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說:心臟病折磨了母親半輩子

胡大一講健康 發佈 2023-02-17T03:26:07.627173+00:00

2023年2月9日下午,海南省胡大一心臟中心/胡大一雙心診室,約到來自河南鄭州的70歲女患者。患者的丈夫與女兒一起走進診室。入座後,女兒先開場說:「心臟病折磨我母親半輩子。這次真不容易再次找到您。讓她自己講病史,她不讓別人插嘴。

2023年2月9日下午,海南省胡大一心臟中心/胡大一雙心診室,約到來自河南鄭州的70歲女患者。患者的丈夫與女兒一起走進診室。入座後,女兒先開場說:「心臟病折磨我母親半輩子。這次真不容易再次找到您。讓她自己講病史,她不讓別人插嘴。」

接下來,我耐心傾聽患者的講述,30年來因心臟病在鄭州、北京……各地診治的經歷:

1、30年前超聲心動圖開始普及,檢查發現她有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當年手術治療,經過不順利,一年內四次開胸。為什麼今日看並不複雜的手術,卻反覆開胸四次?無病歷的詳細資料(當時還不時興患者複印病歷)。

2、1999年出現心律失常,間斷出現陣發性心房顫動和心房撲動。先到北京朝陽醫院,找我們團隊做第一次的射頻消融。當時心房顫動消融還在早期階段,我請了德國外賓合作進行手術,未能成功,出院藥物治療。

2004年,2008年在鄭州兩家醫院兩次射頻消融,均未成功。術後不僅心房顫動/心房撲動未消除,而且發作時心悸、胸悶症狀更明顯。

3、2012年由於心房顫動導致的左心房內血栓脫落,先後發生左上肢動脈和腦動脈栓塞。經救治康復,右手精細動作仍恢復不好。

4、2014年在鄭州一家省級醫院做了左心耳封堵。至今未再發生栓塞。儘管手術醫生說左心耳封堵後不會有身體不適,但患者出院後感到症狀再次升級加重,自覺胸部有異物,經常突然發生一股熱流從腹部湧向胸部,直至咽部,伴瀕死感。後背經常疼痛,整日「腦鳴」,間斷耳鳴。一天時冷時熱,熱時自汗,大汗淋漓,睡眠不好,入睡困難,早醒。白日疲乏無力,食欲不振。自述術前自己可以分辨心房顫動、心房撲動或早搏,而封堵術後「心跳完全亂了套」,自己已無法分辨是哪種心律失常。即使心率不快,也心跳心慌得不行。醫院處方了各種抗心律失常藥物,毫無療效。

做封堵手術的醫院,又為患者做了有創傷的冠狀動脈造影,未發現異常(本來根本無需做)。

5、超聲心動圖帶來的困惑不安——心力衰竭

在鄭州幾家大醫院,在不同年份做過多次超聲心動圖,結果眾說不一。有的報告說二尖瓣輕度關閉不全,有的報二尖瓣輕至中度關閉不全,還有的寫二尖瓣中度關閉不全;三尖瓣關閉不全程度有報中度,有寫中—重度;加上心房顫動,尤其老年女性可以有一定程度的血利鈉肽水平升高。醫生判斷患者有心力衰竭,並收住院治療,但沒有改善任何症狀。

6、最後的「殺手鐧」:河南一家大醫院心律失常/電生理專家在面對症狀日益加重的「困局」下,提出了在我看來極不靠譜的建議:①射頻消融,消掉正常的房室傳導系統,導致「醫源性」完全房室傳導阻滯;②在右心室植入人工心臟起搏器。理由是如此一來,無論心房是心房顫動還是心房撲動,人工造成心房電興奮不能下傳心室,心跳由心臟起搏器起搏心室控制。患者與家屬都未能同意被這種手術。

6、30年心臟病的「折磨」,使患者心情變化很大,覺得無奈、無助、無望。容易心煩不安,不確定感很強烈,尤其對醫生診斷心力衰竭感到緊張,對建議安起搏器,拿不定主意,傾向於不做。

