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二院:153年歷史,基因自帶創新; 「3H」理論,傳承自有靈魂

錢江晚報 發佈 2022-12-20T06:16:00.828233+00:00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吳朝香 通訊員 方序 黃未然 許紫瑩全國首家三級甲等醫院、全國首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單位、首批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吳朝香 通訊員 方序 黃未然 許紫瑩

全國首家三級甲等醫院、全國首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單位、首批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浙江省唯一連續四年在「國考」中穩居全國前十;自然指數全球醫療機構50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連續十二年引領浙江,連續兩年全國第二;疾病疑難係數、手術總量以及四類手術總量引領全國,成為「效率醫療」改革的先行者和倡導者、全國同行公認的精細化管理典範……這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以下簡稱浙大二院)153年的歷史長河中,輝煌成就的一角。

作為浙江省西醫的發源地,浙大二院始終穩居國家隊「第一方陣」前列。有這麼卓越的表現,得益於浙大二院一直秉持傳承創新,以此引領醫院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不斷自我突破,攀登高峰。

醫院的發展史

就是一部醫學創新史

創新已經是刻在浙大二院骨子裡的基因。醫院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生動的醫學創新史。一個多世紀來,浙大二院堅持聚焦重大疑難疾病診治,不斷引領技術創新,填補技術空白,破解臨床難題。

早在1895年,浙大二院就開展了氯仿麻醉下的截肢手術,在當時絕對是開創先河。

上個世紀70年代,完成中國首例斷肢移位再植術,還開展了浙江省首例肝臟移植手術。上個世紀90年代,全球首次發現大腸癌相關基因及轉移相關基因,推動大腸癌診療模式改變,被列入衛生部建國60年成就。

進入21世紀,醫院先後樹立了經導管心臟瓣膜置換「杭州方案」、微小切口複雜白內障手術、大腸腫瘤規範診治及群體重度創傷救治等全國標杆,成功實施中國首例雙肺、肝臟同期聯合移植,小兒活體肝臟移植存活率居世界領先水平。「腦機接口」「小蘇打餓死癌細胞」等臨床實踐探索走在世界前列。

圖註:浙大二院蕭山總部院區(未來醫學中心)

「創新中心」模式

發出強烈的浙江聲音

「做一件事不難,難的是堅持做一件事」,王偉林表示,浙大二院用一個多世紀,堅持創新,不斷自我革新,是因為它制定了規範的制度、完善的體系,鼓勵創新。

醫院推動以「創新中心」為載體的研究範式建設,建立了一套從基礎到臨床轉化的完整臨床研究體系和支撐平台。聚焦關鍵核心技術、解決「卡脖子」難題,以超常規舉措培育打造高能級創新平台,努力躍升成為醫學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創新是我們的發展引擎,我們的『創新中心』模式以攻克重大疾病為導向,以臨床醫生為核心形成跨團隊高水平聯合攻關,發出強烈的『浙江聲音』。」王偉林說。

醫院高度重視「從0到1」的原始創新,系統開展高水平臨床研究培訓,探索醫教研產創新合作機制。

堅持人才強院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用創新推動醫院的高質量發展,這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人。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王偉林說,浙大二院歷來重視培養「生力軍」。

浙大二院的前身是廣濟醫院附屬醫校,自成立以後,陸續創辦了護理、藥學、產科學等專門學校。首任院校長梅滕更提出醫學人才培養「3H」理論——Head、Hand、Heart(知識、技能、仁心),用三個「H」高度概括了醫務工作者的本質。

如今,浙大二院實施更加開放、便利的人才引進政策,從海內外全職引進多位臨床學科帶頭人,人才聚集效應加快形成,國家級高層次人才達數十人,培養了一大批擁有國際視野的領軍人才。

除此之外,還聚焦人才評價機制創新,打破人才成長天花板,探索「破五唯」實施路徑、衛生專業技術職務(臨床醫師)分類評價實施辦法,構建醫、教、研分類分層多維度評價體系,開通「一招鮮」人才晉升綠色通道。

推行「效率醫療」改革

為患者提供最佳體驗

一家醫院的建立和發展壯大離不開好的管理,浙大二院精細化管理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個世紀以前。1918年,第五期《廣濟醫報》刊發了廣濟醫院和醫校各部章程、規則共23部,內容全面詳實、權責清晰、管理科學,從中已可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之雛形。

浙大二院在此基礎上,不斷推進醫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數字賦能下,浙江省重點打造「健康大腦+智慧醫療」發展體系。在數位化改革方面,浙大二院率先探索5G、AI、機器人、物聯網等技術在醫療垂直領域的落地實施,先後完成多個全國「第一」:首創電子ICU(eICU)遠程託管、首個5G數位化空中手術室、首輛5G救護車、首條無人機送血專用航線等,搭建5G智慧防疫指揮管控系統。

醫院從患者看病就醫「關鍵小事」入手,推動「患者為中心」的流程再造,優化患者就醫流程,推行一站式集中預約、院前服務、日間模式等舉措,使掛號、取號、預約就診時間精準到半小時以內,門診智慧結算率達85.92%,預約就診率達80.04%,檢查預約率達99.77%,就診平均等候時間為16分鐘,努力提供最優就醫體驗。

浙大二院率先提出並推行「效率醫療」改革,提供「浙二方案」。

「我們追求的不是經濟效益,而是為患者提供最佳就醫體驗。」王偉林解釋。

為此,浙大二院創立「患者全程管理中心」,構建「院前-院中-院後」聯動機制。首創「三準入、三評估、三隨訪」的日間手術評估管理體系,日間手術占住院手術比例達1/3;推進加速康復外科模式,創新支撐科室—臨床科室多學科診療病例討論平台;優化醫療收入結構,門診次均費用、住院次均費用穩中有降,有效減輕群眾就醫負擔。

文化傳承創新

為高質量發展注入靈魂

提到浙大二院,很多人都會想到那幅「患者與老院長相互鞠躬」的圖景,溫暖、仁愛。

回首建院之初,浙大二院在東河之畔開啟「濟人壽世」的百年征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醫學奇蹟,書寫了「細節雖小、仁愛卻大」的溫暖篇章。進入新世紀以來,醫院進一步提出了「患者與服務對象至上」的核心價值觀,並凝練形成了「浙二精神」,凝聚起了全體浙二人共同的價值追求。

這股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力量,讓浙大二院這家百年老院持續煥發生機活力,也為醫院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靈魂。

站在新起點,奮進新征程,浙大二院必將奮楫向前,在傳承創新中接續奮鬥,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更好守護人民健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更多浙二智慧和力量。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