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陵又有新發現!挖了60多年,秘密越挖越多

中信出版集團 發佈 2023-01-16T07:39:15.093517+00:00

先說說去年1月底臨過年那會兒,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就發布了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二號坑,秦始皇帝陵西側墓葬M1,秦始皇帝陵園外城東門遺址的考古成果。

實在沒想到,最近幾年,秦始皇居然會成了過年之前的固定保留節目

先說說去年1月底臨過年那會兒,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就發布了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二號坑,秦始皇帝陵西側墓葬M1,秦始皇帝陵園外城東門遺址的考古成果。

出土了一件將軍俑、一件中級軍吏俑,千年前的顏色依舊鮮亮,還在秦始皇帝陵西側墓葬M1發掘出土了一個形似小鹿的物件

圖: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前幾天,秦始皇帝陵又「準時」登上了熱搜,再次引爆了那個爭論了兩千多年的話題:秦始皇帝陵到底是被誰下令焚毀的?

1月12日,秦陵博物院發布秦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成果,共清理陶俑220餘件,陶馬16匹;戰車4乘、鼓2處、鼓槌1處、漆盾1處、籠箙3處;兵器柲多處、弓弩箭箙多處;發現車馬器、兵器、生產工具等,共計千餘件(組)。

第三次考古還發現了紫色的御手俑

發掘跡象表明,秦兵馬俑的甬道里的土被人挖開過,土色是發紅的,推測有人利用甬道進入俑坑,並且一定是參與了俑坑修建的人。

聯想投降項羽的秦兵,這些人在接受了項羽的指令來破壞的話,一定是輕車熟路,所以,甬道跡象可為項羽破壞秦始皇陵園和兵馬俑坑提供一個非常有力的佐證

俑坑內有明顯過火痕跡

消息一出,網友編的各種段子也紛至沓來。「項羽:完了,司馬遷給我的鍋再也甩不掉了。網友:沒事,追訴時效也過了幾千年了……」

從1962年到2023年,秦始皇帝陵考古工作已經持續了61年,新的發現仍然不斷,而你目前讀到的故事,只占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今天,阿信為大家請來了秦始皇帝陵西側1號大墓考古發掘領隊——蔣文孝,在《考古中國:15位考古學家說上下五千年》一書中,他將秦始皇帝陵60年來的考古成果進行了系統的梳理。

我們就來看看,作為中國有史以來家底最豐厚的人,秦始皇究竟在陵墓中埋藏了多少我們不知道的秘密。

秦始皇帝陵,帝王之都的規劃之一

秦王政即位之後,就開始陵墓建設。《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穿三泉,下銅而致槨……」陵墓名字為「麗山」,丞相李斯按照規劃,帶領龐大的隊伍修陵。

挖到很深的時候,碰到了新問題,「臣所將隸徒七十二萬人治驪山者,已深已極,鑿之不入,燒之不然,叩之空空,如下天狀」。實情反映上去後收到回覆:「其旁行三百丈乃止。」

不能向下挖,只好向四周擴大規模。這段記載反映出秦始皇帝陵工程的深度(穿透多層地下水)和廣度(旁行三百丈),也是有明確記錄的用工量最大的工程(七十二萬人)

秦始皇陵封土早期照片

史書記載秦陵地宮「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表明地宮埋藏豐富,設計精巧,設施齊全。這些記載的真實性到底如何?由於沒有發掘,我們不得而知。

