跗陽穴直刺溫針,向下治足跟痛,向上刺治小腿抽筋

賦生堂醫說外治絕技 發佈 2022-12-10T05:59:56.972504+00:00

跗陽 ,付,交出,稱臣,跗陽,也是治腿筋病,如足內屈等等動作不能行……陽蹺卻穴。本穴在足三陽交近處,位於足陽明、足少陽之後,相與附麗而行,故名「附陽」。治霍亂轉筋、腰痛不能立,髀股胻痛、痿厥、風痹、頭重、四肢不舉、屈伸不能。以上數穴,俱有關於筋,以其俱近於腨腸也。

跗陽 ,付,交出,稱臣,跗陽,也是治腿筋病,如足內屈等等動作不能行……陽蹺卻穴。本穴在足三陽交近處,位於足陽明、足少陽之後,相與附麗而行,故名「附陽」。治霍亂轉筋、腰痛不能立,髀股胻痛、痿厥、風痹、頭重、四肢不舉、屈伸不能。以上數穴,俱有關於筋,以其俱近於腨腸也。此肌名曰腨腸,則其既關於腨,又關於腸,其治療可知其有關於筋也。

【穴義】 足少陽、足陽明經的陽氣在此帶動足太陽經的氣血上行。 【名解】1)跗陽。跗,腳背也。陽,陽氣也。跗陽名意指足少陽、足陽明二經的陽氣在此帶動足太陽經的氣血上行。膀胱經足部上行的陽氣至本穴後散熱而化為濕冷的水氣,由於有足少陽、足陽有二經上行的陽氣為其補充熱量,足太陽膀胱經的水濕之氣才得以繼續上行。本穴水濕之氣的上行是依靠足背上行的陽氣才得以上行的,故名跗陽。付陽、附陽名意與跗陽同(何以足少陽、足陽明經的氣血交會於本穴,而經書卻不言本穴為足三陽之會呢?這是因為本穴在人體重力場中是處於肌肉隆起的高地勢,所以足少陽、足陽明二經的上行陽氣會交於本穴,陽者向上、向外而行也。但是,足少陽、足陽明二經上行至本穴的陽氣有名無實,只是虛熱之氣,熱多而氣少,故此經書不言此穴為足三陽經之會)。

2)陽蹺脈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物質為足三陽經上行的陽氣構成,氣血之性同於陽蹺脈。但由於膀胱經上行至此的陽氣較為寒濕,即使有足少陽、足陽明的陽氣帶動足太陽的陽氣上行,由本穴上輸的陽氣量亦較少,如從孔隙中輸出一般,故為陽蹺脈郄穴。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陽熱之氣。

【運行規律】 循膀胱經上傳於飛揚穴。

【功能作用】 吸熱化濕。 

跗陽(郄穴——陽蹺脈)在足外踝上三寸。

【取法】在足外踝後方,崑崙直上3寸取穴。

【局部解剖】在腓骨後方,跟腱外前緣,深層為拇長屈肌;有小隱靜脈,深層為腓動脈末支;當腓腸神經分布處。

【主治】頭重、頭痛,腰腿痛,下肢癱瘓,外踝紅腫。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臨床運用:配風池穴治療偏頭痛

王某,男44歲。1右側偏頭痛時有發作巳10餘年,服止痛藥須6、7日方衰。刻診:右側頭痛,舌質黯,脈弦澀。治以和解少陽、活血通絡,取穴:跗陽(右)、風池(雙),皆用瀉法,日1次。第一次出針後即痛失過半,5次後痛除,續又針6次,至今未復發。

按:跗陽穴,位於足外踝後崑崙直上三寸,隸屬足太陽膀胱經,又為陽蹺脈郄穴。陽蹺脈起於跟中,出足太陽,至風池而終,其間與手三陽經,足陽明,陰蹺脈交會。刺風池與跗陽,可達到通調諸條經脈氣血,疏通頭側經脈之氣,平衡陰陽,散風止痛的目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