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65歲女士遭遇「奪命炸彈」 港大深圳醫院醫護不眠奮戰成功救治

讀創網 發佈 2023-01-28T09:31:15.135731+00:00

除夕夜,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急診科的電話打破了該院心外科病房的寧靜。除夕夜,她由外院緊急轉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急診科,進行全主動脈CTA檢查後結果提示:主動脈夾層,累及右側冠狀竇及主動脈瓣環,心包積血填塞,情況非常危急。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鴻飛 通訊員 港深醫信

「叮鈴鈴,叮鈴鈴……」除夕夜,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急診科的電話打破了該院心外科病房的寧靜。2023年1月21日晚上,65歲的胡女士(化名)出現胸悶背痛兩天後,突然暈倒。除夕夜,她由外院緊急轉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急診科,進行全主動脈CTA檢查後結果提示:主動脈夾層(Stanford A型),累及右側冠狀竇及主動脈瓣環,心包積血填塞,情況非常危急。

主動脈是身體的主幹血管,承受直接來自心臟跳動的壓力,血流量巨大。A型主動脈夾層累及升主動脈,導致大出血的機率非常大、死亡率極高。若累及心臟近端血管,血液滲出至心包,產生心包積液,可進展至心包填塞,嚴重限制心臟的跳動,最終導致猝死。若患者在發病48小時內不能立即進行手術,72小時死亡率則高達90%。A型主動脈夾層如同一枚「不定時炸彈」,隨時可以成為「奪命高手」!

胡女士被送至港大深圳醫院後,該院緊急啟動大血管急救程序,召集心臟大血管外科、心血管重症監護、麻醉、體外循環、醫學影像等團隊多學科討論,得出一致結論:患者是主動脈夾層破裂心包填塞,病情危重,危在旦夕,緊急急診手術是唯一有效搶救措施。在徵得家屬同意後,1月22日凌晨0時40分,胡女士直接經急診綠色通道,被送至手術室。

除夕夜,港大深圳醫院心血管醫學中心魏民新主任帶領團隊為胡女士緊急進行主動脈夾層手術。

接到緊急救治任務後,心外科醫生、麻醉科醫生、體外循環師、手術室護士等團隊立刻啟動了「兔年」的第一次默契配合:麻醉、開胸、心包減壓……患者循環終於穩住了,團隊繼續建立體外循環、人工血管替換病變血管、恢復心跳、止血、縫合……牆上的時鐘滴答滴答的響著,手術團隊全神貫注,心無雜念,最後一針縫合完,已是1月22日(初一)早晨6時41分。隨後,胡女士被轉入心血管重症監護病房,5小時後清醒。目前,她已撤除氣管插管,正在進一步康復。

港大深圳醫院心外科醫生、麻醉科醫生、體外循環師、手術室護士默契配合,搶分奪秒進行手術。

除夕不眠夜,手術團隊的十餘名醫護人員連續奮戰,依靠堅實的平台實力,成功挽救了主動脈夾層患者胡女士的生命。

「患者術前收縮壓低至70mmHg,心包填塞症狀非常明顯,心包填塞導致血液循環阻滯,臟器缺血缺氧,肝功能轉氨酶升高,乳酸增高,如果不能及時手術,兩三個小時之內死亡。但患者高齡對開胸手術是極大的風險。」港大深圳醫院心血管醫學中心魏民新主任回顧說,「家屬對救治患者的意願強烈,醫院有大血管急救綠色通道,團隊在主動脈夾層救治方面有十餘年經驗,整個過程各部門和專科團隊響應迅速,配合默契,救治過程非常順利。」

回想起除夕夜的驚險一幕,胡女士的女兒的心情至今仍難以平靜。她說,母親暈倒後第一時間送至家附近的醫院,由那家醫院推薦到港大深圳醫院心血管醫學中心進行緊急救治。手術前溝通過程中,港大深圳醫院專家專業的知識和平和的態度給了她莫大的信心,讓她敢於面對搶救母親的「生死時速」。她一再說,「衷心感謝春節期間仍堅守一線的醫護人員,並祝願母親與其他患者早日康復,醫護早日回家團圓」。

審讀:喻方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