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病治不好,是驚天謊言,治風濕不健脾,想治癒比登天還難

中醫葉柴胡 發佈 2023-03-23T22:06:05.069910+00:00

今天談談「不死的癌症」——風濕病。一、風濕病發病原因,可分為內因、外因、不內外因。1.外因,常見久居濕地,汗出當風,冒雨涉水,熱毒浸淫等等。2.內因,常見七情所傷,飲食失宜,勞逸失度等等。3.其他致病因素,包括痰飲、瘀血等。

今天談談「不死的癌症」——風濕病。


一、風濕病發病原因,可分為內因、外因、不內外因。


1.外因,常見久居濕地,汗出當風,冒雨涉水,熱毒浸淫等等。

2.內因,常見七情所傷,飲食失宜,勞逸失度等等。

3.其他致病因素,包括痰飲、瘀血等。


正氣不足,是主要發病原因,因外感邪氣或脾胃失調是風濕病發病的重要因素。

二、為什麼風濕病反反覆覆治不好?不過是庸醫不懂治脾。


土地厚德,而能承載萬物,人生於土地之上,死後也歸於土地之中,而脾胃就是人體之「土」。


脾胃同屬土,脾為陰土,喜燥而惡濕;胃為陽土,喜潤而惡燥。脾與胃,共同完成水谷受納、腐熟、消化吸收與輸布。

「痹,濕病也。」


濕邪質重、粘滯,久而化熱,成痰致痹,且纏綿久難愈。脾為土髒,喜乾燥而厭濕潤,最怕的就是濕。


濕邪致病,首先便是脾遭殃。濕邪困脾,脾胃運化失常,津液輸布失司,導致水濕內盛,氣血凝滯,關節疼痛,便形成了惡性循環。

三、如何調理脾胃治風濕?


人體,可以視之為一個動態平衡的機器,和則立,不和則廢。而風濕病的特點,就是明顯的不和:


如陰陽不和、氣血不和、營衛不和、津液不和、寒熱不和、表里不和、上下不和、臟腑不和等。


所以治脾,重在「調理」二字,即恢復中庸、中正、平和、調和、調節、理順,恢復人體內環境動態平衡的治療方法。

為什麼一些年輕醫生總是治不好病,因為總是以西醫標準看待疾病,以化驗指標作為根據,以西醫藥理作為用藥基礎,這樣西化,怎麼可能治好病。


去年有位患者,關節肌肉疼痛反覆發作,之前的醫生以疏風通絡止痛為治法,看似沒什麼大問題,但就是治不好。其實他忽略了一個重要指征——胃口不好,且稍有飲食不慎就腹瀉。


於是我從脾胃論治,開生黃芪、白朮、茯苓、生谷麥芽等健脾益氣,配合補骨脂、桑寄生等補腎之品。


患者服藥後效果很好,疼痛大減,跟隨出診的學生驚訝不已。

四、醫案回顧


患者52歲,主訴四肢關節疼痛,按之疼痛加重,屈伸不利,無紅腫,發低熱,脈細數。


診斷:風濕痹症;

治法:祛風除濕,活血舒筋;


組方:黃芪,白朮,秦當歸,桂枝,白芍,遼細辛,通草,木通,淮牛膝,知母,黃柏。


服藥二劑,低熱已退,疼痛減輕,已能屈伸,隨證調方。

組方:黃芪,白朮,茯苓,砂仁,桑寄生,補骨脂,淮牛膝,獨活,木爪,知母,黃柏,甘草。


上方續服14劑,關節疼痛大減,屈伸已不受影響,行走如常人,痊癒出院。


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氣機升降的樞紐,人以胃氣為本,故治病要注重調理脾胃。


治癒1000例風濕病後,我總結出十二字方針:持中央,運四旁,平陰陽,調升降。

患者低熱不退,可見是久痹化熱,投黃柏、知母養陰清熱;


痹症陽虛為本,痹阻為標,所以患者雖有低熱,此方仍用桂枝,輔以乾薑溫經散寒;


黃芪、白朮健脾益氣,砂仁、甘草醒脾運脾,補骨脂、桑寄生滋補肝腎;


桂枝、細辛溫陽通絡,當歸活血通絡,通草、木通、木瓜、桑寄生、獨活舒經活絡,祛風除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