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辨寒熱,動手便錯!寒證與熱證的特點是什麼?

上醫仁家 發佈 2023-03-25T01:51:57.275875+00:00

了解中醫的人都知道,中醫治病開方時要對症下藥,要做到對症下藥,首先便要辨證,分清寒、熱、虛、實。如果不辨寒熱虛實而盲目用藥,要麼徒勞無益,治不好病,要麼治好病了,但病人體質卻變差了。這就是人體正氣受損了。很多人覺得寒熱之說太過抽象,今天我們就教大家簡單認識寒證與熱證。

了解中醫的人都知道,中醫治病開方時要對症下藥,要做到對症下藥,首先便要辨證,分清寒、熱、虛、實。如果不辨寒熱虛實而盲目用藥,要麼徒勞無益,治不好病,要麼治好病了,但病人體質卻變差了。這就是人體正氣受損了。

很多人覺得寒熱之說太過抽象,今天我們就教大家簡單認識寒證與熱證。

寒證特點

感受陰寒之邪,或機體陽虛,從而出現冷、清、稀等表現。此外,寒證還有實寒,虛寒,表寒,實寒之分。

1、 冷

就是自己覺得冷,平時也怕冷。除此之外,還伴有如下症狀:手摸起來很冰;到冬天就覺得不舒服,夏天會好一些;平時喜歡吃熱的東西,不喜歡吃涼的東西;冬天穿衣要比別人多。

2、白

就是面色比較蒼白,口唇比較白。另外,有些人的排泄物、分泌物也是白色的,如痰、鼻涕,或者小便沒有什麼顏色,都是寒的表現。

3、稀

鼻涕很稀,就像水一樣一直滴下來;或者咳出來的痰很稀,排出的大便是稀的或常拉肚子。

4、 潤

潤就是不會幹,口不干、大便不干、小便相對比較多。

5、 靜

通常喜歡安靜,不喜動。

總結:如果有冷、白、稀、潤、靜這些特點,就可以初步判斷為寒證,通常用溫熱的藥來治療,體質偏寒的人也要用溫的方法來調理,如生薑、蔥白、香菜等。另外,可用於寒證或體質偏寒的調理方法還有艾灸、泡溫泉、熏洗療法、藥熨、按摩、體操等。

熱證特點

外感火熱陽邪、過服辛辣溫熱、寒濕郁而化熱、七情過激、五志化火等因素,或臟腑陽氣亢盛,或陰虛陽亢,導致機體功能活動亢進而出現溫 、熱」等表現。

1、熱

指人本身沒有體溫升高,但總覺得很熱、很煩,人容易著急,或某一個局部覺得熱,如手足心熱、背部熱等;冬天舒服一點,夏天更嚴重;吃熱的東西就覺得難受,喝涼的東西就會覺得舒服一些。

2、紅(黃)

「紅」指面紅、眼睛紅或者舌頭很紅,口唇很紅;「黃」指的是分泌物、排泄物是黃色的,比如鼻涕、痰、小便都是黃色的,咳嗽出來的痰是黃的,鼻涕擤出來也是黃的。

3、稠

主要指分泌物、排泄物是黏稠的,如鼻涕擤出來是黏糊糊的,一直擤不掉;痰是黏糊糊的,不好咳出來,這都是熱的表現。

4、干

口渴、大便干、小便比較少等。

5、動

就是喜動不喜靜,熱的時候人就會感到煩躁,夏天再被蚊子吵一下就會更煩,輾轉反側。

對於熱的病證我們就用寒涼的藥來治療,體質偏熱的人則是用涼的方法來調理。食物中蘿蔔、梨、綠豆、豆腐、薏米、綠茶、白木耳等都是偏涼的。

(文章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