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外科手術真的太痛太殘忍,割禮、放血、不打麻醉就動刀

揍探長 發佈 2023-01-26T22:38:47.564135+00:00

「黑衣的外科醫生們」說,不,應該是包莖手術。舊約聖經《創生期》中,描繪了老人亞伯拉罕割禮時用撿來的石頭把兒子和奴隸們的東西弄乾,並除去包皮。

不為人知的包皮手術歷史

人類歷史上進行最多的外科手術是什麼?用針縫合受傷的地方?內臟摘除?「黑衣的外科醫生們」說,不,應該是包莖手術。

舊約聖經《創生期》中,描繪了老人亞伯拉罕割禮時用撿來的石頭把兒子和奴隸們的東西弄乾,並除去包皮。但是,也許是因為疼痛的緣故吧,人們認為割禮最好給出生八天的男孩施行。現在我們知道,能影響性行為的包莖男性極少,但在不乾淨的環境下,伴隨劇痛的割禮長期存在。

這個手術在基督教中受到重視,切除方法甚至成為政治爭論點。在此之前,猶太人巴爾·科克巴以只切除包皮一部分的「馬什克法」進行割禮,對哈德良的禁令也有反抗心理,他指揮了反抗羅馬帝國統治的叛亂,向羅馬人發起了挑戰。作為發的一環普及了「佩萊亞法」(露出全部G頭的方法)。然後變成我們現在所說的標準。但是,據說也有為了不願進行政治主張的人而將包皮復原的手術。

雖然聽起來有些令人髮指,但歐洲各地都流傳著盜取聖人遺留下來的所謂聖遺物——「神聖的包皮」的傳說,並將其與聖地巡禮這一旅遊活動聯繫在一起,這讓人哭笑不得。《黑衣外科醫生》以幽默的筆致寫道:「路易十六的包皮在法國大革命的爆發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導致他喪命。」

據WHO推算,2006年接受割禮的少年及成年男性共有6.65億人,所以寫現在每年也有數百萬噸的包皮被切掉——這種醫學上沒有必要的割禮,才是史上進行得最多的手術。

順便說一下,文藝復興時期的教皇利奧十世(1513年—1521年在位)因為拉斐爾畫的肖像畫而聞名,他是同性戀者,一直為痔瘺和肛裂而煩惱,在接受肛門手術時才26歲。他的戀人阿方索主張「收買外科醫生,在手術中向教皇的屁股注入毒藥」,於是外科醫生被處以四裂狀,阿方索也被處以死刑——除了割禮,這本書中還有基督教界人士的手術故事非常充實。

閹割的歷史

割禮是猶太教、基督教圈的事,但去勢手術在更廣闊的地區從古代開始就存在。希臘神話中有克洛諾斯在母親蓋亞的幫助下逃離冥界,砍下父親烏拉努斯的男根,成為統治者的故事,這個故事是在公元前8世紀由赫西俄德所寫。《舊約聖經》中也有睪丸被打碎或被切掉的人不能進入天國的記載。

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地區,用閹割代替處決戰俘。其中,還有把大便塗在生殖器上,讓狗咬斷的事例。據說在希臘的基奧斯島上,一個叫帕尼奧尼奧斯的男人通過對奴隸進行閹割手術而致富。

另外,說到去勢,首先想到的就是宦官。在東羅馬帝國,根據閹割的方式,宦官也分為三種。將宦官稱為「卡斯特拉特」(沒有睪丸或陰囊的人)、「斯佩德」(沒有睪丸但有陰囊的人)、「史里維亞」(睪丸破裂的人)。使俘虜、奴隸、宦官都喪失生育能力,從而使人成為穩定的某種純粹的勞動力。

現在閹割大多是前列腺癌治療的一環,但我們不能忘記,阿蘭·圖靈被判為同性戀,被迫接受化學閹割手術是在1952年,也就是70年前。不行。

放血始於驅魔

說到基於迷信的外科手術,最先想到的應該是放血吧。放血幾乎作為治療所有症狀的萬能療法被使用,但據說也用於治療大量出血,這讓人很是迷惑。實際上,放血導致大量患者死亡。

那麼,為什麼會開始放血呢?據說起源是數千年前的驅魔儀式。祈禱師砍傷患者,趕走惡靈(疾病)。也就是說,傷害患者的身體而做出犧牲具有重要的意義。據說,患者因大量失血而昏厥,就像進入催眠狀態,委身於神一般。後來,外科醫生將解釋改為「將因疾病或傳染病污染的血排出體外」,放血一直持續到19世紀末。

為什麼直到19世紀中期外科醫生都是黑衣?

實際上,大約在150年前,外科醫生穿的不是白大褂,而是黑衣。因為是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進行的手術,所以出血嚴重的患者會變得驚慌失措,鮮血四濺,從而變得更加驚恐失措——所以為了儘量不讓鮮血顯眼,穿了黑衣。

在麻醉普及之前,手術是以速度為生命的。時間一長,痛苦就會持續很長時間,所以需要迅速地做完。為此,必須精確地、深入地、一下子切出儘可能多的組織層,一旦切口出血,就對組織層進行縫合或用烙鐵燒灼或包紮,試圖讓血液回到體內。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即使麻醉在技術上成為可能,在英國也沒有使用全身麻醉,因為醫生們認為「麻醉是無法進行手術的庸醫使用的手段」「浪費時間」。現在應該也有很多人認為「即使被麻醉了也害怕做手術」,沒有麻醉就做手術,實在是太辛苦了,差點暈倒。

全身麻醉的第一人,英國維多利亞女王

創造全身麻醉在英國被使用的契機的是維多利亞女王。她勇敢地挑戰了麻醉。

維多利亞女王每生一個孩子都會有1年以上的產後抑鬱,在精神狀態恢復之前又懷上了第二個孩子,如此循環往復,她生了7個孩子,但在即將生第8個孩子時,突然歇斯底里。在那裡,因發現倫敦霍亂原因而聞名的約翰·斯諾醫生被傳喚,進行了首次使用全身麻醉的無痛分娩手術。

這一手術的成功成功,讓全身麻醉的好處廣為傳播。有了麻醉,患者就不會因為疼痛而掙扎,外科醫生也能花時間正確地處理。因為患者不會吵鬧,所以血也不會飛濺。外科醫生不再將組織一次切掉,而是將組織一層一層地切掉,在切下一層之前血流就停止了。就這樣,手術服也從黑衣變成了白大褂。所以現在流行的無痛分娩,真應該感謝約翰·斯諾醫生和維多利亞女王這個先驅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