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易安居士」的李清照,半生顛沛流離,哪堪稱得「易安」

查小呆 發佈 2023-02-06T02:49:03.509534+00:00

在古代,耳熟能詳的女詩人、女詞人、女作家,更是寥寥無幾,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一位便是這寥寥無幾之中的一位。

在男權的社會裡,不管做什麼事情,似乎女人都要艱難一些。

即便是詩詞歌賦這等最能表現女子細膩感情的文學載體,對於女子來說也不甚友好。在古代,耳熟能詳的女詩人、女詞人、女作家,更是寥寥無幾,而今天我們要說的便是這寥寥無幾之中的一位。

李清照(公元1084年至公元1155年),漢族,北宋齊州章丘人(今山東章丘),號易安居士,婉約詞派代表人物,素有「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譽。

那麼,李清照為什麼要字號「易安居士」呢?

是表明自身易於安於現狀,還是期望獲得到安寧的生活呢?我們就從李清照的作品之中找尋線索,品味千年前這一奇女子不平凡的人生。

公元1084年,李清照生於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她出生於官宦人家、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是一位著名的學者、散文家,母親王氏亦為名門淑女。在父母的薰陶下,李清照少有才名,才華出眾,能詩善畫。

在李清照18歲的時候,她嫁給了趙明誠。趙明誠有很高的文學修養,愛好金石。在這段時間裡,李清照生活安定優越,夫唱婦隨,其詩歌也多描寫閨閣之怨,總體風格表現出來活潑開朗、無憂無慮。

如在描寫少女初見生人時的情景:含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雖是寥寥幾句,卻將少女含春的羞澀神態描寫的淋漓盡致。

又如《如夢令》中寫道: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首詞用語簡練,只是選取了荷花叢中、扁舟蕩漾的幾個簡單片段,寫出來了她少年遊玩時的美好心情。所謂,天然去雕飾,少年情懷自是得,給讀者帶來了一種自然美。

又如另外一首《如夢令》寫道: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一夜宿醉,夢醒時分,試問綠肥紅瘦,也只有生活安逸之時,才能藉此表達出對年華變遷、紅顏易老、青春易逝的傷感。

婚姻生活的美滿,也讓她擅長描寫愛情。她從女性出發,以己度人,通常以細膩的筆法來描繪女性的內心世界,使讀者讀來別有風致。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淒情,「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纏綿,「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相思,這一樁樁一件件,讓讀者不禁垂淚,如同親臨。

若人生一直如此,李清照的詩詞也大抵會止步於此,多描述離別愁苦和閨閣哀怨罷了。1107年,李清照隨丈夫移居青州,至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這二十年間的李清照應該是生活無憂,怡然自得的。

金兵南犯,李清照與丈夫南渡江寧,於1128年(建炎二年),始抵江寧府。可好景不長,其丈夫趙明誠於抵達江寧第二年病逝。金兵又南下,李清照四處流亡,顛沛流離,期間與丈夫一同收集的金石書籍大多遺失。這段時間,內憂外患,使得她原本開朗活潑的性格消失不見,整日裡鬱鬱寡歡,以淚洗面。

時局的變遷,導致個人命運的改變,在歷史的車輪之中,個人又顯得是那麼渺小,正如她在《永遇樂》中所寫的一般。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撚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在傷感自己際遇的同時,她也開始注意到廣大人民的生活。那滿懷愁苦悲涼,在字裡行間都能感覺出來,仿佛它們在書本中無法安放,隨時都能溢出來一般。

武陵春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一人漂泊在異鄉,縱然是春光迤邐,在她看來確是「風住塵香花已盡」。放眼看去,哪有半分春光,倒是滿目淒涼,物是人非,引發愁腸。

這段時間,她經歷了國破家亡。雖然在1132年(紹興二年)至杭州,再嫁張汝舟。可婚姻不協,數月後便各奔東西。正如她在《聲聲慢》之中描寫的那樣,「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山河破碎,民族罹難,可李清照的詞很少正面描寫這些。這時候,她詩詞裡面的「愁」已經不是少年時無所事事的「閒愁」,多是懷念故國故鄉,感懷喪親之痛和國破之恨的國恨家「愁」!正如她少有的豪邁詩作《夏日絕句》中言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或許是對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不屑和悔不生為男兒的不甘,也有「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長山一土」、「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的悲憤慷慨之詞。

暮年飄零,漸漸形成了李清照獨有的詩詞風格,也有了自己的認知。

她認為柳永的詞音律雖然和諧,但言語俚俗,市井之氣頗重;晏殊、歐陽修及蘇軾等人的詞從風格上和詩接近,而且音律不嚴格;晏幾道的詞太過於直白,沒有鋪墊;賀鑄的詞過於僵化,太過看重典故;秦觀的詞則偏執於情懷,缺少實質性的描寫。漂泊一生,晚景淒涼,李清照則主張寫詞要有鋪敘,有承轉,有情致,有內涵,詩詞應該區分,詞更應注重聲律,語言上更要典雅,渾然天成,不要有雕琢的痕跡。

縱觀李清照的一生,曲折坎坷,晚景淒涼,果真「易安」乎,確真「易安」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