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宰相劉羅鍋,其實劉羅鍋他爹才是「真」宰相,死後乾隆痛哭

浩然文史 發佈 2023-01-17T13:30:46.053245+00:00

今天中國西北主權的法理依據之一,就是劉統勛的《西域圖志》。劉統勛,生於1699年,山東高密人,其家可謂書香門第,其祖父曾任廣西員外郎,其父當過知縣、布政使。


說到劉統勛大家也許不太熟悉,但一定聽過「宰相劉羅鍋」。 歷史上劉羅鍋劉墉其實沒當過宰相,比他更出名的是他爹劉統勛,劉統勛的職權堪比宰相。今天中國西北主權的法理依據之一,就是劉統勛的《西域圖志》。

一、劉統勛的簡介

劉統勛,生於1699年,山東高密人,其家可謂書香門第,其祖父曾任廣西員外郎,其父當過知縣、布政使。雖然這些官職不大,但憑藉官僚背景,劉統勛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717年(康熙五十六年),19歲的劉統勛考中舉人,1724年(雍正二年),26歲的劉統勛考中進士,開始入仕。


二、換帝崛起

雍正時期的劉統勛不溫不火,在雍正時期劉統勛最高當過詹事。詹事是詹事府首長,正三品,看著挺高,但實際就是負責太子的學業、生活和雜事,同時給太子建言獻策的機構。可問題是,你聽過清朝有太子嗎?尤其是康熙設立嫡長子繼承制失敗後,雍正開創了秘密立儲制度,根本就沒有太子,如此一來,詹事府也就成了空衙門。在實際朝會排名上,詹事要站在翰林院院長後邊。所以劉統勛沒有任何實權,就是個花瓶。


到了乾隆元年(1736年),劉統勛終於獲得了第一次實權,他被升為內閣學士。清代的內閣已經不同於明代,不具備決策權,只是個撰寫詔書的地方,但因為能接觸一手軍機,所以還是比較重要的。

這一年他遇到了老闆給自己的第一個福利。乾隆元年,劉統勛跟隨大學士嵇曾筠南下巡訪民情,同時視察江浙海防和水利。就是在浙江錢塘,劉統勛第一次經過實地勘察學習到了治水的經驗和方法。次年劉就轉為刑部侍郎。


乾隆六年(1741),劉統勛升為左都御史,清代監察機構繼承明代都察院,都察院以左都御史為首長,監察百官,官位從一品,絕對的實權單位。雍正給乾隆留下了一位顧命大臣張廷玉。當時張廷玉家要和另一個大族姚家聯姻,兩家都是安徽大族,世代聯姻,本來沒啥事,但因為換帝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加上張廷玉憑藉顧命大臣的頭銜遏制住了乾隆的很多行為,結果乾隆越看張廷玉越不順眼,而劉統勛揣摩到了乾隆的心意,進行了迎合,攻擊張廷玉聯姻是結黨,張廷玉於是徹底失寵。當然為了平衡滿漢,劉統勛將滿人尚書訥親一起彈劾,訥親也被罷免,這樣劉統勛不僅沒有被同僚指責,反而成了剛正不阿的能臣。劉統勛憑此功績擠掉了張廷玉,自己成了新一代漢人首領。


三、治理水災

幹掉張廷玉後,1746年,劉統勛出任漕運總督,監察南北漕運。漕運的官被稱為「碩鼠」,因為清代南方發達、北方落後,北方全靠南方的錢糧和協餉,所以漕運事關帝國安危,清朝願意在漕運上花錢,加上黃河一段決堤頻繁,年年都要花錢維修,而且運輸收稅這一項本身就容易滋生貪腐,所以漕運的官想撈錢很容易。漕運總督作為漕運系統的首長,一般都能盆滿缽溢。

劉統勛上任後,積極視察運河河道,疏通運河,保證航運。上任的當年,他就騎馬親自視察了黃河下游各州縣。1748年運河水流暴漲,運河和黃河交接的山東地區因此遭遇澇災。劉統勛親赴災區視察,同時考察了黃河水道,最終提出了修築運河支線,將運河水分入黃河,引入大海,這樣山東澇災才逐漸減輕。憑此功績,劉統勛得到了清朝治水專家的稱號。


