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切除後,為什麼還會患上腸癌?腸息肉多長時間複查一次?

家庭醫生名醫在線 發佈 2022-12-23T02:00:00.459754+00:00

你知道嗎,9成以上的大腸癌有腸息肉或炎症發展而來。一旦發現腸息肉,及早手術方式切除,能最大化降低腸癌發生風險。然而,有些患者明明切除了腸息肉,為什麼還會患上腸癌呢,不妨從以下找出答案。息肉切除後,為什麼還會患上腸癌?

你知道嗎,9成以上的大腸癌有腸息肉或炎症發展而來。一旦發現腸息肉,及早手術方式切除,能最大化降低腸癌發生風險。然而,有些患者明明切除了腸息肉,為什麼還會患上腸癌呢,不妨從以下找出答案。

息肉切除後,為什麼還會患上腸癌?

先來了解腸息肉是什麼,即生長在腸道的小贅生物,由於腸道黏膜受刺激,從而造成黏膜增生。腸息肉分為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兩者息肉小,大部分是良性的,短時間內並不會惡化;後者發生癌變的風險高,特別是絨毛狀腺瘤息肉,10年內發生癌變的風險特別高。腺瘤性息肉切除後,仍然可能再生和復發;多發性息肉往往被誤診,因此切除息肉後還需定期隨訪。

腸息肉多長時間複查一次?

腸道觀察清楚,沒有任何異常者,5~10年複查一次就行。無法判斷腸道情況,又或是出現大腸息肉,每3~6個月複查一次;發現息肉達到1~2個,每2~3年複查一次;錯構瘤、炎性息肉以及增生性息肉每2~3年複查一次;鋸齒狀息肉或腺瘤性息肉每1~2年複查一次;超過一厘米的良性腫瘤性息肉一年複查一次;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每6~12個月複查一次;有兩個以上的息肉應每年複查一次;克羅恩病和炎症性腸病1~2年複查一次。

切除息肉後兩個星期內不能做劇烈運動,不然會影響創面癒合,造成創面出血或穿孔;術後出現便血、腹部疼痛以及發熱等,還需儘早去醫院複查。

如何才能降低腸息肉癌變風險?

1、注意飲食

腸道最喜歡高膳食纖維食物,因此應投其所好,多吃新鮮蔬果和五穀雜糧,能促進胃腸道蠕動,幫助排便,維持腸道菌群穩定;遠離辛辣刺激、肥甘厚膩、高脂肪類食物。

2、定時排大便

頑固性便秘者腸道中有硬結的糞便,直腸黏膜反反覆覆受到刺激,從而誘發慢性炎症,嚴重時可導致腸息肉。因此應培養定時排便的好習慣,可安排在飯後或早晨起床時。排便時不能玩手機或看報紙,保證5分鐘之內解決完。

3、多運動

長時間坐著不動、運動量不足,可延長食物殘渣停留在腸道內時間,易產生太多有害菌,提高患腸癌機率。因此應少坐著,定上鬧鐘提醒自己活動幾分鐘。每天有3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比如快走、游泳和慢跑以及跳繩等。

溫馨提示

腸息肉並不是一切了之,仍然會再生和復發,出現的位置以及性質可能跟以前不一樣,所以即使切除後也要定期去醫院複查。平時應注意飲食衛生,儘量不要在外吃飯,少點外賣和快餐。腹型肥胖者、有腸癌家族史者、腸息肉患者應定期去醫院做腸鏡篩查。平時應多留意排便情況,若出現便血、排便習慣發生改變,還需及早就診。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