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腸道容易長「息肉」?腸內若有息肉,一定會癌變?答案來了

普外科劉英俊醫生 發佈 2022-12-23T02:22:43.779044+00:00

朋友對黃先生說:「我鄰居家前幾年也查出腸息肉,結果後來息肉癌變了,你說我長的息肉會癌變嗎?」簡單來說,胃息肉就是長在胃中的小疙瘩、隆起物,它源於胃黏膜層,朝著胃腔內生長,是突出於胃黏膜表面的乳頭狀組織。

「還以為自己身體很健康呢,結果胃裡居然長了息肉!」朋友最近總覺得腹脹噁心,47歲的黃先生便陪他一起去醫院,沒曾想竟然查出胃息肉。

朋友對黃先生說:「我鄰居家前幾年也查出腸息肉,結果後來息肉癌變了,你說我長的息肉會癌變嗎?」

看著朋友難過的神情,黃先生只能默默安慰,因為他也不知道胃息肉是什麼。

每當檢查報告出來時,很多人都對上面顯示的疾病非常陌生,甚至會產生嚴重的恐慌情緒。其實這是因為平時對疾病的關注不夠,今天我就帶先大家一起關注胃息肉

一.胃裡為什麼總長息肉?

簡單來說,胃息肉就是長在胃中的小疙瘩、隆起物,它源於胃黏膜層,朝著胃腔內生長,是突出於胃黏膜表面的乳頭狀組織。

雖然很多人對胃息肉很陌生,但其實它比較常見,例如在中老年人群中的發病率為1%~3%。一般情況下,胃息肉的生長比較緩慢,而且大小不一,可能會單個出現,也可能多發,甚至出現上百枚

胃息肉的出現與很多因素相關,例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瘩、長期服用抑酸藥、膽汁反流等。

相關研究表明,增生性息肉的出現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密切的聯繫。因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釋放多種細胞因子、炎症介質,這會損傷胃黏膜,刺激胃黏膜上皮細胞增生,最終引起腸息肉。

如果患者屬於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的增生性息肉,不用過於擔心,在成功根除這種感染後,大概40%的病例息肉會完全消退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相關報告顯示,服用質子泵製劑的患者出現胃息肉的病例逐漸增多,而當有些患者停用這類藥物時,胃底的腺息肉就會自行消退

這是因為長期服用抑酸藥會產生高胃泌素血症,促進胃腺體囊狀擴張,最終導致胃息肉的產生。

大家可能不知道,體內十二指腸反流液中含有胰酶、膽酸,當這些物質反流進胃中,同樣可能會造成胃黏膜損傷,致使出現胃黏膜炎症性增生,引起胃息肉。如果反流液分泌過多,會導致胃內的PH值升高,如此一來會促進胃泌素分泌,還會引起增生性息肉

由此可見,胃息肉的發生和多種因素有關,這就要求我們在生活中多規避危險因素,防止出現胃息肉。不過胃息肉只是息肉的一種,這種小疙瘩會在身體的很多部位出現。

二.息肉是人體贅生物,會長在很多部位

突出於組織表面的贅生物,就是我們所說的息肉,它是由黏膜下層組織黏膜隆起形成,其中包括炎症性、錯構瘤、增生性以及其他腫瘤等。

鼻息肉、聲帶息肉、宮頸息肉它們雖然生長在不同的身體部位,但都是常見的息肉。

例贅生於鼻竇黏膜或鼻腔上的鼻息肉,好發於鼻頂及鼻腔的外側壁,也會出現在篩竇、上頜竇部,而且鼻息肉的特點非常明顯,它的表面光滑濕潤,外觀呈粉紅色,相當於剝了皮的葡萄。

雖然聽起來不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影響,但如果鼻息肉的體積很大,甚至達到數厘米,患者就會因充塞鼻腔而出現呼吸不暢、鼻塞等不適。

當發現鼻息肉時,一般會根據患者的情況採取手術切除的治療方式。若平時不重視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的治療,常會出現復發的情況。

如果患有聲帶息肉,患者可能會出現說話吃力、聲音嘶啞等症狀,它的出現主要和長期濫用聲帶、說話方式不正確有關。例如說話時故意提高音量、音域等。

聲帶息肉在增大前,會以「小結」給我們發出信號,例如說話的時間一長嗓子就會出現疲憊感。如果我們不及時發現這個信號,也不做任何糾正措施,聲帶結節就會逐漸增大,嚴重時甚至會發不出聲

一旦聲帶息肉形成就很難自行消失,就連吃藥也只能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即便後期通過手術的方式切除,術後若不注意改變說話方式,仍有可能出現復發的情況

