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鐵盧戰役全解析,拿破崙為何輸給威靈頓又慘敗而歸

中國畫報出版社 發佈 2023-03-30T14:41:01.132775+00:00

1815年3月20日,拿破崙·波拿巴從厄爾巴島逃脫後,再次踏上了巴黎的土地。這一精心策劃之舉是為了重新贏得法國人民的心,以及由他們的崇拜所帶來的權力。在最後一次冒險中,拿破崙和他的軍隊再次把目光聚焦於削弱反法同盟軍,並誓在比利時的滑鐵盧取得決定性勝利。

1815年3月20日,拿破崙·波拿巴從厄爾巴島逃脫後,再次踏上了巴黎的土地。這一精心策劃之舉是為了重新贏得法國人民的心,以及由他們的崇拜所帶來的權力。

在最後一次冒險中,拿破崙和他的軍隊再次把目光聚焦於削弱反法同盟軍,並誓在比利時的滑鐵盧取得決定性勝利。然而,故事的走向總是出人意料的。

滑鐵盧戰役——拿破崙的最後一次亮相

1815年6月15日,拿破崙出其不意地入侵比利時,因為那裡的駐軍最脆弱。駐紮在那裡的是兩支獨立部隊,即威靈頓公爵的荷蘭軍——一支來自英國、荷蘭和很多德意志小邦的多國部隊——和格布哈德·布呂歇爾的下萊茵普魯士軍。兩支軍隊的實力都不是很強,因此,拿破崙計劃各個擊破,即在兩支部隊會師合力摧毀拿破崙之前,插入兩者中間,分而擊之。

這個作戰計劃的確很好,但執行得卻很糟糕。戰役的高潮在6月18日星期日早上到來。

拿破崙從流放地厄爾巴島逃離

1815年6月18日10點到 11 點半,法軍向烏各孟聯軍陣地——一座用作戰略前哨的大型農莊——發起進攻,滑鐵盧戰役打響。戰鬥最初並不激烈,雙方只投入了少量部隊,但是到了下午,這裡成了血腥的戰鬥中心,聯軍抵擋著法軍的一輪又一輪進攻,大量戰鬥集中在這裡。

大約在中午時分,拿破崙命令他的中央炮列的 80 門大炮向威靈頓的陣地開火。這些大炮給威靈頓的騎兵造成很大傷亡,打開了對方防線的一個潛在薄弱點。

法軍炮兵攻擊聯軍防線被削弱後,拿破崙適時派出多個步兵軍團向前推進。最初戰鬥按法軍的節奏進行,左翼的步兵壓制了威靈頓部隊的反撲。然而,就在拿破崙似乎要取得重大突破時,他得到報告,普魯士部隊正在快速靠近。拿破崙想傳令埃馬紐埃爾·格魯希元帥前去阻擊,但格魯希卻在20公里外的瓦夫爾。

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前鼓舞士氣

見步兵情勢危急,威靈頓的第一和第二騎兵旅發起衝鋒,猛攻法軍的步兵。他們到達山腳下時,完全遏制了法軍步兵的推進。但他們也因此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聯軍重騎兵的前方直面法軍的步兵方陣,孤軍奮戰,拿破崙下令反擊,他出動了本方騎兵師中的胸甲騎兵和槍騎兵團。大規模的中央戰鬥隨即開始,大量騎兵、步兵和炮兵投入其中。拿破崙的騎兵團重創了聯軍的重騎兵,但無法將其徹底消滅。拿破崙還派出部隊攔截普軍。

在戰場中心,聯軍和法軍來回不斷進行著拉鋸戰。四面八方的大炮和滑膛槍噴著火舌,整個戰場硝煙瀰漫。法軍向中央右側的威靈頓陣線發動多兵種聯合進攻,一場全面的混戰隨之展開。每一方士兵的數量都在銳減。

從10點開始,威靈頓一直在與普魯士軍隊的指揮官布呂歇爾將軍通信,他了解到布呂歇爾正從東邊趕過來。普軍大概下午4點半到達,他們注意到拿破崙右翼的普朗斯努瓦是一個戰略要點,便開始攻擊那裡的法軍。最初他們攻克了該村,但後來又被法軍奪回。

拿破崙的部隊在普朗斯努瓦暫時拖住了普魯士軍,他向聯軍繼續發動最後一次主要進攻。他派出英勇無敵的皇家衛隊向威靈頓的中軍發動進攻,試圖從內部突破並擊潰英軍。皇家衛隊成功突破了聯軍的一些防線,但終因人數上的劣勢被威靈頓的步兵擊敗並消滅。

普軍重新奪回了普朗斯努瓦,將進攻的目標對準拿破崙的右翼,向威靈頓施以援手。曾在普朗斯努瓦陣地支撐法軍陣地的老近衛軍匆忙撤退。

法軍的右翼和中軍已經分崩離析,拿破崙僅剩的有戰鬥力的部隊是兩個營的老近衛軍。儘管他希望聚齊剩餘部隊繼續戰鬥,但已無法與聯軍抗衡,拿破崙唯一能做的就是下令撤退。他在老近衛軍的掩護下撤退,很多士兵為阻止聯軍的追擊戰死沙場。

這就是滑鐵盧戰役。拿破崙在被政府罷免後離開巴黎,7月15日最終向英國投降。英國立即將他永久流放到遙遠的聖赫倫那島。這位皇帝身後的戰場上留下了成千上萬的傷亡者,即使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也極少有類似的恐怖場面。拿破崙在大西洋中央的囚禁地的條件遠比厄爾巴島糟糕得多——他的房子潮濕逼仄,鼠患猖獗。而法國的遭遇也比1814年嚴重得多,不但要支付巨額賠償金,還要承受3年的軍事占領。

