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將肺炎錯當做上呼吸道感染,注意4種表現,積極進行專科治療

小五的健康科普小站 發佈 2022-12-17T11:58:07.642238+00:00

30多歲的陳先生是一名計程車司機,平時喜歡抽點菸,所以很早就患上了慢性咽炎、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平時經常咳嗽、咽干,但不是很影響生活。

30多歲的陳先生是一名計程車司機,平時喜歡抽點菸,所以很早就患上了慢性咽炎、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平時經常咳嗽、咽干,但不是很影響生活。

最近由於防疫政策的改動,陳先生想著趁著政策放鬆趕緊在年前再掙一筆錢,於是每天都出車,但是他知道最近得病的人很多,所以也儘量做好的消毒和自我防護,但還是不幸的被傳染,好在陳先生家中早就自備的相關藥物,於是他一邊吃藥,一邊繼續工作。剛開始的陳先生有咽痛、乏力、高熱等臨床症狀,但他沒有太放在心上,因為他知道這是感冒的正常現象,但是過了4-5天,陳先生雖然咽痛、乏力等症狀好轉了一些,但是依然有反覆發作的高燒,並且咳嗽、咳痰越來越多,甚至出現了明顯的胸痛,陳先生有點害怕了,因為他發現自己和家裡其他人的病情似乎不太一樣,於是連忙來到醫院。醫院的醫生聽到陳先生的描述後第一時間給他完善了肺部CT和血液檢查,結果發現陳先生有肺部有浸潤性表現,結合他中性粒細胞比例明顯上升,診斷其為細菌性肺炎,並將其收治入院。

經過一段時間的抗感染、化痰等治療後陳先生的病情得到了明顯好轉,於是他向醫生詢問,怎麼別人得病都是幾天就好了,我的怎麼就發展成肺炎了呢?醫生解釋道本次的疫情的確主要是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為主,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只會發生在上呼吸道,特別是像陳先生這種既往就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群,如果無法在急性期得到很好的控制,感染病灶可能會向下蔓延最終發展成為比較嚴重的肺炎。陳先生又問道為什麼大家都是病毒感染,到我這裡卻變成細菌感染了呢?醫生回答道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其實會有相互影響,病毒感染會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進而繼發細菌性感染,也有可能陳先生一開始就是細菌性感染,只不過由於其早期表現無明顯特異性,所以被忽視了。醫生最後提醒陳先生一定要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儘量不要再帶病工作。

一、什麼是上呼吸道?上呼吸道感染與下呼吸道感染有何區別?

呼吸系統是維持人體身體健康的重要結構之一,其主要的作用是構成機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從而保證人體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不斷吸入和消耗氧氣,排出二氧化碳。人體的呼吸系統是有鼻、咽、喉、氣管、支氣管和肺等多個器官組成,其中鼻、咽、喉為上呼吸道,而氣管、支氣管和肺被稱為下呼吸道,二者以環狀軟骨為分界線

臨床上將發生於上呼吸道的感染稱為上呼吸道感染,發生於下呼吸道的感染稱為支氣管炎或者肺炎,雖然二者均屬於呼吸系統疾病,但之所以要明確區分這2種疾病,就是因為這二者在發病誘因、臨床症狀、治療方案上有很大不同。

首先,上呼吸道感染與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因不同上呼吸道感染多的病原體多見於病毒,少數是細菌,是臨床最為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多發於冬春季節,多為散發,並且有一定的流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體多為細菌,如肺炎鏈球菌、葡萄球菌、嗜血流感桿菌等,少數可以見於病毒、支原體或者真菌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可以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之後,但是臨床上多無流行性,其發病率也遠低於上呼吸道感染。

其次,上呼吸道感染與下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表現不同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表現多集中於鼻、咽、喉等部位,如如噴嚏、鼻塞、鼻涕、咳嗽、咽干、咽痛等,當然也可以伴有高熱、乏力、肢體疼痛等全身感染性的表現,但是這種症狀往往持續時間較短,病程多在7天左右;下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往往較重,多以氣管、支氣管或者肺部受累為主要表現,如劇烈的咳嗽、咳痰,並且多為膿痰,並且多伴有喘息、胸悶、胸痛等表現,並且多伴有反覆高熱,如果沒有得到妥善治療,則病情可持續較長時間。

第三、上呼吸道感染與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療原則不同。臨床上針對上呼吸道感染,多以對症治療配合休息、加強營養為主,如退燒、止咳、止痛等都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手段,較少使用抗感染治療,這是因為病毒才是導致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不需要口服頭孢、青黴素等抗生素;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療原則就較為複雜,需要根據檢查出的病原體制定具體抗感染方案,並且配合化痰、止咳、擴張支氣管等對症治療

最後、上呼吸道感染與下呼吸道感染的疾病預後不同絕大多數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經過對症治療後均會痊癒,少數患者會因為免疫力較差或者病情較重而繼發其他疾病,如下呼吸道感染、急性鼻竇炎、中耳炎等,但需要注意的是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有誘發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特別是好發於年輕人群,容易造成患者猝死。大部分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在經過規範治療後不會遺留明顯後遺症,但是如果既往有慢性肺病的患者可能會導致肺部或者支氣管的慢性炎症,極少數免疫力嚴重缺失的患者甚至會合併有嚴重的肺心病、感染性休克、菌血症等嚴重併發症,甚至直接造成患者死亡。

