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絲氨酸不足,會導致外周神經病變,大豆有助破局

關你健康 發佈 2023-02-02T03:38:00.635125+00:00

研究表明,大約61.8%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神經病變,從而導致糖尿病足、非創傷性截肢,並且,會使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升高3倍。

大家都聽說過,不怕糖尿病,就怕併發症,而外周神經病變,是最常見的糖尿病併發症。研究表明,大約61.8%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神經病變,從而導致糖尿病足、非創傷性截肢,並且,會使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升高3倍。目前,30%以上的截肢手術,是糖尿病患者,而發生糖尿病足之後,截肢率超過19%。今天要告訴大家的好消息是,糖尿病外周神經病變的機制,終於找到了,而且,破局之法簡便。記要點,傳達給您需要關心的親友。

咱們先說背景。糖尿病,可以累及中樞神經,導致糖尿病終生神經病變DCN,還會累及周圍神經,導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DPN更為多見,而且,以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為最常見類型。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會導致糖尿病足,是壞疽和截肢的先兆,如果存在畸形,截肢風險會增加12倍,如果發生潰瘍,截肢風險增加36倍。患者會出現疼痛、無力、共濟失調、容易摔倒或骨折,也會因為局灶性或多灶性神經病變,引起肌肉萎縮及感覺障礙,還會使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增加3倍。

以往的研究認為,持續性高血糖、氧化應激,會影響微血管及神經功能,比如,微血管結構改變,或者引起血管壁的基底膜增厚及內皮細胞增生,造成神經內的血流量減少及血氧不足,從而導致神經病變。

糖尿病外周神經病變,主要影響50歲至60歲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變可以是進展性發病,也可以是突然發病,典型的表現是,臀部的劇烈疼痛,下肢近端肌肉明顯無力,難以從坐姿中站起來,患者還會出現雙側下肢疼痛、麻木、感覺異常、傷口難以癒合,以及心動過速、直立性低血壓、無症狀心肌缺血。需要通過神經傳導功能檢查,了解電生理變化,進行綜合評估,才能確診。

對於糖尿病外周神經病變,目前,主要採用抗氧化劑治療,但是,效果欠佳。最近,美國學者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1篇論文,研究發現,絲氨酸缺乏,會導致糖尿病外周神經病變,而胺基酸補充劑,則可以治療感覺神經功能受損。

研究表明,代謝變化可以影響神經元,飲食導致的肥胖和胰島素抵抗,會引起絲氨酸和甘氨酸濃度下降,其中,肝臟和腎臟中的絲氨酸水平,下降了30%以上。絲氨酸,是鞘脂合成所必需的原料。缺乏絲氨酸以後,會引起鞘脂改變,並且形成對神經元有毒的代謝副產物,從而導致神經結構和功能缺陷。

研究還發現,肥胖小鼠與對照組相比,一碳代謝的途徑中,編碼幾種關鍵酶的基因表達增加,而一碳代謝,是分子生物合成、維持胺基酸水平、消除自由基等多種生理過程的支持者,其中,編碼絲氨酸脫水酶的基因表達增加,而這種酶,負責將絲氨酸轉化為丙氨酸的前體。因此,肥胖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發生外周神經病變。

令人振奮的消息是,給缺乏絲氨酸的糖尿病動物,口服絲氨酸補充劑,可以降低相關酶的水平,從而改善神經功能。絲氨酸補充劑,還可以減少糖尿病大鼠模型的神經損傷。研究者表示,將會抓緊進行相關的人體臨床試驗。

絲氨酸,因為最早來源於蠶絲而得名,是人體必需胺基酸,意思是,人體不能合成,需要通過食物等途徑補充。絲氨酸,在脂肪和脂肪酸的新陳代謝、以及肌肉生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絲氨酸,也是神經細胞鞘、細胞膜合成的關鍵物質。目前,可以通過蛋白水解法及發酵法等方法,進行絲氨酸的工業化生產。在醫療方面,主要通過補充複合胺基酸的方法,間接補充絲氨酸。

絲氨酸,廣泛存在於多種食物之中,尤其是大豆,富含絲氨酸,此外,全麥、乳製品、雞蛋、魚、肉類、釀酒發酵劑、堅果、海鮮等,也含有豐富的絲氨酸。因此,糖尿病患者多吃大豆及豆製品,是補充絲氨酸的可靠且簡便的途徑。控制外周神經病變,降低截肢風險,大豆有助破局,吃起來吧。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點、史話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