此後在1962、1967、1969年,劉統勛又三次專管漕運。任職期間,劉統勛清廉自守,漕運錢糧沒有貪墨一分,反而積極查處漕運蛀蟲,查處的最高官僚是兩江總督、乾隆貴妃的父親高斌。高斌沒怎麼貪,但因為馭下不嚴、玩忽懈怠,造成屬下貪污,致使鄱陽湖高郵一段河道完全決堤,最終高斌被罰,高斌屬下則被處斬。

四、最大的危機

1753年,就在山東鬧水災的時候,西北伊犁地區的準噶爾部內亂。乾隆想要趁機徹底剿滅準噶爾部。這年的御前軍事會議,與會者不論滿漢大臣,除了劉統勛和傅恆外,都不同意對準噶爾部開戰。可乾隆是何許人,獨排眾議,以皇帝權威最終決定來年開春徹底肅清準噶爾部。而支持開戰的劉統勛則成了乾隆最信賴的人。1754年,劉統勛以刑部尚書銜任陝甘總督,參與謀劃軍事,為西征大軍負責後勤。但結果劉統勛攤上大事了!


首先,劉統勛是高官中唯二的主戰派,所以他處於孤立地位,遭人排擠。其次,他負責軍事後勤,這又是個肥差,容易滋生「碩鼠」,遭人嫉妒。第三,和劉統勛一起負責後勤的滿族高官永常是個貴族子弟,將什麼活都推給劉統勛去做,致使劉統勛事無巨細、雜事不斷,終於出現了疏忽。

1755年2月,清軍剿匪開始,6月8日清軍擒獲了造反的頭目「準噶爾大汗」達瓦齊,11日劉統勛率軍將達瓦齊送入北京。可這年8月,清軍本已招降的定邊副將軍阿穆爾薩那在伊犁造反,清軍在伊犁的最高軍事指揮定邊將軍班第殉國。9月,乾隆升永常為定邊將軍,接替班第二征伊犁。


阿穆爾薩那的叛亂本來是可以被控制的。原本阿穆爾薩那叛亂不得人心,伊犁地區有豪強想要依附清軍,請求清軍在此屯田,以為彈壓,但「永常疑其詐」,反而將這些歸附的豪強扣為人質,退軍回到哈密,結果造成伊犁叛亂愈演愈烈。這些事本來和劉統勛沒啥關係,但劉統勛是陝甘總督,身處一線,他也認為永常的做法是對的,應該退軍回哈密。結果伊犁叛亂不可遏制,乾隆得到消息後大罵他們愚蠢。9月末,劉統勛、永常以「一將軍一總督無端自相恐怖,眾心其何所恃耶」為名被罷官、奪爵、抄家,本人押赴京師準備問罪處斬。

永常最倒霉,因為他實際負責軍事作戰,憂懼萬分,再加上旅途勞累,回京半道就死了。而劉統勛就是個文官,負責後勤的,實際用處不大,再加上劉統勛干後勤幹得好,供應糧草充足還不貪污,所以問罪的聖旨下達16天後,乾隆火氣一退,就特赦讓劉以後勤處辦事員的身份回到前線後勤處繼續效力。


1756年,平叛戰爭陷入僵持。這年乾隆讓基層公務員劉統勛編寫《西域圖志》,劉統勛於是招收西域各族文士查閱各地史書,考據源流、矯正發音,將西域各地歷史、人文、語言描寫詳盡,最終出版了《皇輿西域圖志》,這個給今天我們的新疆主權再添上一筆法理鐵證。

文史君說

1761年,平叛戰爭結束,劉統勛回到中央,以編寫《西域圖志》有功,升東閣大學士,管禮部、兵部事務。1769年,劉統勛七十大壽,乾隆親自給他寫了壽匾。1773年,乾隆命劉統勛為《四庫全書》總裁,負責編寫《四庫全書》,此時劉統勛以年老為由,推薦了因犯錯被發配新疆的門生紀曉嵐,乾隆同意,如此紀曉嵐才從烏魯木齊回到北京。1773年11月,劉統勛去世,乾隆親自弔唁,讚嘆劉統勛「不愧真宰相」,追諡「文正」。1804年,劉統勛的夫人顏氏過九十大壽,嘉慶帝又親賜御匾,劉家恩寵無以復加。

參考文獻

趙爾巽:《清史稿》中華書局1977年。

中國人民大學編寫:《清史編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台文史類優質作者。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haoranwenshi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