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文官唐文若的履歷,我竟有些懷疑我認識的宋高宗是假的(上)

代牧益州閻文平 發佈 2023-02-04T18:28:35.160922+00:00

岳飛枉死,雖然世人皆罵秦檜,但宋高宗顯然也不得辭其咎。雖然秦檜仗著金朝支持,有時有恃無恐,但如果高宗明確表態,是可以像保全韓世忠一樣保全岳飛的。

岳飛枉死,雖然世人皆罵秦檜,但宋高宗顯然也不得辭其咎。雖然秦檜仗著金朝支持,有時有恃無恐,但如果高宗明確表態,是可以像保全韓世忠一樣保全岳飛的。然而他為了達成所謂的和議,寧願犧牲岳飛,父母家族的仇也不想報了。

且看《宋史》對高宗的評價:

恭儉仁厚,以之繼體守文則有餘,以之撥亂反正則非其才也。況時危勢逼,兵弱財匱,而事之難處又有甚於數君者乎?君子於此,蓋亦有憫高宗之心,而重傷其所遭之不幸也。然當其初立,因四方勤王之師,內相李綱,外任宗澤,天下之事宜無不可為者。顧乃播遷窮僻,重以苗、劉群盜之亂,權宜立國,確虖艱哉。其始惑於汪、黃,其終制於奸檜,恬墮猥懦,坐失事機。甚而趙鼎、張浚相繼竄斥,岳飛父子竟死於大功垂成之秋。一時有志之士,為之扼腕切齒。帝方偷安忍恥,匿怨忘親,卒不免於來世之誚,悲夫!

小編下面就來從史書的隻言片語,從一位文官的履歷入手,粗淺地聊聊曾經在幾乎從未接受過帝王教育的對口培訓、才二十出頭就突然捲入巨變,從可有可無的棄子一躍成為承擔大任的旗幟領導的高宗是如何「繼體守文」的。

不知是作為君主是否確實有不為人知的一面,還是史官筆法粉飾得好,小編當時覺得自己以前簡直認識了一個假高宗。

「小東坡」唐庚去世的時候,還是宣和三年(1121年),距離靖康之恥還有幾年。

謝采伯《密齋筆記》卷四說,這一年唐庚的兒子唐文若十三歲。但根據《宋史》,這一年唐文若十六歲。

父親去世後,大孩子唐文若沒人管了,書也不念了,和同齡人去集市上蹴鞠。僕人看到了,哭著說:「小官人現在不讀書,以後將如何?」

這換了一般的厭學少年,才不會往心裡去。但唐文若還真聽進去了,回家對母親說:「院子跟我說了這些話,我現在想讀書,是自己讀還是跟別人學?」

院子,就是僕人的意思。

唐母當然很欣慰,找了老師給他輔導。唐文若長大後,英邁不群,作文豪健。《密齋筆記》說,他弱冠之年就考中了進士。但唐文若中進士在紹興八年(1138年),不僅已經在南宋建立之後,而且他已經三十三歲了。

唐文若先分教潼川府,然後被給事中勾濤推薦繼任。唐文若接到詔書,趕赴行在,勾濤已經走了,緣慳一面,也沒人帶他面聖了。

唐文若就寫了一篇文章獻上,說自己想面聖,其中說:當年漢高祖慢待名士,商山四皓離去後西鄙少有知廉恥之人;漢光武帝禮賢下士,以嚴光為友,之後東都就多節義之士。

宋高宗再笨,這一正一反兩個例子也能明白,第二天就在便殿召見了唐文若,而且對他很滿意,特別下旨給他授官——紹興十年(1140年),唐文若在左迪功郎、新潼川府府學教授任上被特改左奉議郎,差遣如舊。

唐文若受命通判洋州。洋州西鄉縣產茶,遍布陵谷八百餘里,山勢窮險,賦稅不能盡收。使者韓球為了邀寵,想加賦,園戶為了逃避苛斂而轉徙,饑民相藉。唐文若為此力爭,於是不再加賦。

唐文若又通判遂寧府。遇到大水,百姓多淹死,唐文若到城上,發庫錢招募會游泳者,救活了很多人;又向朝廷力請,除田租二萬一千頃,免場務稅二十餘所,築長堤以御大水,從此無水患。

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朝中發生大事:大魔王秦檜死了。

高宗向敷文閣直學士參知政事魏良臣訪求蜀中士人。

魏良臣是秦檜的同學,也是爭議人物,一次奉命出使,路過韓世忠的軍營,竟然將其動向告訴金人,不曾想這是韓世忠將計就計,反而導致金軍上了當被韓世忠刷了戰功。他的族叔魏師遜也是秦檜的黨羽。

但也有記載顯示,魏良臣早就賞識侄女婿著名文人范成大,本人曾堅決拒絕秦檜的提拔,進入核心以後也是一派忠臣能吏的作風。

不僅魏良臣,曾被秦檜排擠的狀元起居郎趙逵也推薦了唐文若。

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高宗召左朝散郎唐文若為行光祿寺丞,又改行秘書郎。

唐文若獻上《文思箴》:

於赫我皇,兵既休矣。兵休如何?莫若治兵。居安思危,邦乃攸寧。爰整其旅,文王以興。載舞干羽,舜仁用成。向戍弭兵,《春秋》所懲。蕭俛去兵,禍亂乃萌。師則多矣,軍則強矣。縱弛不繩,猶曰無人。兵非以殘,以兵休兵。

共一千五百餘字。這裡提到「蕭俛去兵」,指的是唐穆宗年間宰相蕭俛主張裁減河朔藩鎮軍隊,結果導致被裁的軍隊淪為盜匪,並且在河朔復叛的時候重新加入叛軍。

自從秦檜主和以來,宋朝就避免談及軍事,但唐文若不怕。秦檜所謂的主和,其實是不要底線的投降,所以一般稱秦檜為投降派,有底線會據理力爭的趙鼎等人才被稱為主和派。秦檜也不至於提出為了表示誠意,連軍隊都不要了,一旦影響到自保,宋高宗是不會當傻子的。即使簽一百次和議,宋高宗也得保證手裡有一支能夠讓他自保的軍隊。秦檜執政期間,故意讓貪腐昏庸的將領守邊,宋軍的軍紀和戰鬥力都受到了很大影響。

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唐文若以秘書省校書郎充科舉參詳官,又遷起居郎。他勸高宗收用西北人材以固根本,高宗深納之,準備命他主管寫詔書。

但是這個美差,唐文若沒當上。

當時有人為宣和年間的宰相請恩典,為司諫凌哲所彈劾。唐文若覺得凌哲正直,很喜歡,作《禾黍詩》以稱美,但侍御史周方崇卻聽者有意,彈劾唐文若狂誕倨傲。

畢竟古人有云:

《詩·王風·黍離序》:《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宗周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

說他譏諷朝政,指桑罵槐拿亡國之痛說事,顯然說得通。

於是還在這一年,唐文若被外放知邵州,短短一年間官職就多次變化。高宗屢次對近臣說,唐文若無罪,可改任於近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