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育遲緩?WES幫你找原因

一起聊基因 發佈 2023-02-11T08:13:52.018859+00:00

近日,《中華醫學遺傳學雜誌》(2023年第01期)在線發表了題為「CHAMP1基因變異所致常染色體顯性智力障礙40型患兒1例的分析」文章。智力障礙(ID)是一類具有高度臨床和遺傳異質性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是全球兒童主要的致殘原因之一。

近日,《中華醫學遺傳學雜誌》(2023年第01期)在線發表了題為「CHAMP1基因變異所致常染色體顯性智力障礙40型患兒1例的分析」文章。

智力障礙(ID)是一類具有高度臨床和遺傳異質性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是全球兒童主要的致殘原因之一。ID的全球患病率約為1%,其中嚴重ID的患病率約為0.6%。常染色體顯性智力障礙40型(MRD40)是由調控染色體排列的CHAMP1基因變異所致的一種罕見的ID。智力障礙、肌張力低下、語言和運動發育遲緩是該病的特徵性表現。CHAMP1基因定位於染色體13q34區,編碼一個包含812個胺基酸的鋅指磷蛋白。CHAMP1基因變異可造成有絲分裂時染色體異常排列,進而影響其功能。近年來,二代測序(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 NGS )技術被逐步用於各種遺傳性疾病的檢測,尤其適用於 ID患兒,對指導臨床治療、評估疾病預後、提供家系遺傳諮詢和產前診斷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文中報導的病例是女孩,11月齡,豎頭不穩,坐位半前傾,扶站時雙足外翻,下肢支撐力欠佳,全身鬆軟。尋聲反應欠佳,注意力不集中,不識母親,叫名無反應。語言發育方面僅會無 意識發「ma」音。生後餵養困難,新生兒篩查和聽力篩查均未提示異常。患兒4月齡抬頭,精神、運動發育均落後於同齡兒,10月齡因「豎頭不穩,肌張力低下」於當地醫院診斷為「運動、智力發育遲緩」。外院查血、尿常規、肌電監測、血尿代謝篩查均未見異常。頭顱磁共振平掃未見異常。Gesell發育診斷評定:大運動、精細動作、適應能力、語言、社會行為發育商分別 為65、40、40、45、60。外周血染色體核型分析正常。患兒伴特殊面容:表情稍呆、眼距稍寬、內毗贅皮、人中短、上唇薄而成頂狀、下唇外翻、低位耳。(圖1)。父母均體健,否認近親婚配、家族遺傳病史。

對患兒進行外周血CNV檢測和全外顯子測序(WES)檢測,CNV-seq結果未見明顯異常,WES結果提示患兒檢測到CHAMP1基因 c.1908C>G(p.Y636*)雜合變異,為無義變異,經Sanger驗證其父母均未攜帶該變異,推測患兒為新發變異(de novo)的可能性大,但不排除父母之一存在生殖腺嵌合的情況。(圖2)根據 ACMG 指南,判定為致病性變異(PVS1+ PM2_S+PM6)。結合臨床表現和遺傳學檢測結果,患兒診斷為常染色體顯性智力障礙40型。

本文對中英文文獻已報導的34例MRD40病例進行文獻複習,其中男性14例,女性20例,中位年齡6.4歲(11.5個月~26.3歲)。所有患者均表現為智力障礙(100%),其他常見的表現包括肌張力低下(94.1%)、語言發育滯後(85.2%)、行走時間滯後(82.4%)、特殊面容(82.4%)和眼部異常(79.4%)。34例患兒共檢出CHAMP1基因變異26個,其中無義變異16個,移碼變異8個,錯義變異1個,微缺失1個(圖3)。其中5例為 c .1489C> T ( p .Arg497*)雜合變異, c.2127T>G、c.1192C>T、c.542_543delCT變異各有2例,另有2人攜帶 c.1044delG和 c.1043G>A 變異,導致相同的 p.Trp348*改變。已發現的點變異大多為功能缺失(LOF)變異,均位於第3外顯子,且均為新發變異。

隨著年齡的增長,MRD40患兒的運動功能發育將有所改善,但言語障礙將持續存在,大多數患兒在溝通、日常生活、社會適應方面都面臨挑戰。該病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以康復治療為主,效果不佳。明確患者的遺傳學病因,為受累家庭提供產前診斷,優生優育,阻斷家族傳遞,為家庭幸福保駕護航。

圖1 CHAMP1基因Sanger測序圖 患兒攜帶c.1908C>G(p.Y636*)雜合變異,其父母均為野生型 圖2 CHAMP1基因變異位點圖 已報導的CHAMP1基因變異位點(上圖)和本研究確定的變異位點(下圖,加粗)。紅色字體表示變異位點出現不止一次。CHAMP1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包含5個鋅指結構(ZNF),該結構域源於Asakura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