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小盒子輔助治療肺癌腦膜轉移,病情控制率達82.6%

癌度 發佈 2023-01-14T06:40:52.458390+00:00

參考文獻:Huiying Li , et al., Safety, pharmacokinetic and clinical ac- tivity of intrathecal chemotherapy with pemetrexed via the Ommaya reservoir for leptomeningeal metastases from lung adenocarcinoma: A prospective Phase I study, Clinical Lung Cancer ,

軟腦膜轉移(LM)是晚期肺腺癌的「災難性併發症」,發生的概率大約為3%到5%。臨床症狀表現為劇烈的頭痛、頑固性的噁心嘔吐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預後很差,是非常兇險的併發症。


腦膜轉移病灶的治療


治療腦膜轉移病灶的關鍵在於血腦屏障,藥物必須通過血腦屏障,並達到有效的濃度。


鞘內化療可以將藥物直接輸送到蛛網膜下腔,不必通過血腦屏障,從而比較有效地清除附著在腦膜上的癌細胞,對漂浮在腦脊液里的癌細胞也有很好的殺滅效果。但是鞘內化療面臨著一些問題,比如化療藥物濃度不能太高,所以需要反覆進行腰椎穿刺,容易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另外,進行腰椎穿刺對醫師的要求也很高。


面對這些問題,研究者找到了解決方案,利用Ommaya儲庫,比反覆腰椎穿刺治療腦膜轉移效果更好。


Ommaya儲庫是什麼?


Ommaya儲庫,1963年由南亞裔美國神經外科醫生Ayub K. Ommaya 發明。如下圖所示,Ommaya儲庫是一個腦室內導管系統,可用來抽取腦脊液或將藥物輸送到腦脊液裡面去。



Ommaya儲庫由一個側腦室的導管組成,這個導管連接到植入頭皮下的儲液器,通過鞘內給藥來治療腦腫瘤、白血病或軟腦膜轉移瘤。對於晚期癌症患者的姑息治療,也可以插入Ommaya儲液器,將嗎啡注射到腦室裡面去。


腦膜轉移患者,Ommaya儲庫顯示威力


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這項研究共計納入了41名腦膜轉移的肺腺癌患者,其中23名患者符合研究指標入院治療。另外18名患者因為體能評分、拒絕安裝Ommaya儲庫、或無法控制的癲癇而被排除。


23名入院治療的患者的整體情況如下:


  • 中位年齡:54歲
  • 基因突變情況:18名患者的腫瘤有EGFR基因突變,另外5名有ALK基因突變。
  • 腦膜轉移情況:18名患者通過腦部和脊髓核磁檢測到了腦膜病變,另外5名患者通過影像學查不出腦膜轉移,而是通過其他辦法確診。
  • 其它情況:12名患者在腦的其他位置還存在轉移灶,其中8名患者接受了放射治療。這23名患者的神經系統症狀均出現了惡化,嘗試過包括靶向藥物、全身化療、放療和抗血管生成靶向藥物等多線治療均失敗。


為這些患者成功安裝了Ommaya儲庫後,在第1天、第8天通過Ommaya儲庫進行化療給藥,化療藥物為培美曲塞,給藥的劑量為30毫克到50毫克,每3周一個治療療程。



納入研究的23名患者,治療的應答率為43.5%(病灶縮小超過30%),疾病控制率達到了82.6%(病情沒有進展)。圖2中的治療生存數據表明,中位無進展生存時間為6.3個月,中位總生存時間為9.5個月。



如上圖3所示,通過Ommaya儲庫進行化療,血液和腦脊液的血藥濃度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儘管腦脊液里的藥物濃度下滑很快,但在前8個小時內藥物濃度還是比較高的,後面一直穩定保持比較低的藥物濃度。


整個研究中,僅有兩名患者出現了劑量限制性毒性,30毫克的培美曲塞被認為是化療的推薦劑量。


啟示與討論


近十幾年來,優秀的靶向藥物不斷研發上市,幫助很多肺癌患者跨過了5年甚至10年的生存期。在與癌症長期的鬥爭過程中,有可能出現其他的併發症,比如腦膜轉移,而這種情況促使我們去尋找更多的解決方案。


從上面的數據來看,Ommaya儲庫對於出現腦膜轉移患者的輔助治療是比較有效的。這項技術不僅可用於化療,還可以抽取樣本進行基因檢測,甚至用於輸送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藥物等。Ommaya儲庫在1963年就出現了,隨著後期更多臨床研究數據的證實,相信這項技術會被廣泛應用,讓更多的患者從中獲益。


癌度,陪您走好抗癌的每一步!


參考文獻:

Huiying Li , et al., Safety, pharmacokinetic and clinical ac- tivity of intrathecal chemotherapy with pemetrexed via the Ommaya reservoir for leptomeningeal metastases from lung adenocarcinoma: A prospective Phase I study, Clinical Lung Cancer (2022),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