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A 2022 | 曾浩教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晚期轉移性腎細胞癌中的再挑戰

醫脈通泌尿外科 發佈 2023-01-03T17:14:22.531590+00:00

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主辦,上海市醫學會承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協辦的第二十九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於2022年12月08-11日在線上召開。

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CUA)主辦,上海市醫學會承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協辦的第二十九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CUA2022)於2022年12月08-11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年會設置了腫瘤、結石、微創、尿控、男科、護理、腎移植、小兒泌尿以及雷射等14個分會場,覆蓋泌尿外科領域的方方面面,全面深入地展示、探討業內疾病診治新進展及新技術,將為大家呈現一場精彩紛呈的泌尿外科盛會。會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曾浩教授為我們分享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晚期轉移性腎細胞癌中的再挑戰,醫脈通整理如下。

曾浩 教授

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泌尿外科 副主任

CSCO前列腺癌專家委員會委員

CSCO尿路上皮癌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華醫學會泌尿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

中華醫學會泌尿分會國際交流委員會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泌尿男生殖系腫瘤專委會青年委員會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泌尿男生殖系腫瘤專委會少見類型腎癌協作組組長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泌尿健康促進分會委員兼副秘書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泌尿健康促進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腎細胞癌流行病學

根據2021年Globocan的數據,腎細胞癌年新發病例數為431288例,占所有癌症新發病例的2.2%,其中40%以上患者為需要系統化治療的轉移性腎細胞癌(mRCC),預計年新發死亡病例為179368例。雖然腎細胞癌在全球實體腫瘤中的占比並不高,但是其致死率較高,仍然值得臨床醫生關注。

晚期腎細胞癌免疫聯合治療一線治療

晚期mRCC的治療經歷了上世紀90年代的細胞因子治療、2005年以後的靶向治療和2016年以後的免疫聯合治療,整體療效得到了極大的提升,2年總體生存率達到了70%以上。目前,免疫聯合治療包括雙免聯合治療和靶免聯合治療,已成為晚期mRCC的標準治療方案。但同時,一線免疫聯合治療8.2-23.9個月後,患者大多出現疾病進展,進展後該如何選擇治療方案呢?曾浩教授團隊對此進行了深入思考。

曾浩教授提到,在2022年的一項薈萃分析中,研究者對多種實體瘤在免疫聯合治療失敗後進行了另一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再探索分析,其中有兩項腎癌相關的研究,其中一項為回顧性研究,入組患者在兩次不同時間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期間還有採用其他治療方案,患者在三、四線,乃至七線治療時再選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因此這樣的免疫再挑戰的客觀緩解率(ORR)僅23%,疾病控制率(DCR)為64%。

此外,一項前瞻性研究探索了侖伐替尼聯合帕博利珠單抗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一線治療失敗後,作為轉移性腎透明細胞癌癌(mccRCC)二線或三線治療的療效。研究結果顯示,該聯合方案的ORR為55%,12個月時總生存(OS)率為77%。這項研究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失敗後,同時更換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和靶向藥物進行再挑戰,獲得了較為不錯的治療效果。綜上,現有的回顧性和前瞻性研究均對免疫再挑戰在腎癌中的療效進行了一些常識,但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在多線治療失敗的患者中療效有限。據此,曾浩教授提出問題,是否可以在一線治療失敗後,直接在二線或三線進行免疫治療的再挑戰?具體的聯合治療模式又該如何選擇呢?

經過2年的嘗試,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共累積了20例患者,其中4例患者曾嘗試使用並出現3-4級毒性反應,理論上應永久停止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經MDT充分評估病情的情況下,換用另一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進行後續的治療;另外16例患者在疾病進展後,在後線治療時換用另一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進行治療嘗試。所有患者均在免疫治療失敗後連續進行免疫再挑戰,其中13/20例患者僅更換免疫治療藥物,9/20例患者為特殊病理類型的腎細胞癌。

在中位隨訪時間13.5個月時,20例患者的ORR率接近50%(9/20),且在隨訪截止時間點所有患者均實現了疾病控制。此外,曾浩教授提到,同時更換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和靶向藥物時,7例患者中的4例出現了明顯的腫瘤退縮,ORR為57.1%;而單純更換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時,13例患者中有5例出現了腫瘤退縮,ORR為38.5%,療效稍有差異,隨著樣本量的逐漸累積,這一數據也將不斷完善。

總結

最後,曾浩教授總結道,雖然20例的樣本量尚無法形成定論,但是在免疫聯合治療成為晚期腎癌一線標準治療的背景下,後線治療的優化選擇值得思考;免疫再挑戰在免疫聯合治療失敗後的連續治療模式符合真實世界臨床診療的需求,並值得在特殊類型腎癌患者中進行進一步的探索。

編輯:Rudolf

審校:Rudolf

執行:Rudolf

本平台旨在為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傳遞更多醫學信息。本平台發布的內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該等信息被用於了解醫學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擔相關責任。本平台對發布的內容,並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觀點。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權利人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儘快處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