滑鐵盧戰場上的威靈頓——

重新認識「鐵公爵」

第一代威靈頓公爵阿瑟·韋爾斯利的軍事生涯是所有英軍將領中最令人矚目的。他年紀輕輕就當上了上尉。之後他在印度、葡萄牙、西班牙、法國和比利時連連獲勝,最後在比利時他擊敗了「歐洲霸主」拿破崙·波拿巴。儘管作為英國首相,他的作為平淡無奇,但他在有生之年和身後一直受到人們的尊崇。

1815年滑鐵盧戰役發生時,威靈頓已經是明星般的人物,被稱為「威靈頓公爵」,在臨行前,威靈頓受到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重託:「依靠你來再次拯救世界。」

1815年6月9日拿破崙的對手們簽署了維也納會議的最終決議

在當天的大部分時間裡,兩軍基本勢均力敵。拿破崙的7.3萬人略多於威靈頓的6.8萬人(其中2.5萬人是英國人,只有7000人是半島上的老兵)。其實,威靈頓打的是一場防禦戰。他打算儘可能長時間守住陣地,直到普魯士援軍到來,再聯合把拿破崙擊退。

拿破崙那天的主要錯誤可能是低估了他的對手。像他的下級將領一樣,他命令無數的縱隊向盟軍的方陣發起進攻,希望把敵人打得節節敗退,或者用威靈頓的話說,是「一場重拳出擊的進攻」。

但是威靈頓指揮的軍隊很頑強。在霍高蒙特的農莊,大部分英國守軍一整天都在抵抗10倍於他們的敵人。儘管如此,拿破崙的無情進攻仍然產生了效果。隨著時間的推移,法軍占領了威靈頓中軍的拉海聖莊園。

據說,威靈頓「在40 分鐘內打敗了一支4 萬人的軍隊」

雖然正在進行的是一場生死攸關的戰鬥,但威靈頓仍然能保持冷靜。16點,他聽到普魯士的槍聲從他的左邊傳來,然後他選擇用自己的軍隊來增援他的中右翼。很快普魯士軍投入戰場。拿破崙的精銳軍團和帝國近衛軍在英軍的密集火力面前崩潰了。戰役取得了勝利。

但威靈頓知道知道自己離失敗有多近。戰爭造成大約2.6萬名法軍、7000名普魯士軍和1.7萬名英軍傷亡。除了一支自己的警衛部隊,威靈頓屬下的其他人基本陣亡。在念到死者名單時,他哭了起來。

拿破崙VS威靈頓:

兩個勇士之間的較量

滑鐵盧戰場上硝煙散盡,歐洲的命運已成定局。威靈頓公爵阿瑟·韋爾斯利擊敗了他的死敵拿破崙·波拿巴。

他們之間的戰爭讓成千上萬人喪失了生命,他們的個性讓彼此著迷,也讓彼此厭惡。這兩人在滑鐵盧戰役之前從未謀面,但在1815年之前的歲月里,他們的生活卻因各種機緣巧合為了超越彼此而存在。

身份的差別

威靈頓相比拿破崙要幸運一些,他家境富裕,人脈廣泛。他可以供自己上私立學校,也可以為自己在軍隊裡謀一份差事。他通過購買權力往上爬,而拿破崙就不能這麼容易取得這麼高的地位。這是一個出身高貴的人通過關係獲得回報,而貧困的中產階級只能通過努力奮鬥獲得認可的經典故事。

兩人都雄心勃勃,但這種雄心來自不同的階級背景:一個強調建立秩序,另一個強調新的、不斷變化的世界觀。

26歲的威靈頓

觀點的分歧

革命、劇變和斷頭台迫使他們選擇不同的立場。拿破崙目睹了法國市民占領杜伊勒里宮,殺死投降的瑞士衛兵。對拿破崙來說,法國大革命是「正確思想家」的希望,隨著自由之光席捲全國,「幾個世紀的封建野蠻和政治奴役」將在法國結束。

威靈頓持相反的觀點,他曾在日記中寫道:「這場所謂的革命難道是要讓更多沒有經驗的人出來從事重要的公共工作嗎?這樣做不是反而增加了罪惡嗎?這完全不符合他們事業的性質。」

愛情的影響

風度翩翩的軍官在指揮帝國軍隊時從來都不缺少充滿愛情和浪漫情節的故事。兩位將軍在他們的個人生活中既有勝利,也有失敗,就像他們在戰場上的功績一樣引人注目。愛情生活也對他們個人產生了持久的影響。

1806年,威靈頓出於職責與一位曾拒絕他示愛的女子凱薩琳·帕克納姆結婚。婚後,威靈頓發現了妻子善妒的本性和無法控制的消費欲望,這令他非常沮喪。他未置一言,但很快就與她疏遠了,並如傳聞所說,娶了他的情婦——哈莉特·阿布斯諾特。

拿破崙送給約瑟芬的鑲嵌了鑽石與藍寶石的訂婚戒指

與冷酷外表截然相反的是,拿破崙——處於後革命時期的法國——娶了他的心上人約瑟芬·德·博阿爾內。拿破崙深愛著他的新婚妻子,他的情書在當時是出了名的生動。在一次激情的交流中,他發誓要給她一千個吻。然而,約瑟夫背叛了拿破崙。拿破崙在1810年離婚,在那之前,找了很多情婦,目的是報復約瑟芬的背叛。

這兩個人在愛情上都是不幸的,但有一個關鍵的區別:拿破崙的個人生活幾乎摧毀了他的野心,動搖了他的核心;而威靈頓控制住了他的情緒。

正是威靈頓在1814年之後獲得的信心和拿破崙在厄爾巴島上經歷的壓抑的自我反省,決定了那場史詩般的戰鬥,只有一個人可以獲得勝利。

關鍵字: