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藥:白茅根

嶺南謝氏中醫藥 發佈 2023-01-28T00:31:01.683845+00:00

白茅,為中國南北常見的一種野草,其生命力非常強,萌發時可以穿破石塊,從很小的縫隙中鑽出,常被視作一種雜草。在古代,白茅原也是浪漫的象徵,《詩經.衛風.碩人》中曾寫道:「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

白茅,為中國南北常見的一種野草,其生命力非常強,萌發時可以穿破石塊,從很小的縫隙中鑽出,常被視作一種雜草。在古代,白茅原也是浪漫的象徵,《詩經.衛風.碩人》中曾寫道:「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 其中「荑」指的就是白茅的嫩芽(茅針里嫩白的花序),古人常用「柔荑」形容女子柔嫩潔白的手。

白茅根,《本草綱目》曰:「茅葉如矛,故謂之茅。」異名有蘭根、茹根,地筋,白花茅根等。

中醫

中藥白茅根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乾燥根莖。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春、秋二季採挖,洗淨,曬乾,除去鬚根和膜質葉鞘,捆成小把。切段。本品氣微,味微甜。以色白、味甜者為佳。生用或炒炭用,其炮製名稱有茅根炭。

白茅根性味甘,寒。歸肺、胃、膀胱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的功效。

《本草經疏》:「勞傷虛贏,必內熱,茅根甘能補脾,甘則雖寒而不犯胃。甘寒能除內熱,故主勞傷虛贏。益脾所以補中,除熱所以益氣,甘能益血,血熱則瘀,瘀則閉,閉則寒熱作矣,寒涼血,甘益血,熱去則血和,和則瘀消而閉通,通則寒熱自止也。小便不利,由於內熱也,熱解則便自利。淋者,血分虛熱所致也,涼血益血,則淋自愈,而腸胃之客熱自解,津液生而渴亦止矣。肝藏血而主筋,補血涼肝,則筋堅矣。血熱則崩,涼血和血,則崩自愈矣。血熱則妄行,溢出上竅為吐、為咯、為鼻衄、齒衄,涼血和血,則諸證自除。益脾補中,利小便,故亦治水腫黃疸,而兼理傷寒噦逆也。」

《本草正義》:「白茅根,寒涼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熱,而不傷乾燥,又不粘膩,故涼血而不慮其積瘀,以主吐衄嘔血。泄降火逆,其效甚捷,故又主胃火噦逆嘔吐,肺熱氣逆喘滿。且甘寒而多脂液,雖降逆而異於苦燥,則又止渴生津,而清滌肺胃腸間之伏熱,能療消谷燥渴。又能通淋閉而治溲血下血,並主婦女血熱妄行,崩中淋帶。又通利小水,泄熱結之水腫,導瘀熱之黃疸,皆甘寒通泄之實效。然其甘寒之力,清泄肺胃,尤有專長,凡齒痛齦腫,牙疳口舌諸瘡,及肺熱郁窒之咽痛腐爛諸證,用以佐使,功效最著,而無流弊。」

現代藥理

體外凝血實驗表明,白茅根對凝血第二階段有促進作用,可以抑制肝病出血傾向並治療先天性Ⅰ、Ⅴ、Ⅶ、Ⅹ因子缺乏性疾病。白茅根的生品和碳品均能明顯地縮短小鼠的出血時間、凝血時間和血漿的復鈣時間,炒炭後止血作用提高。白茅花也可縮短小鼠的出血時間和凝血時間。白茅根煎劑灌胃,對正常家兔有利尿作用,給藥5~10天時利尿作用最明顯,20天左右即不明顯,此作用可能與神經系統有關,切斷腎周圍神經,其利尿作用喪失。白茅根煎劑在試管內對弗氏、宋內痢疾桿菌有明顯的抑菌作用,對肺炎球菌、卡他球菌、流感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也有抑制作用;對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性,有效率為80.7%,有一定的抗HBV病毒能力;提取物對小鼠有鎮咳祛痰作用等。白茅根對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有加強效應,可增強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作用,提高小鼠Th細胞數及促進IL-2的產生,從而增強整體免疫功能。


版本:v1.0

時間:202301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