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脊椎骨的X光拍片為什麼是三張?

袁醫生課堂 發佈 2022-12-16T09:47:36.997478+00:00

DR檢查一般指的就是X光片檢查,是人體投影到一個平面的圖像,當然了因為器官之間有重疊,所以內部器官在X光片上顯示的不一定清晰,但它強在整體可觀性,所以經常用在骨骼的初步攝片當中。

DR檢查一般指的就是X光片檢查,是人體投影到一個平面的圖像,當然了因為器官之間有重疊,所以內部器官在X光片上顯示的不一定清晰,但它強在整體可觀性,所以經常用在骨骼的初步攝片當中。

但是以前DR一次往往只能拍出來約40cm×43cm的X光片,一般情況下這個大小檢查是沒什麼問題的,但是一旦遇到想拍脊柱骨和完整下肢的用戶患者就比較麻煩了,醫院就只能分個三四次,每次給你拍身體部位的一截,等X光片出來後,醫生再把幾張X光片拼在一起,才能做一個整體的初步判斷。這樣拍片過程會受人體移動和設備移動兩個影響因素,一醫院靠醫生肉眼行動裝置多少是有點誤差的,二被拍人的輕微移動也會帶來誤差,所以我們經常看到有骨科醫生在診斷這類患者時候都要拿著幾張X光片,來回瞅來瞅去,實在是沒辦法的事情,誰讓這幾個片子拼在一起才是完整的。整個過程醫生和患者都麻煩。

我們國產醫療設備很多企業也注意到這點了,就在今年,美的醫療下面的萬東醫療造出來一個帶120cm傳感器的全幅DR設備,屬於全國第一台,這台設備120cm的傳感器長度範圍基本上就容納了國內絕大部分人單一脊椎骨和下肢的長度。也就是說以後有了這個設備的醫院,檢查脊柱骨和下肢腿骨的醫患人員都會輕鬆了不少,拍片時醫生和患者不用來回折騰拍好幾次,出片後也不用醫生拿著好幾張仔細對齊看的,都是一次成片,一次就拍出來完整骨骼圖的X光片。整個過程相對於以前的方法來說,省時省力省心。

另外,萬東醫療今年還推出了全球首台無液氦核磁共振,我們國家是極度貧氦國家,氦資源進口依賴度超過97.5%,而核磁共振設備又必須要液氦,所以這麼多年不得不依靠進口的。但是萬東這次推出的無液氦核磁共振設備真正實現了:國產醫療設備在醫學影像領域對「卡脖子」情況的打破,一方面我們醫院再也不用擔心核磁共振設備奇貨可居的局面,另一方面也證明了我們國產醫療設備一樣有不俗的科技實力。

也希望未來可以有越來越多這樣優秀的國產醫療設備企業,能夠推出更多的新興產品,去幫助我們醫生緩解下工作壓力的。在這裡代表眼科醫生提前道聲謝,不管什麼醫生都要靠眼,壓力大,工作忙,用眼過度,導致眼不舒服肯定都找眼科醫生的,可想而知眼科醫生的壓力可想而知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