7、上述症狀疫情以來,尤其感染新冠後進一步惡化。

我一頁一頁仔細翻閱了患者帶來的厚厚四本病歷和十多份24小時動態心電圖。

我首先回答患者最關切的兩個問題:

1、有沒有心力衰竭?沒有

儘管不同超聲心動圖對二尖瓣關閉不全程度報告結果不一致,但患者的左心室舒張末直徑39-45mm,沒有增大(該值超過50或55mm示左心室擴大);左心室射血分數66%(低於50%才提示左心室收縮功能減低)。血利鈉肽在心房顫動,尤其老年女性可有一定程度升高,患者升高幅度很小。綜上所述患者無心力衰竭。

超聲心動圖結果,三尖瓣關閉不全程度比二尖瓣關閉不全更重,那麼患者有無右心功能不全(右心衰竭)呢?

不需用利尿劑,患者肝不大,下肢不腫,超聲心動圖右心室不大,無明顯肺動脈高壓。也沒有右心衰竭!

2、要不要射頻消融正常房室傳導系統,安起搏器替代?不要做!無用,有害!

接下來我開始與患者及親屬認真溝通,症狀越來越多,越來越重的原因:①患者近年來的24小時動態心電圖顯示是持續性心房顫動,間斷有室性早搏,未見心房撲動,而且心室率不快。在大多數慢性心房顫動,心室率不快的患者,症狀不明顯,或無症狀,或症狀與心房顫動無關。

患者主訴也提及,即使心率不快,症狀也可能出現,而且嚴重。

②患者在30年心臟病治療的漫長過程中,症狀越來越多,日益加重,表現為多樣化、多部位,並有些很難用醫學術語描述的體感不適。難以僅用心房顫動解釋。

③左心耳封堵術後,患者應不會感知心臟異物存在。該患者卻明顯感到心臟有異物感,並且此後症狀更多,更重。

3、如何解釋和解決患者的病痛?

敢問路在何方?——「雙心醫學」,柳暗花明。

30年漫長充滿波折的心臟病治療經歷,患者備受身心雙重創傷。而單純生物醫學模式,導致醫生、專家一直在生物醫學技術上「深挖洞,廣積糧」,完全忽略了患者精神心理受到的重創。不安、緊張、不確定疾病的預後(尤其心力衰竭),花樣翻新的手術做還是不做?為什麼做了不少手術,越治越痛苦?經溝通,患者與家屬都表達了心情和情緒的變化,睡眠越來越差,疫情尤其感染新冠後症狀更嚴重。

體感的不適如此多樣,涉及頭部、後背、耳、胸、腹部、汗腺……,有持續存在的不同組合,又伴間斷的伴瀕死感的急性發作,極難從單純生物醫學模式角度,用某一器官、某一系統解釋。尤其不能用醫生一直聚焦的心房顫動解釋。

「雙心醫學」可能的答案:

患者有30年漫長治療心臟病的曲折與痛苦經歷,換位想一想,一年四次開胸是一種什麼痛苦?心房顫動/撲動的多次消融失敗對患者身心的創傷;心力衰竭預後不好對患者產生的不安……導致心情/情緒/睡眠的改變,經過大腦負責調節內臟功能的植物神經(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紊亂和神經遞質分泌的變化,產生身體多部位多樣化的症狀。表現有慢性焦慮障礙及其急性發作(驚恐)。

治療方向調整

繼續用慢性心房顫動的控制心室率治療藥物——比索洛爾。

治療主要方向轉向抗焦慮,在與患者及家屬詳細溝通,說明對病情與症狀原因的分析基礎上,針對焦慮治療。

隨訪,落實王領軍大夫與患者互留微信,定期溝通,調整治療方案。把30年的故事講好,講完整。

隨訪是醫生的職業習慣,是從每位患者的治療經歷提升自己的診療水平。

開始是怎樣想的?後來是怎樣想的?中間發生了哪些變化?變化的根據是什麼?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來!

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做讓患者感到溫暖的醫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