半個多世紀以來,利用傳統的考古勘探方法,加上現代的考古遙感技術和地球物理考古等手段,考古學家基本已經確定了秦始皇帝陵的布局

秦始皇帝陵的整體布局大致可分為四個層次:核心部位的封土和地宮、內城以內、內外城之間、外城以外區域,由近及遠,主次分明。

秦始皇帝陵園遺蹟分布圖

封土居內城中部偏南,呈覆斗形,三級階梯狀,由人工夯築而成。底部近似方形,封土原底面積約 25 萬平方米,現底面積約 12 萬平方米。

地宮位於封土中部下方,東西長約 170 米、南北寬 145 米、深約 30 米。地宮中央為墓室,東西長約 80 米、南北寬約 50 米、深約 15 米。

秦陵地宮示意圖

勘探表明,墓室外圍地下存在著規模巨大的阻排水系統,墓室尚未進水

封土四周陪葬坑較多,已發掘的有:西側的銅車馬坑,出土彩繪銅車2乘,駕馬各 4 匹,銅御官俑各 1 件,車、人、馬,均為實物的 1/2 大小。被譽為「青銅之冠」。

銅車馬原圖

北側西半部為寢殿、便殿等禮制性建築遺址,象徵皇帝生前所居的正殿與便殿、便室,東半部則為 99 座陪葬墓。試掘表明,墓主多為年輕女性,可能與後宮有關

內外城之間,考古遺存主要位於東西兩側,西側有供奉祭品、掌管奉陵膳食的園寺吏舍遺址、珍禽異獸坑及曲尺形馬廄坑。

出土銅禽

東側則有 K9801、K9901、K9902 等陪葬坑。K9801 俗稱鎧甲坑,是秦始皇帝陵園城垣以內發現的面積最大的陪葬坑,與外城以外的兵馬俑一號坑面積相當。

坑內埋藏大量密集疊壓的用扁銅絲連綴的大型石質鎧甲和石質頭盔。

K9801出土鎧甲

秦始皇帝陵修築長達 30 餘年,陵園規模宏偉,埋葬豐富,是中國古代帝王陵中規模最大、保存較好的一座陵園。

外藏系統,秦始皇帝的雄心壯志

如果說1962 年,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首次進行考古調查,完成第一張陵園平面布局圖,只是為秦始皇帝陵的科學考古工作拉開了序幕。

那麼1974 年,隨著兵馬俑坑的發現,秦陵考古進入一個新時期

秦陵區重要遺蹟分布圖

不過在此之前,我們要先搞清楚一個概念,那就是——什麼是外藏系統?

所謂「正藏」主要包括墓室內梓宮、便房、黃腸題湊等設施以及用來埋藏屍體及各類與墓主人生活有關的器具。而居於「正藏」之外的為墓主隨葬的各類設施統稱為「外藏」。

秦始皇帝陵園的外藏系統是古代陵寢制度的集大成者。

其中的代表,就是各種「俑坑」。

從 1974 年的發現開始到2019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對一號、二號、三號坑進行持續發掘,出土的彩繪陶俑共有1900餘件,可分為軍吏俑及一般步兵俑兩大類。

一號坑出土高級軍吏俑

秦始皇帝陵園的建制是根據「事死如視生」的原則設計的,把生前的一切都模擬於地下。

秦始皇帝生前住的咸陽宮和咸陽城是駐有軍隊守衛的。三個兵馬俑坑,位於秦始皇帝陵園外城垣的東側,即陵園正門外東司馬道的北側,是象徵著駐在京城外的軍隊,是京城的屯衛軍,古名宿衛軍。

一號坑出土現狀

秦始皇帝兵馬俑坑,是反映秦軍事史的標本。

對於研究秦軍編成形式、秦軍指揮系統、秦軍陣勢格局、秦軍裝備條件、秦軍作戰特點、秦軍軍容風格等,對於認識和理解秦軍事史,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而編號為K0006的陪葬坑則是是2000年發現的,位於秦始皇帝陵園內城以內、陵墓封土的西南角。

前室主要埋藏陶俑,後室埋藏馬骨。

此坑是秦始皇帝陵園中少見的未被焚燒過的陪葬坑

K0006陪葬坑平面圖

K0006 陪葬坑出土陶俑12件,與一號兵馬俑坑出土的武士俑相比,較顯文弱。

因袖手俑腰上所配小刀符合古代「刀筆吏」的形象,也被稱為文官俑

陶俑身上原有紅、綠、黑、粉、白色等彩繪,因地下水侵蝕及坑體倒塌,出土時僅面部保留較多彩色殘跡。

K0006出土文官俑

這 12 件陶俑頭戴長版冠,擁有一定的爵位,是「百官」的組成部分,象徵著中央集權三公九卿中執掌司法和管理監獄的廷尉機構。

K0006 陪葬坑的發現,是中央政府權力機構在地下的反映,說明主導秦始皇帝陵園外藏系統設置的思想根源,已經不僅僅局限於衣食住行等生活內容,而是要將皇帝生前所創製的中央集權官僚體制帶入地下,使之在陰間繼續服務。

