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西醫叫法,中醫盛行的古代將其叫什麼?很耳熟的1個字

醞清墨 發佈 2023-01-31T14:44:37.395708+00:00

公元前1600年,人們在紙莎草紙上記錄了8個乳腺腫瘤病例,這是有關於癌症病例最為古老的記錄。對於癌症,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也有很多典籍記載。

公元前1600年,人們在紙莎草紙上記錄了8個乳腺腫瘤病例,這是關於癌症病例最為古老的記錄。對於癌症,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也有很多典籍記載。

只不過「癌症」是西醫叫法,中醫盛行的古代,癌症被人們用很耳熟的一個字稱呼,「瘤」。

癌症歷史悠久

古埃及時期,針對紙莎草紙上記錄的那幾個乳腺腫瘤病例,當時的人們也提出了相應的治療方法:用「火鑽」灼燒之。但這樣的治療方法不能徹底消滅腫瘤,故而古人在紙莎草紙上明確標註,「火鑽」灼燒法只是權宜之計。

且那個時候人們並沒有給這種疾病起一個正式的名字,一直到公元前3世紀至4世紀,希波克拉底首次使用「Crab」來形容類似的病症。

希波克拉底是古希臘醫學之父,他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此類長在人體內的病灶,會向四處擴散生長,形象就像是螃蟹一樣。為了方便稱呼,希波克拉底將代表「蟹」的「Crab」拿來指代這種病症,後來西方從這個原系拉丁語發展出「Cancer」一詞,本意就是「癌症」。

這裡補充一點,因為曾有人質疑過古埃及時期紙莎草文物的真實性,學術界也希望通過其他「證物」證明,人類真的在很早以前就發現了癌症。

終於在2014年,英國研究人員對一具來自3200年前的成年男性骨骼進行了電子顯微鏡檢測,該遺骨出土自蘇丹的一個考古遺址,遺骨主人大概只活了25-35歲。

由於遺骨上存在癌症全身轉移的跡象,所以研究人員推斷遺骨主人有一定概率死於癌症,並將相關的研究結果發表在了《Discovery》上。雖說我們不能百分百肯定這個可憐的人被癌症折磨得早逝,但他能證明癌症早在數千年前就出現了。

言歸正傳,由於古代交通落後,中西方的交流頗為艱難,再加上我們有自己的語言和語種體系,我們對「癌症」有著獨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稱呼。

中國人對癌症的稱呼

在中醫盛行的古代,我們將癌症稱為「嵒」,和古希臘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命名癌症的過程類似,中醫發現病人身上的腫瘤質地如同岩石,於是乾脆將癌症稱為「嵒」(「嵒[yán]」在古代就是「山岩、山崖」的意思)。

除了「嵒」以外,古代中醫還會將癌症稱為「癰」,宋代東軒居士所著的《衛濟寶書》中寫道:

「皮膚之深,肌肉之淺,浮虛以廣,或蔓延三四,遊走旁註,此則癰也。」

不過癰疽在現代醫學中,通常被認為是癌症疾病所導致的症狀之一,如果病人出現「癰疽」,不一定證明病人患有癌症,但如果是已確診的癌症患者,那麼他出現「癰疽」其實是正常的。

另外,中國古代的中醫對於癌症的命名,劃分頗為細緻,比如《難經·論五臟疾病》裡,將肺部的癌症稱為「肺積」;《金匱要略》則有將胃癌稱為「噎膈」的記錄……

一直到南宋時期,楊士瀛首次《仁齋指直方論》中寫下了「癌」:

「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狀、顆顆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里。」

可見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古代中醫對癌症的認識在不斷加深,但由於古代封建思想深入人心,醫者基本沒有辦法實現醫學解剖,這就導致中醫對癌症相關症狀的研究仍然停留在淺表。

不過中醫還是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有關於癌症的理論。李錦秋醫生曾表示,中醫將癌症的「從始到終」分成了6步:

「一是體虛,感到累、困、乏力沒精神。二是寒證,時常感到冷意,手足冰涼。三是濕滯,寒氣累積,而成體內濕重。四是酸凝,氣血運行不暢,全身阻痛。五是瘀堵,慢慢有麻木感,有血腫塊。六是成瘤,由小而大慢慢變成大隱患。」

也正是因為如此,相較於「嵒」、「癌」,古代中醫更習慣於稱癌症為「瘤」。

中醫對癌症的治療作用

要是單純的使用中醫理論,根本沒有辦法百分百治癒癌症,即便癌症還是早期狀態。但不可否認的是,中醫對癌症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

自從中西方文化等開始交融後,針對癌症這一類「頑疾」,很多醫生都會選擇使用中西結合的治療方案醫治。比如說早期肺癌,可以通過手術實現根治,手術成功後再用中醫治療。

中醫理論對於治療癌症這樣的「慢病」很合適, 其通過對病人身體的調理,可以促進患者機體,降低術後併發症患有率。

不僅如此,中醫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癌症復發和向其他地方轉移。因而一些年齡偏大,或者心肺功能無法耐受手術的患者,可以藉助中醫藥術的「攻補兼施」,實現「控瘤、減瘤甚至消瘤」。

當然了,採取這種治療方法也得定期複查,對身體狀況進行密切檢測才行。

劉文華談癌症

每當談到癌症,大家都是「聞之色變」,只能想到無盡的痛苦。但事實上,癌症治療也可以「無痛」,多年以來,很多醫生都在為實現這個目標而深耕、努力著,比如說劉文華院長。

劉文華院長是國內有名的腫瘤專家、曾師承國醫大師唐祖宣。受到中醫理念的影響,劉文華認為,想方設法的消滅癌細胞,不如學會和癌細胞和平共存。他結合多年所學,提出了「五位一體抗腫瘤」的治療方法。

在劉文華看來,一個頭髮絲那樣細小的腫瘤, 憑藉CT很難查出來,但其中卻包含有20萬個癌細胞,要想將這些癌細胞殺乾淨,無疑是個大工程。最重要的是,癌細胞擴散非常快,很有可能根本殺不完。

既然都知道這一點,為什麼非要對癌細胞趕盡殺絕呢?於是劉文華提出,針對癌症,最好是以平常心對待之,通過「心療、食療、體療、理療和中醫藥治療」相互結合的辦法,實現對癌細胞和腫瘤的控制,讓其不要瘋狂擴散就可以了。

而通過這種「五位一體抗腫瘤」的治療方式,可以有效減輕患者的痛苦,甚至達到「無痛」的效果。

當然,這些都是確診癌症後的選擇,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最好還是儘量保持身心愉悅和舒暢,堅持進行體育鍛鍊,將健康規律的生活作息化為「盾牌」,抵擋癌症和腫瘤的侵襲。

要知道在中醫體系中,有很多病其實都是因為人體的身體素質變差,機體的免疫力下降所導致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