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緬懷 追思致遠丨風濕免疫學著名專家、北京協和醫院蔣明教授與南溪山醫院的故事

廣西南溪山醫院 發佈 2022-12-26T08:11:24.126181+00:00

2022年12月18日,中國風濕免疫學的先驅和開拓者、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著名專家、原中國桂林南溪山醫院內科副主任蔣明教授,因急性心肌梗死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千里之外,驚聞噩耗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南溪山醫院職工懷著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緬懷這位醫院先驅的離世。

2022年12月18日,中國風濕免疫學的先驅和開拓者、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著名專家、原中國桂林南溪山醫院內科副主任蔣明教授,因急性心肌梗死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千里之外,驚聞噩耗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南溪山醫院職工懷著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緬懷這位醫院先驅的離世。以蔣明教授為代表的老一代醫學專家以高度的愛國主義自覺圓滿完成了國家交付的醫學援越任務,50多年後的今天,南溪山醫院的全體職工仍然秉承著他們厚德精醫,大愛擔當的精神傳承,履行著救死扶傷的醫者使命。大醫遠去,風範永存。

蔣明,女,1930年5月出生於北京,祖籍江蘇蘇州,著名風濕病學專家,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教授。1949年考入燕京大學生物系醫預科,1952年轉入北京協和醫學院,1957年畢業後留在北京協和醫院工作。1969—1976年,受原衛生部派遣,不遠千里到桂林南溪山醫院參加援越醫療任務。後調回北京,先後在北京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工作。

蔣明一生致力於風濕病學教學與理論研究,著作豐碩,桃李天下。1984年起,她在國內開展有關風濕病的實驗室檢查方法研究,較早建立了17種抗核抗體的檢測方法,在國內首先創建了抗Scl-70抗體、抗核周因子、抗角質蛋白抗體、抗RA-33抗體及檢測小分子RNA的測定技術。曾連任三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專家評審組成員,兩屆北京市人民政府專家顧問團醫學顧問。

1988年,「抗核抗體譜的建立及臨床應用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主編的《風濕病學科教幻燈片》獲北京市高教優秀教學獎1995年,主編《風濕病學》專著,全書上下兩冊共310萬字,是國內首部全面論述風濕病的專著,獲1996年中國圖書獎和1997年國家圖書二等獎。1997年,「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與基礎研究」獲原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主編的《風濕病學》專著於1996年獲中國圖書獎、1997年獲國家圖書獎。2004年,主編《中華風濕病學》,同年主編《風濕病診斷與診斷評析》,2003年主編科普書籍《類風濕關節炎》。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17年獲北京協和醫院傑出貢獻獎。

2018年,蔣明在接受北京協和醫院人員採訪時,曾回憶過自己在南溪山醫院探索醫治瘧疾症狀的過程:「越南是熱帶地區,瘧疾特別多,我們看到了不少患瘧疾的病人。一開始我們不是特別了解瘧疾的表現,病人說身上發涼,但摸他的手,手是熱的,體溫不高不低,我們覺得很奇怪,這不像書本上說的瘧疾的表現。後來,我們慢慢摸索出來,病人身上發涼時,其實能檢查出瘧原蟲來。瘧疾成為慢性病以後,可以是這麼一個表現。我們對病人進行治療,效果挺好的。在南溪山醫院工作的這幾年裡,我們以看慢性病為主,有很多慢性病我們都見到了,收穫很大。」

建院於1968年10月的南溪山醫院,是由國家組建的專門收治越南傷病員的國際醫院。醫院從一開始就與北京協和醫院結下淵源。1969年初,時任北京協和醫院院長林鈞才根據組織的安排南下廣西桂林,擔任南溪山醫院首任院長。隨後不久,按照原國家衛生部的指令,作為南溪山醫院建院初期的開拓者之一的蔣明與丈夫陳壽坡等13名協和醫學專家,跟隨院長林鈞才的腳步,舉家搬遷至桂林。1976年4月,援越任務完成後,蔣明一家時隔六年半才重回北京。但南溪山醫院和美麗的桂林山水成為蔣明和家人永遠難以忘卻的美好記憶。

