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飯前喝還是飯後喝?

廣東中醫藥 發佈 2023-03-13T01:19:50.958680+00:00

儘管現代中藥新製劑很多,但看中醫時,最常用的還是湯劑。由於中藥應用的特殊性,湯劑便於臨證加減,個性化辨證選方用藥,口服吸收效果好,幾千年來一直沿用。隨著中藥代煎以及成品中藥煎劑的普及,很多人省去了自己煎煮中藥的麻煩,開始更多地選用中藥治療改善疾病。

儘管現代中藥新製劑很多,但看中醫時,最常用的還是湯劑。由於中藥應用的特殊性,湯劑便於臨證加減,個性化辨證選方用藥,口服吸收效果好,幾千年來一直沿用。

隨著中藥代煎以及成品中藥煎劑的普及,很多人省去了自己煎煮中藥的麻煩,開始更多地選用中藥治療改善疾病。不過,這樣也導致了中藥的「快餐化」。很多人拿著煎煮好的中藥,下午空閒下來了就用熱水熱一熱喝。其實,這種在隨意時間點服用中藥的做法會影響藥效。

中藥湯劑的服用方法大有講究,正確掌握服用方法能更好地發揮療效。以下幾種因素對服用湯藥有一定的影響,值得注意。

清代名醫徐靈胎在《醫學源流論》中記載:「病之愈不愈,不但方中必病,方中雖病,而服之不得法,則非特無功,反而有害,此不可不知也。」

1 服藥的時間和方法

一般來說,服湯藥與吃飯應間隔1小時左右,一般的藥物飯前服或飯後服均可。

對胃腸有刺激的藥物宜在飯後服,滋補藥宜空腹服,治瘧藥宜在發作前2小時服,安神藥宜在睡前服,治療痛經藥,宜在行經前3-5天服,治療發燒感冒藥,在晚上9-10點服,對於急性重病,無時間限制,可隨時服用。

一劑藥煎2次後,將藥汁兌勻,分成2-3次服用,可早、中、晚各1次,或早、晚分服。對病情比較急重的也可煎煮後1次服用,如急性腸梗阻見腹痛,大便乾結,或嘔吐者,可用大承氣湯頓服。也有一日服3次以上者,如感冒高燒不退,可給予解表藥,4小時服1次,不分晝夜服用。也有一日連服2劑,以增強藥力。

2 溫服或冷服

湯劑一般多採用溫服,因為溫服不會刺激胃腸,以利胃腸對藥物的吸收,尤其是晨起後空腹服藥。

有些藥物更強調溫服或熱服,如感冒後發熱、惡寒、頭痛等,給予解表藥溫服或熱服,有利於發汗解表,達到汗出邪去的目的。因此服用解表藥還常常要喝熱粥,以調和胃氣,助發汗散邪增強藥力。

另外,脾胃虛寒或脾腎虛寒的病人更宜熱服,以免涼藥折傷陽氣。寒濕痹症,熱服有利於溫通血脈,散寒除濕。有些病證可採用冷服,如服藥嘔吐者,冷服可減少嘔吐;有些清熱解毒藥冷服則作用更強。

在複雜的病理變化過程中,只有通過特殊的服藥方法,才能適應病情的需要。如傷寒的「假熱真寒」,應用「熱藥冷服」的方法來適應病情的轉化。

反之,如「真熱假寒」,則應用「涼藥熱服」的方法。如果不這樣處理,則往往發生藥汁入口即吐的抗藥現象,達不到治療效果。這在中醫治法中屬於反佐的一種。

3 頓服或頻服

頓服就是一次服一劑藥,將頭煎與二煎混勻或不混,一次服完。頓服常常用於一些危重病證,如陽明病燥、實、痞、滿明顯,使藥在短時間內在體內達到較高的濃度,因而產生治療作用。但又因為藥物濃度很快下降,治療作用不能持久,所以一般情況下不用。

頻服是指少量多次服用,兩次服藥之間的間隔時間短,頻度高。治療嘔吐常常採用頻服,對那些咳嗽嚴重,甚至引起嘔吐的病人,服咳嗽藥也可頻服。小孩服用湯藥常常出現嘔吐,宜用頻服。中風昏迷的病人可用棉簽沾藥汁多次服用。頻服是通過藥物濃度在體內不斷積蓄而達到治療作用。

4 特別提醒:月經期女性要停服中藥嗎?

月經期該不該服用中藥的問題困擾了很多女性朋友。中醫專家表示,女性在月經期間處於一種比較特殊的生理狀態,為避免中藥產生不良影響,一般在月經期間要停止服用中藥。

但是有些特殊療效的中藥需在月經期服用,如治療女性不孕症的活血調經中藥,治療痛經、經期延長、月經量多、月經量少、出血不規則等調經中藥,治療月經期偏頭痛的疏肝行氣化瘀的中藥。■

【來源: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醫學指導:彭康 廣東省名中醫 主任醫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