品。《老子玩琴圖》 唐 周昉 弗利爾美術館。

我國古代香文化繁盛。文人雅士或以香熏衣,或佩戴香物,或品香撫琴,或伴香捧讀。香品一度成為評斷文人生活品位的參照,乃至自我修養的體現。

北宋詞人黃庭堅就對香道頗有研究,他曾寫下這樣一句詩——「天資喜文事,如我有香癖。」直言自己「愛香成癖」。

他好讀香傳,熱衷香事。品香、制香、也詠香,寫了不少描述香道尤其是刻畫聞香嗅覺的作品。

▲《老子玩琴圖(明人畫)》 唐 周昉 弗利爾美術館

其對「黃太史四香」和「返魂梅香」的點評,也讓這幾款香方更加聲名遠揚。

黃庭堅評價黃太史四香:意和香-「清麗閒遠,自然有富貴氣」;意可香-「香殊不凡,霈然鼻端」;深靜香-「恬澹寂寞,非世所尚」;小宗香-「似南朝茂深,追配古人」。

其對返魂梅香的評價也很為人稱道——如「嫩寒清曉行,孤山籬落間。」

▲ 《尋梅圖》明 朱端 台北故宮博物院

這幾款香方的評價除了反映出古代文人對香的品評及審美標準,亦顯示出古人「以香比德」的傾向。

在黃庭堅看來,香有十德。其能「感格鬼神、清淨心身、能除污穢、能覺睡眠、靜中成友、塵里偷閒、多而不厭、寡而為足、久藏不朽、常用無障」。即所謂《香十德》。

這十德是他品香過程中對香的感悟。既涉及實用價值,也蘊含美學感受。

▲《夢樓撫琴圖》清 王肇基 故宮博物院藏


無論是「紉秋蘭以為佩」,還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人們對帶有香氣或象徵芳馨的事物都有一種天然的親近。

宋徽宗時,宮中興起了佩香時尚。具體方法是將珍貴香料截成小餅狀,然後穿孔,用絲繩掛在身上。

諸大璫爭取一餅,可直百緡,金玉穴而以青絲貫之,佩於頸,時於衣領間摩挱以相示。

所佩香物不用燒薰便會散發香氣,清新氛圍的同時也能潤飾自身形象。

後來,佩香潮流由宮廷傳播到民間,佩戴一塊香牌或香囊成了一種社會風尚。

除了用香木直接雕刻而成,古人也會用多種香料調配出有香味層次的「合香」,放入模具拓形製成香牌。

觀復博物館以古代香方為基礎,推出紫氣香韻系列合香香牌——「大吉大利」、「福臨吉祥」、「洪福九如」。

明代高濂謂:「合香貴在精料」。觀復紫氣香韻系列合香,均採用優質香料調配製作而成。

香料間配伍和諧,所制香品氤氳芬芳,清潤柔和,富有層次。

01

大吉大利合香掛飾

「大吉大利」合香掛飾以明代香學著作《香乘·獵香新譜》中的「內府香衣香牌」香方為基礎。

《香乘》明·周嘉胄編纂 明崇禎十四年刊本 哈佛大學圖書館藏

以館藏「清乾隆 剔紅大吉葫蘆畫瓶」為外形來源。

調和了——檀香、沉香、排香、倭香(艾草)、苓香、丁香、木香、官桂、桂花、玫瑰、片腦、蘇合油、甘松等天然香材。

檀香理氣和順,沉香溫而不燥,片腦通竅散郁……此款香牌香韻古樸醇厚,利於清心凝神。

02

福臨吉祥合香掛飾

此「福臨吉祥」合香掛飾,以《香乘》中所記載的「荀令十里香」香方配比為基礎製成。

所謂「柳侯風味晚相見,衣袂頗薰荀令香」——荀令,指東漢名士荀彧,史稱其「人偉美有儀容,好薰香,身上香氣,百步可聞。」故而稱令公香、令君香、荀令香等。

香牌外形來自館藏「清乾隆 雙鳳「吉祥」玉佩」。

調和了——丁香、檀香、甘松、零陵香、生龍腦、茴香、安息香、沉香、白石脂等香料製作而成。

03

洪福九如合香掛飾

「洪福九如」合香掛飾,以清代吳尚先之《理瀹駢文》「辟瘟方」香方配比為基礎。

「九如」乃祝壽詞,典出《詩經·小雅》。即指如山、如阜、如陵、如崗、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松柏之蔭、如南山之壽。是為洪福。

香牌形取觀復博物館館藏「清代白玉靈芝祝壽牌」。

調和了——大黃、蒼木、檀香、三奈、甘松各、川椒、貫眾、降真、菖蒲、白芷、官桂、細辛、丁香、吳萸、沉香等香料製作而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