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俞人體內的中藥山楂!

賦生堂醫說外治絕技 發佈 2022-12-15T14:15:55.470557+00:00

三焦俞(背俞穴)在第十三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 本穴對人體上中下各部脂膜相應,而為之俞,故名「三焦俞」。治脹滿、膈塞不通、嘔逆、飲食不化、肩背急、腰脊強、少腹堅硬、注瀉下痢、目眩、頭痛、婦人癥聚。凡痛之有關脂膜者,俱應取此,以舒三焦郁滯之氣也。

三焦俞(背俞穴)在第十三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

本穴對人體上中下各部脂膜相應,而為之俞,故名「三焦俞」。治脹滿、膈塞不通、嘔逆、飲食不化、肩背急、腰脊強、少腹堅硬、注瀉下痢、目眩、頭痛、婦人癥聚。凡痛之有關脂膜者,俱應取此,以舒三焦郁滯之氣也。此功效如同山楂用於食滯不化,肉積不消,脘腹脹滿,腹痛泄瀉等證。本品味酸而甘,微溫不熱,功擅助脾健胄,促進消化,為消油膩肉食積滯之要藥。如《簡便方》治食肉不消,即單用煎服;治食滯不化,常與神曲、麥芽等配伍,以增強消食化積之力;如兼見脘腹脹痛者,可加木香、枳殼等品以行氣消滯;若因傷食而引起腹痛泄瀉,可用焦山楂l0g研末,開水調服,有消食止瀉之 功。用於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以及疝氣偏墜脹痛等證。山楂能入血分而活血散瘀消腫。對前者,常與當歸、川芎、益母草等配伍;對後者,可與小茴香、橘核等同用。

余於三焦另有別論,應以橫膈以上連及頭及胸腔上肢,為上焦。橫膈以下,連及腹腔及下肢,為下焦。以由口至肛旁連肝、膽、脾、胰為中焦,乃各有部屬,非橫斷三截也。

【取法】俯臥,於第一腰椎棘突下,懸樞(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局部解剖】在腰背筋膜,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有第一腰動、靜脈背側支的內側支;布有第十胸神經後支外側皮支末端,深層為第一腰神經後支外側支。

【主治】腹脹,腸鳴,完谷不化,嘔吐,腹瀉,痢疾,小便不利,水腫,肩背拘急,腰脊強痛。

〖穴義〗三焦腑的水濕之氣由此外輸膀胱經。

〖名解〗三焦,三焦腑也。俞,輸也。該穴名意指三焦腑的水濕之氣由此外輸膀胱經。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水濕之氣。

〖運行規律〗外散之熱循膀胱經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經下地。

〖功能作用〗外散三焦腑之熱。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配伍舉例】《千金方》三焦俞、小腸俞、下髎、意舍、章門,主腸鳴腹脹欲泄注。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