二、注意感染性肺炎的特徵性表現

從上呼吸道感染與感染性肺炎的區別就可以看出,2種疾病在治療和預後上有很大不同,而感染性肺炎的治療更為複雜,往往需要住院治療,預後也較差,因此儘早區分上呼吸道感染與感染性肺炎就顯得尤為重要,但由於感染性肺炎也有發熱、乏力等感染性表現,甚至可以在上呼吸道感染後出現,因此臨床上經常出現漏診或者延誤病情的表現,如果您出現以下4種表現就要考慮是否出現了感染性肺炎。

1、咳嗽伴有大量咳痰

上呼吸道感染雖然也會有咳嗽咳痰,但是咳嗽並不嚴重,次數也不會太頻繁,而且多為乾咳無痰,這是因為此時的感染病灶在上呼吸道,並沒有明顯刺激到氣管或者肺部。但是如果出現肺部感染的情況就會導致大量的痰液生成,並且會明顯刺激氣管或者支氣管而誘發咳嗽,多伴有明顯的哮鳴音或者較粗的呼吸音,咳痰也明顯增多,甚至出現了膿痰、痰中帶血等情況,這表明感染已經發生在下呼吸道並且多伴合併有細菌感染,僅僅進行對症治療可能已經不夠。

2、反覆發燒,病情纏綿

上呼吸道感染也會伴有高熱、發燒、乏力等感染性表現,但是病情多單一,持續時間不長,很少發生退燒後又發燒的情況。但是如果繼發為感染性肺炎後,由於感染病灶持續存在,患者會出現反覆發燒的表現,並且病情有所反覆,甚至逐漸加重,這時就要考慮合併有肺部或者支氣管感染的可能

3、出現胸悶、胸痛

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很少出現累及胸部的症狀,多局限於鼻子、咽喉部,但是胸悶、胸痛和喘息卻是感染性肺炎的常見表現,特別是既往就存在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非常容易因為肺部感染而導致呼吸困難,因此除了給予抗感染之外,及時進行擴張支氣管、化痰平喘等對症治療對於改善感染性肺炎患者的預後也非常關鍵。

4、咳血

咳血可以算是感染病灶累積氣管或者肺部的特徵性表現之一,多為痰中帶有少量血絲,這種出血多是由於劇烈咳嗽而導致的氣道損傷所引起,出血量往往不大,但是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療就有引起菌血症的危險,而上呼吸道感染幾乎不會發生咳血的情況。

三、懷疑得了肺炎,如何進行下一步診療?

如果您在上呼吸道感染的同時出現了疑似感染性肺炎的表現,建議您第一時間前往醫院進行專科檢查以明確病情,從而在第一時間獲得最佳的治療方案,避免延誤病情,具體可以參考以下4步。

1、及時完善肺部CT和血液檢查

肺部CT是明確是否合併肺部感染最為迅速和有效的方式,通過肺部CT的表現可以明確感染病灶的面積、大小,甚至可以初步判斷感染的類型,從而為下一步的用藥提供參考;其次,積極進行血常規、血培養、肝腎功能等血液檢查,細菌性感染多合併有中性粒細胞、白細胞等指標的升高,而病毒性感染則不會,而完善肝腎功能可以為下一步的用藥提供基礎。

2、明確感染類型

感染性肺炎的病因很多,因此及時明確病原體的類型對於下一步的抗感染治療非常重要,因此及時晚上痰培養、血培養、藥敏試驗等可以有效指導選取具有高敏感性的抗生素

3、規範的抗感染治療

抗感染治療是臨床治療感染性肺炎的核心原則,抗生素、抗病毒藥、激素等都是臨床常用的治療藥物,規範化的抗感染治療一定要滿足劑量足、療程足的需求,並且可以合併化痰、止咳、擴張支氣管等其他對症治療,從而減輕肺部感染導致的多種臨床症狀。

4、積極的保護和預防

患有感染性肺炎的患者經過治療後往往不會遺留明顯的後遺症,但對於存在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高危人群而言,積極進行自我保護是有效預防感染性肺炎的手段,如戒菸、戴口罩、注意個人衛生等都是有效保護自身健康的措施,通過減少肺炎的發作次數可以有效減輕呼吸系統的損傷,改善疾病預後。

四、總結

上呼吸道感染與感染性肺炎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二者在治療原則、臨床表現、發病誘因上均有明顯區別,因此注意感染性肺炎的臨床表現,如劇烈的咳嗽咳痰、胸悶胸痛、咳血等,有助於及時鑑別這兩種疾病,避免延誤病情;其次,如果懷疑自己合併有肺部感染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前往醫院進行明確的診斷和規範的治療,特別是規範的抗感染治療,並且要做好自我防護,防止出現反覆發作的肺部感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