女性朋友可能聽說過宮頸息肉,它是由於長期的慢性炎症刺激,致使子宮頸管黏膜增生而出現的息肉,其形狀就像水滴一般,顏色呈鮮紅,觸之容易出血。

在這裡我要特別講講宮頸息肉對身體的影響,宮頸息肉可能會出現在子宮頸管附近,並突向子宮頸口周圍,也有可能剛好堵在宮頸口,致使子宮頸管變形子宮頸口狹窄

簡單來說,宮頸息肉會妨礙精子的正常運行,而且當宮頸息肉形成的時候,患者可容易出現性交後出血、引導不規則出血的情況,這都可能會影響受孕

實際上除鼻息肉、聲帶息肉、宮頸息肉外,息肉的種類還有很多,例如炎性息肉、消化道息肉、腺瘤性息肉等。對這些息肉的種類加以了解固然重要,但很多患者更關心的還是息肉的癌變可能

三息肉一定會癌變嗎?和什麼有關?

息肉的種類這麼多,難免有人會擔心,自己所患的息肉是都會癌變。這這裡我想告訴大家,息肉不一定會癌變。接下來我將以腸息肉為例,和大家說說腸息肉癌變的可能。

簡單來說,腸息肉就是腸道里長了個「肉疙瘩」,只不過大小不一、形狀多樣。腸息肉主要分為腺瘤性和炎症性兩種,像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和腸癌的發病關係不大,但是大家要知道,腺瘤性息肉可能是癌前病變

有研究顯示,超過95%的結腸癌都來自於結腸腺瘤,這無疑會為健康埋下隱患。不過這不意味著所有的腺瘤性息肉就一定會發生癌變,它還與患者的息肉大小和數量、年齡有關。例如當息肉、多發性息肉大於2cm且患者的病程在兩年以上,這種情況下息肉的惡化可能比較高。

除息肉的大小外,腸息肉的類型也可能會影響癌變情況。

腸息肉被分為腺瘤樣息肉、錯構瘤樣息肉、炎性息肉和鋸齒樣息肉四種類型。就拿炎性息肉來說,它是長時間患有慢性腸道炎症而產生的息肉,通常情況下不會惡化成腫瘤變成癌

相比較而言,鋸齒樣息肉的癌變風險較高。若患有該類型息肉,且息肉生長較多、大小普遍都大於1cm,就會增加腫瘤癌變的風險

所以,不能一味認為所有的息肉都會癌變,或一定會發生癌變。如果檢查報告上顯示有息肉,應該先進行相應的檢查來明確息肉的病理類型

四.懷疑有腸息肉該做什麼檢查?醫生:腸鏡檢查很重要

如果出現大腸息肉、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排便習慣發生改變的患者,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腸鏡檢查。因為腸鏡檢查非常重要,通過檢查能夠直觀地看出息肉、炎症、腫瘤等病變情況,以便於後續的診斷和治療。

可以說腸鏡檢查是發現癌前病變、腸道腫瘤的最安全、最有效、最方便的方法,不過它的重要性卻容易被人忽視。

通常情況下,腸鏡檢查主要使用的工具——電子結腸鏡,是一個直徑1cm左右、長約140cm的纖維軟管。比較特別的是,這個纖維軟管的端頭裝有攝像頭、照明燈等設備,使醫生能夠通過這根管子觀察患者腸道中的情況。

檢查的過程也非常簡單,醫生會通過肛門將電子結腸鏡插入大腸至小腸的末端迴腸,在這個過程中,患者只需積極配合醫生的檢查即可。

不過在檢查前3天我們需要做的事有很多,例如應該選擇豆製品、牛奶、麵包等低渣飲食和半流質飲食,避免因飲食問題影響檢查的效果。

在檢查前1天晚上,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瀉藥,對於本身就由於疾病需要服用其他藥物的患者,不能擅自停藥,應該提前向醫生反映情況。

檢查的過程中如果出現難以忍受的疼痛,不需要強行忍耐,應該及時向醫生反映,這樣才能保障檢查的安全性。

總而言之,如果發現息肉應該謹遵醫囑,定期檢查,尤其是當息肉超過2cm時,我們必須要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萬先彬. 腸息肉會癌變嗎[J]. 人人健康, 2020, No.519(10):32-32.

[2]畢曉峰. 哪些囊腫,結節,息肉會癌變?[J]. 抗癌之窗, 2018, 000(003):P.54-57.

[3]王伯軍. 你為什麼會長胃息肉[J]. 家庭醫藥:就醫選藥, 2021(8):1.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