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飯前容易低血糖,可能離糖尿病不遠了,趕緊查餐後血糖

糖友講堂 發佈 2023-03-08T08:16:13.741837+00:00

哪些人容易發生低血糖?

哪些人容易發生低血糖?超重或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多囊卵巢綜合徵,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長期接受抗精神病,抗焦慮藥物以及他汀類藥物治療的患者,年齡大於40歲,久坐生活方式的人群,糖尿病的一級親屬,既往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女性,這些人群均屬於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如果出現餐前心慌,出汗,手抖等低血糖症狀,要高度懷疑早期糖尿病的可能。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聯合胰島素釋放試驗可以明確診斷。

老王最近飯前經常出現心慌,出汗,手抖,飢餓感,進餐以後就會明顯好轉。同事小劉告訴老王這可能是低血糖,建議他去醫院查查血糖,小劉說她姥姥有糖尿病,她母親前段時間也是總出現和老王一樣的情況,結果去醫院一查發現得了糖尿病。

老王一臉迷惑來到醫院,李醫生給老王做了口服葡萄糖耐量實驗和胰島素釋放實驗,結果出來了,老王的空腹血糖7.1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2小時血糖11.9mmol/L。根據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可以診斷為糖尿病。老王不解得問李醫生,糖尿病不是血糖高嗎?為什麼還會出現低血糖呢?

李醫生向老王解釋,正常情況下我們不會發生低血糖,進餐以後,血糖升高,就會刺激胰島素的分泌。升高的胰島素會迅速減少肝臟內源性葡萄糖的產生,同時還促進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所以餐後血糖不會升得太高。進食後 30 分鐘、60 分鐘胰島素的分泌達到高峰,一般是基礎水平的 5 到 10 倍,餐後 2 小時胰島素水平開始下降,餐後 3~4 小時胰島素基本恢復到餐前水平,因此餐前不會發生低血糖。

部分 2 型糖尿病患者早期或糖尿病前期人群,胰島素分泌的模式發生了改變,餐後 30、60 分鐘胰島素分泌得不夠高 (稱為胰島早期分泌相缺失) 或者雖然水平很高但不能發揮有效的降糖作用 (稱為胰島素抵抗),導致餐後 30、60 分鐘血糖升高;伴有胰島素分泌尖峰時間延遲,餐後 2 小時、甚至 3 小時胰島素水平還很高,而此時體內的葡萄糖消耗殆盡,如果沒能及時進餐,體內相對過量的胰島素就有可能出現低血糖的表現。

一旦確診,如何有效防治餐前低血糖?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改變生活方式,控制飲食和適當運動

1.飲食治療可以採取少食多餐的方法,推薦低碳水化合物或高脂、高蛋白、高纖維飲食,避免進食可迅速吸收的單糖類食物。減少碳水化合物得攝入可以使餐後血糖升的不太高,增加肉、蛋、豆類以及蔬菜的攝入,能增加飽腹感,不讓血糖迅速下降,這樣,就不容易出現低血糖反應。

2.適量運動減輕體重,不僅可以降低胰島素水平,還可以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進而減輕低血糖的發生。

3.藥物干預 通過生活方式的干預,如果仍有低血糖症狀,可以服用α糖苷酶抑制劑,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或米格列醇等,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消峰平谷,減少低血糖的發生。

聽完醫生一席話,老王終於明白了,立下Flag,要管住嘴,邁開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