在桂林,蔣明一家四口住在醫院家屬宿舍樓。醫院當時有600張床位,醫護人員絕大多數來自北京。設有內科、外科、神經科、眼科,還有放射科、理療科、檢驗科等科室。據蔣明愛人、當時南溪山醫院內科主任陳壽坡教授回憶,醫院接收的病人主要是需要後期治療的越南傷病員,以肝硬化、慢性腹瀉、胃腸道功能失調等慢性病病人居多,且越南傷病員幾乎都患有瘧疾,在醫治過程中十分考驗醫護人員的細心和耐心。

在南溪山醫院工作期間,蔣明實現了向一名真正醫生的轉變。「我去桂林的時候,還比較年輕,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夫。但到了那兒以後,我開始覺得,做一個醫生並不是那麼簡單,不能只看病,還要對病人有多方面的關心。」援助越南的重要使命讓蔣明與丈夫陳壽坡保持著高度的工作責任心,而且促使他們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他們在不同病房堅守著各自崗位,以身作則,對科室所有醫護人員提出高標準,不允許出現醫療差錯,杜絕醫療事故。在救治越南傷病人員的過程中,蔣明贏得了病人的尊敬和愛戴,每一批越南傷病員治癒返回越南時,他們與中國醫務人員都是依依不捨。蔣明回憶說:「有一個病人走的時候還抱著我,流著眼淚說再見,南溪山醫院在當時還是起到了聯繫中越人民感情的作用。」

在南溪山醫院工作的六年多時間裡,蔣明一家幾乎天天待在醫院,從家屬樓到病房,這條路被夫婦倆來回走了無數遍。現如今這條路被定名叫做「中越友誼桂花大道」,以此紀念曾經的崢嶸歲月。

除了蔣明夫婦倆,蔣明的父親蔣漢澄也在南溪山醫院留下難忘回憶。蔣漢澄原先是北京協和醫院放療科的工作人員,主要負責醫學影像和解剖繪圖相關工作,被譽為中國醫學攝影創始人。蔣明作為家中獨生女,在接到來桂調令後,不放心70歲的老父親獨自在京,於是蔣明夫婦決定帶上老父親共同赴桂。也恰恰是這一決定,讓擅長醫學攝影的蔣漢澄為南溪山醫院留下許多珍貴的影像資料。

1976年援越任務完成後,醫院更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南溪山醫院」,並沿用至今。在蔣明等眾多南溪山醫院第一批醫護人員回京後的幾十年裡,醫院也多次派員前往北京看望這些南醫在京的老職工。

2018年6月7日,時任南溪山醫院院長、現為廣西衛健委副主任的杜振宗帶隊來到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看望老專家蔣明。杜振宗也是北京協和醫學博士,他拿出醫院編印的紀念畫冊《光影的故事》,與蔣明共同聊起過往回憶。在畫冊中,蔣明看到自己父親當年登上南溪山拍攝的醫院全景圖時,她激動萬分,反覆說著桂林是她的第二故鄉,南溪山醫院是她的第二個家。

2018年8月12日醫院慰問在京職工,在蔣明夫婦家中,夫婦倆還向杜振宗送上蔣明編著的《風濕免疫學》。返桂後,杜振宗院長專程將書籍放在了南溪山醫院院史陳列館,讓更多的人記住這位曾經為南溪山醫院和我國醫學事業作出突出成就的醫學大師。

蔣明的一生,是勇於實踐,不斷探索的一生,在為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時,還為國家風濕免疫學發展貢獻了不朽力量,而她與南溪山醫院的崢嶸過往也將被南醫後輩銘記,代代相傳。新的時代,南溪山醫院必將傳承著前輩的紅色基因和厚德精醫的精神,在服務人民健康、救死扶傷的道路上砥礪前行,再創輝煌!

通訊員: 杜振宗 張超群 李先帥 楊實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