K0006出土陶俑

由此開創了以陪葬坑來表現帝國政權機構的先例

打了10多個盜洞,險遭盜掘的高等級陪葬墓

從 2011 年開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對秦陵外城西側展開詳細的考古調查與勘探工作,發現了 9 座大中型墓葬,沿外城西牆向西一字排列。

最東側的「中字形」墓葬距秦陵外城西牆僅 100 多米,編號M1,說明墓主人與秦始皇帝的關係非常密切

這是目前秦陵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布局規劃最清楚的一組高等級墓葬。

M1墓室結構

在向下發掘的過程中,考古人員發現有許多圓形和不規則方形的孔洞,大概有十餘處,其中墓室正中央有 2 處,墓室西側邊沿有 1 處,裡面含有大量黑色木炭。

仔細辨認後,被確定為盜墓者所留的盜洞

後來,隨著挖掘的深入大部分盜洞在中途逐漸消失,只有三四個盜洞,一直延伸到了墓底。

其中墓室正中的盜洞,在接近墓底 4 米多的地方,出現了一副完整的人骨架。人身體蜷縮在一起,面朝下,背部朝上。

在骨架的上部及周圍,發現了許多比較大的石頭,考古人員推測這個人是被同夥陷害致死

最後的發掘結果出人意料,墓室除了部分遭盜墓賊光顧外,其餘大部分保存完好

M1編鐘與半兩

墓中堆砌而成的銅錢,由於年代久遠,已經因鏽蝕粘連在一起。

經過初步辨別,銅錢數量有七八千枚,銅錢可分為大小 4 種,多來自戰國晚期到秦始皇帝統一後,這就為墓主人生活的時代提供了重要線索。

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接二連三的重大發現,一次次刷新了人們對那個遙遠年代的想像,包括數量龐大的日用陶器,成組成套的青銅禮器(鼎、豆、鍅、壺等),一組 15 件的編鐘。

M1銅器出土現狀

生活氣息濃厚、惟妙惟肖的金銀俑(駱駝俑、舞袖俑、吹奏俑、百戲俑、馬俑、騎馬俑、獵犬俑)、銅扁壺、金帶鉤等

以及實用的鐵甲、鐵劍、銅戈、弩機等兵器,精工細作的玉劍珌、玉鼎、玉璧……

M1玉器出土現場

無一不是考古文物精品,它們都在訴說那養尊處優的富貴生活,完全是一幅貴族精緻生活的生動畫卷,是研究秦代高等級貴族日常生活和喪葬習俗的第一手資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墓中出土的金駱駝

M1金駱駝

這一時期,墓葬中隨葬馬比較多見,而駱駝形象則是非常罕見的,況且還是金質的(後來又發現一例大小一致的銀質駱駝)這是目前國內所見最早的單體金、銀駱駝形象

修復完成的金銀駱駝,圖: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它給我們認知上帶來了很多困難,它的來源到底是怎麼樣的?是本地鑄造的還是從西方輸送過來的?它的形象是模仿哪裡的駱駝形象?這些都是考古學家今後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但無論如何,這都產生在西漢張騫通西域,打通絲綢之路之前,說明早在絲綢之路以前東西方就已經有了文化交流,為研究絲綢之路開通以前的東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實物材料

考古人員通過8年多的發掘,初步確定,M1墓葬擁有自己獨立的墓園,帶有 3 個陪葬坑,墓上以前建有高大的封土,顯示出墓主生前高貴的身份和尊崇的地位。

從外藏系統角度來看,這批陪葬墓均為秦始皇帝陵外藏系統的一部分,屬於秦始皇帝陵的一種創新,墓主當為幫助秦始皇帝實現統一天下理想的高級官員,死後享受陪葬帝陵的待遇,也是一種非常高的榮譽。

這種陪葬規劃在秦代尚屬首次,開創了秦代乃至中國古代帝王陵重臣陪葬的先例

一號墓是目前發掘的秦代規模最大、等級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大型墓葬,填補了秦代高等級貴族墓葬考古的空白,是秦始皇帝陵考古工作的又一重大收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